北京正陽門被稱爲“四門三橋五牌樓”,那麼正陽橋是三橋嗎?

正陽橋位於正陽門南,始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是當時北京城九門增建箭樓和護城河改建石橋工程中的重點部分。就其結構有不同的記載,因而產生各種不同的理解。

1、《唐土名勝圖會》所繪爲三座獨立橋

《唐土名勝圖會》成書於日本文化二年刻成,時值嘉慶十年(1805),由日人岡田玉山等編繪,書中介紹了清乾嘉時都北京城的情況,其中有大量插圖版畫,其卷四有正陽門圖。

從圖中可清晰地看到正陽橋爲三孔,乃是有三座橋構成。

2、《康熙南巡圖》所展示的正陽橋

《康熙南巡圖》是王翬、楊晉等於康熙三十年(1691)到康熙三十四年(1693)創作的宮廷繪畫作品。爲一橋三幅。

3、《乾隆南巡圖》中的正陽門橋

清代畫家徐揚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繪製於乾隆十六年(1751),橋仍爲一橋三幅。

4、清代《京畿水利圖》也有圖像

由清中期弘旿作,《京畿水利圖》反映了乾隆年間(1736~1795)北京地區水系分佈與水利設施、風景地貌、苑囿城郭等的有關狀況,涉及正陽門,也爲一橋三幅,差異的是橋爲單拱,作爲繪畫,這些差異是允許的。

5、清末有了攝影技術以後圖片留存

1872年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遜留下的照片可以看到橋的結構。

1900年以後的照片也可以看清楚橋的結構情況。下圖爲1901年照片。

正陽橋的結構通過照片中看得很清楚,與清代留存的繪圖基本一致。橋爲三券石橋,中爲御路,兩側石欄杆,望柱頭爲坐獅,南北端設靠山獸;兩邊路欄杆蓮瓣望柱頭,羅漢欄板,兩端隨雁翅撇八字,前置抱鼓石。

1919年市政公署留存有橋的檔案勘測記錄。橋面寬十丈三尺,長七丈五尺,兩端雁翅各長三丈一尺,寬十一丈一尺五寸;兩端海漫石各長一丈零五寸,寬十二丈二尺六寸。這是工程承包方上報的尺寸,當時橋面已殘損,測量未必準確。民國初年已頒令1尺=32釐米,橋寬爲33米,長24米,雁翅寬爲35.68米,正好與牌樓通面闊相對,從照片比例看,橋中路與牌樓明間相對。[1]

1919年的對正陽橋進行了改造建設,加寬橋身,兩側添加步道,拆去磚拱,改作爲鋼筋混凝土,爲通有軌電車,降低橋拱與道路相平,拆去橋上石欄杆,1924年後鋪設了有軌電車道,路面仍是斜面鋪條石,直到上世紀50 年代中期拆去條石,改爲瀝青路面,70年代護城河加蓋,改造道路,正陽橋完全消失。

註釋:[1] 王世仁:北京正陽橋及牌樓述略,燕山出版社,北京文博叢刊,2008年6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