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

稳住!极端天气下的“温”和“饱”

白岩松:本周第三次寒潮侵袭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气温0度线迅速推进占领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东南沿海地带,可能感觉的就是潮冷阴湿,但在东北,直接感受到了暴雪的到来,这个冬天有点冷,似乎人们已经形成了共识。越冷,人们越关注温饱这两个字,当然,温在饱的前面,得先保证老百姓的取暖,接下来也自然会关心别让大家饿着,毕竟寒潮加极端天气使运输等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在第三次寒潮的背景下,我们如何保供暖,稳菜价,《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极端天气下的温和饱。

入冬两月,三波寒潮:气候异常之年,如何预警?

从上周末到本周一,席卷我国三分之二区域的第三轮寒潮,让多地进入“速冻模式”。华东大部气温在短时内下降15度左右,使得流感患者增多;东北大部新增了10至20厘米的积雪,使得交通受阻。从十月到现在,我国已经历了三轮寒潮,相较往年冷空气更为强劲,气象专家提示,今年冬天要重点防范寒潮天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张涛:我们国家季风气候,冬半年主要受冬季风的影响,冬季风其实就是一次一次的冷空气。这种冷空气一两天一股,只不过它的强度、时间和范围都大不一样。今年毫无疑问是一个各种天气都比较异常的年份,而且有很多的极端性。

从上周末到11月底的不到十天内,这条被戏称为“冰冻线”的零摄氏度等温线,在国土上就将经历南下、北上、再南下的过程,相当于把人不断放进冰箱又再拿出来,气温的骤升骤降也让人们对今年的异常天气愈发有感。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郑志海:应该说今年灾害的特点体现地很清楚,拉尼娜影响的一个特征。像进入春季以来,沙尘暴天气是明显偏多的。七月份我们河南包括我们北方地区发生了很强的这种降水,就是暴雨在很多方面也打破了这个历史记录。秋季以来,一个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北方的秋汛非常的严重,10月份以来寒潮的次数也是明显偏多的,到现在已经有三次寒潮过程。

气象灾害频发,考验着预报预警系统,以往气象预报主要关注十天内的气象变化。但随着防灾减灾需求增加,人们也更期待获取长周期的气象变化,就在今年,国家气候中心开始对公众发布气候预测,虽然与气象预测只有一字之差,但短则十多天、长则一年的预测,都可以对生产生活带来新的帮助。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郑志海:我们预测涵盖的时间比较长的。像以前我们的气候预测服务主要是针对政府部门,那么在具体公众而言,以农业为例,最主要就是我们预告未来在某些区域会发生干旱,我们会提前做好相应的措施,包括田间的管理等等,我们可以提前做好一些安排。

哈尔滨市副市长 智大勇:前一段的冻雨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教训。也就是说哈尔滨平常遇到的都是这种大雪,但是今年冻雨也给我们一个警示,也就是说冻雨带来的树枝折枝、压弯等等影响了供电。

习惯了迎接暴雪的哈尔滨,在本月初经历了一场冻雨。虽然当时气温在零下十度以上,但冻雨在当地并不常见,70多万居民的供电也因此受到影响。在极端天气增多的背景下,积累更多异常天气的处置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张涛:最前端就是预测,那就是气象部门。气象预测是一个层面,接下来就是组织层面,政府相关的部门,包括社会团体的组织层面,也是要起非常大作用。再接下来就是我们媒介传播的层面,还有最后我们公众的认识的层面。这四个层面都必须要发展到足够的高度,我们才能够把这种灾害性天气的防范做到最优化。

在中国,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七成左右。面对变化万千的气象灾害,人们只能透过对预警的重视,争取到防灾减灾的时间。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张涛:农业社会时候,因为那个时候靠天吃饭,对天气很敏感。现代文明庇护之下,公众自然而然麻痹大意,其实人在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所以敬畏自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敬畏自然的背景底下,我们应该更多地去了解他们,当你有可能身处的周围,未来一段时间有一些不好的天气趋势的时候,一定加大对天气的关注。

白岩松:虽然这些年来生活在南方的朋友也经常呼吁冬天是不是也可以集中供暖?但对于北方的朋友来说,冬天的供暖是生命线,是冬天最大的民生之一。这个冬天很冷,恰恰在这个冬天到来前的时候,我国北方供暖主要使用的燃料:煤炭出现了价格高涨供应形势紧张的局面,甚至拉闸限电的新闻时有发生。更寒冷的冬天到来了,供暖企业的煤炭供应情况怎么样了?暖保住了吗?

从百姓炭房到电厂煤仓

“煤”够“保暖”吗?

小雪节气过后,鄂托克草原已是寒风刺骨。傍晚时分,牧区的气温迅速下降,寒冷正在逼近,不过还好,63岁的牧民孟克敖其尔已经买到了过冬的煤。前段时间,当地煤价高涨,最高时到达每吨1800元。最近,煤价有所回落,但仍在每吨1100元,这是去年价格的两倍还多。

牧民孟克敖其尔:去年是500多块钱买的,今年太贵了,就一直没买。前几天,大队来给我们通知,说是来炭了,今天去拉的,620块钱一吨。一家2吨炭,省钱不少,不够烧的话我们再想办法。

煤块在火炉中越烧越旺,屋里升起阵阵暖意,室内温度达到了20℃。寒冷的冬夜,老两口可以在温暖中度过。燃煤取暖是内蒙古农牧民主要的取暖方式,进入供暖季,内蒙古自治区决定,各地为农牧民提供每户不低于2吨的平价煤,在去年10月底坑口价基础上上浮不超过20%,确保农牧民有煤烧、买得起。

鄂托克旗能源局副局长 王伟平: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三家煤炭企业,以每吨376元的价格落实了煤源,并开展调运和发放工作。根据运输距离远近到农牧民手中每吨最高620元,最低的538元。

本周,寒潮过境辽宁沈阳,沈阳市本周最低气温-14℃。在辽宁沈阳,记者探访部分集中供暖的家庭发现,屋内温度普遍在20℃上下。供热企业的正常运行,是保障居民供暖的前提。在沈阳一家热电联产企业,记者看到,电煤库存较为充裕,每天都有新货源运进厂区。

沈阳金山能源热电分公司党委书记 李香远:每天大约有将近90个火车皮要在这里卸煤,大约5000多吨的煤要进厂。目前我们全天烧煤5000吨左右,我们每天还要进煤大约5000吨。目前我们厂内的存煤达到7.5万吨,也就是能够满足我们15天运行需要。

在这家企业,煤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变成电能进入电网,一部分变为热能进行供暖。像这样的热电联产企业供暖的面积,已经占到沈阳全市总供暖面积的45%。作为一家兼具供暖和发电的企业,两个月前,他们也经历了煤炭价格高涨、库存岌岌可危的困难时期。

沈阳金山能源热电分公司党委书记 李香远:当时市场煤很紧张,进厂的煤很少当时,通过了各种办法,一是我们采购了大量的印尼褐煤作为我们基础煤源。第二方面深入各个国有矿,尽量让我们长协煤能够足额兑现。

两个月来,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增产增供,缓解市场供需矛盾,稳定煤炭价格。而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确保各地发电和供热企业的煤炭供应,促成煤矿企业与发电供热企业签订保供协议,其中,供暖季开始最早、供需矛盾最凸显的东北三省,成了首要保障的对象。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 石瑛:这三个省的产量在下降,大部分是通过蒙东地区的煤来供应,这几年一直是,用煤最困难的地区就是东三省。所以增产增供,第一批的增量全部供应了东三省的发电供热企业,第二批的增量全部用于全国发电供热企业的中长期合同全覆盖。

本周,国家发改委表示,到11月20日,东北三省电厂存煤1527万吨,可用31天。全国电厂存煤达到1.43亿吨,可用23天,预计11月底电厂存煤或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今冬明春发电供暖用煤将得到有力保障。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朱宏任:在工业用煤和居民生活用煤出现矛盾的情况下,从国家的角度,居民用煤始终都是放在最前列的。

白岩松:温饱温饱,说完了温该说说饱,相信对于大多数人的直觉来说,觉得饱还用说吗?这已经不是个问题了。但其实,对于食品的价格,大家一直敏感,今年下半年,菜价在高位运行就让大家开玩笑说:吃得起肉却吃不起菜了。对于东北的黑龙江等地,一进入十一月份,本地能够供应的绿叶菜基本不太跟得上了,需要从山东,河北等地调运补充。那么,寒潮背景下,菜到达得顺利吗?价格能大致稳定吗?

蔬菜价格虽回落,仍比往年高

本周四早9时左右,蔬菜批发商朱桂兰已经工作近十小时。与以往有些不同,一般情况下,中午12时闭市后她才接收外省运进的鲜菜,将进菜和销菜环节分开进行。但在本周初的寒潮前后,包括她在内的许多批发商加大外埠鲜菜的进货量。这天,忙着走菜的她,还要兼顾刚运来的新菜。

哈尔滨哈达市场蔬菜批发商 朱桂兰:有的时候你进多了,销量销不出去那么多,你就可以便宜卖,每天都卖新鲜蔬菜,不能压时间长了,它就坏了会腐坏的,它跟别的东西不是一样,那老百姓都吃新鲜蔬菜。

加大进货量,是蔬菜批发商降低断货风险的办法。但包括朱桂兰在内的商户为此也要承担,蔬菜进货量大可能导致积压,新鲜度损失后被贱卖甚至压货的风险。蔬菜是一种市场化很强的商品,易受外因产生价格波动。以她开箱查验的这种辣椒为例,仅周四一天内,在哈达市场,它的销售价格区间在每斤4元到7元不等。一天内,相同的产品,会因为新鲜程度等原因导致售价不同。而参考农业农村部监测的重点蔬菜中的鲜食辣椒,11月其全国平均批发价大概为每斤3元多到4元多的价格区间,而其全年全国平均批发价大概为1元多到9元多的价格区间。蔬菜价格,短到每天,长到一年的波动可以看出,“菜篮子”行业从业者的不易,极端天气只会加剧这种艰辛。

哈尔滨哈达市场蔬菜批发商 朱桂兰:一整车黄瓜,一车豆角,比方说货量大了卖不掉了,那赔的就多了是不是?我是花车,我一共拉了30多种,都装的少,你就可以不赔钱卖了。

近期,极端天气等原因导致的蔬菜价格波动,更多时候是商户的观察。普通老百姓,出于切身利益,更多看到的是菜价上涨。

哈尔滨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 耿国林:目前我们整个市场流通保供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商品充足,产品齐全,价格也相对稳定。涉及外埠菜,南方水灾,季节变化,有一些蔬菜没有衔接上,加上减量,蔬菜有一些涨幅。有一些叶菜,像生菜、菠菜涨幅比较大。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蔬菜首席分析师 张晶:叶类菜一般是往往受天气影响会比较明显,我们知道像前阶段大家都比较关注的菠菜,甚至于涨了200%以上,那么上一茬补种的菠菜已经开始上市了,那么它的价格就有一个明显的回落,这个回落的幅度可能会在20%以上。菠菜最高价的水平经过我们前一段的监测大概到了每公斤11元左右,那目前可能已经回落到了7、8元这样一个水平,但是较往年同期还是偏高。

每年冬春时节,都是我国蔬菜等“菜篮子”产品消费高峰,蔬菜价格会迎来一年之中高位运行阶段。而今年由于全国多地的几次极端天气等原因,导致菜价较往年提前一个月开始上涨,此外,目前类似菠菜这样的蔬菜价格较往年同期仍然偏高,而待其补种集中上市时,价格或将回落到合理水平。然而,也有专家对现有菜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朱宏任:我们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都是把群众保物价稳定放在最前面,菜价的稳定,它实际上是在一个我们可以承受的区间内,在这个区间里头适当的波动和有一个变化,我们还要考虑到种菜方、菜农方,考虑到经营方,运输方他们整体的利益,在这些问题上,我觉得要在这方面取得一个适当的平衡的效果。

近期,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印发通知,要求确保冬春蔬菜保供稳价。在全国蔬菜在田面积稳中有增、地方储备菜丰富的前提下,或许实现保供的任务并不难。而稳价则可能是一项更长期的工作。这意味着,要兼顾消费者和蔬菜供应多方的诉求;此外,从地方到全国,加强对蔬菜市场信息进行监测和预警,并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向社会发布;同时投入更多科技的力量,升级防护能力更强的种植大棚等蔬菜生产基础设施,主动提升市场稳定菜价的能力。

白岩松:温饱温饱,看似是一个基本的民生问题,但是在极端天气影响之下,它有时也会成为我们必须保住的底线,因为这是生活的根本!今年以来,气候极不正常,从夏天郑州的水灾到十月份山西、陕西等地被暴雨侵袭,再到寒潮来的频繁,都在提醒我们,对极端天气越来越不能掉以轻心。这不,第三次寒潮刚过去两天,新的降温又要来临,但愿我们始终保有警觉,能够顺利应对各种天气的考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