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尹豔輝】11月第2個美國議員團剛剛竄訪臺灣,島內綠媒《自由時報》28日一早又開始炒作立陶宛、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的國會議員“已到臺灣”,稱他們將參加12月2日至3日在臺北舉辦的一個論壇。有島內網友諷刺稱:“趕來領賞”。


根據臺媒報道,臺外事部門與立法機構、美國“國際民主協會”及“財團法人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TAEF)將於12月2日至3日在臺北舉辦“2021年開放國會論壇”,臺灣“中央社”27日稱,屆時波羅的海3國議員共有10人訪臺。

臺灣媒體稱,立陶宛國會“友臺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27日通過社交平臺Instagram貼出華航飛機照,立陶宛國會議員馬提約沙帝斯當天也發佈機艙照片,並聲稱“出訪行程開始,法蘭克福到臺北,13小時航程”,立陶宛國會議員薩卡利埃內同樣發佈了自己在飛機上的自拍照。



據《自由時報》最新消息,波羅的海3國國會“友臺小組”主席,包括立陶宛國會“友臺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拉脫維亞國會“友臺小組”主席福燦、愛沙尼亞國會“友臺小組”主席楊森,率3國國會議員在今天清晨抵達臺灣。

聽聞波羅的海3國議員訪臺的消息,有島內網友諷刺稱:“趕來領賞!”

在臉書上,有網友質疑,“美國來噴要軍購,那立陶宛來是要噴什麼?”


還有網友則看出他們此行的意圖:“來拿錢”;“又來要錢的。”“來撈好處,討錢啦。”

也有網友表示,“都是同病相憐的馬前卒,相互取暖罷了。”“一堆小國成不了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1月25至26日,5名美聯邦衆議員乘美軍用行政專機訪臺。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同中國臺灣地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一些美國國會議員訪臺,嚴重違背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有關規定,向“臺獨”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我們敦促美國會一些人慎重處理臺灣問題,停止慫恿、支持“臺獨”分裂活動,停止打“臺灣牌”和煽風點火,否則只會給臺海和平穩定造成進一步損害。民進黨當局任何“倚美謀獨”、搞所謂“議會外交”拉攏滲透的伎倆不會有好下場,註定失敗。

今年以來,立陶宛對華惡意動作不斷。11月18日,立陶宛不顧中方嚴正抗議和反覆交涉,允許臺灣當局設立“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對此,中國外交部21日在聲明中表示,此舉公然在國際上製造“一中一臺”,背棄立方在兩國建交公報中所作政治承諾,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嚴正抗議,決定將中立兩國外交關係降爲代辦級。

11月26日,中國外交部正式照會立陶宛外交部,決定將中國駐立陶宛外交機構更名爲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立陶宛共和國代辦處,並要求立方相應更改駐華外交機構稱謂。

延伸閱讀

中國駐立使館暫停領事業務 俄媒:立陶宛正失去中俄物流業務

立陶宛繼續在作死的路上狂奔,立志要當中東歐小國中挑戰中國的“開路者”。

在新疆、香港、臺灣等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做了美國的刀,設立所謂的“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表面上肆無忌憚踩紅線,背後卻是小心翼翼在“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名字上做手腳,使用“Taiwanese”而不是“Taiwan”,意思是“臺灣人”或是“臺灣的”,就是不敢明着表達“臺灣”的意思。

這顯然是把刀刃生鏽的鈍刀。刀雖鈍,起不到什麼太大的作用,但美國交代的埋汰中國的活兒是幹了,自然要去美國領賞。



19日,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就在媒體面前賣慘:“由於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立陶宛面臨着某些經濟和金融問題。”話說給誰聽的不言而喻,不過歐盟沒接立陶宛遞過來的毒箭,美國出面了。

23日至25日,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敲鑼打鼓地訪問了美國。與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地區協調員坎貝爾、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丹尼爾·克里滕布林克、美國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舍曼等一衆美國高官舉行了會談。

除了簽署立陶宛政府此前自己曝光的“立陶宛與美國進出口銀行簽署價值6億美元的出口信貸協議”,美國和立陶宛還舉行了印太事務高級別雙邊戰略對話,討論了討論了在“印太地區”加強合作的機會。

美國國務院22日舉行的記者會上,發言人普萊斯被問及中方因立陶宛允許臺當局設立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決定將中立兩國外交關係降爲代辦級,美方是否可能給予立陶宛支持?普萊斯聲稱“支持”,重申美方支持立陶宛。

美國給出的“支持”就是給立陶宛錢?可是這錢不白給,是貸款,要還!還有就是對立陶宛的試探成功,可以進入美國的“印太小圈子”,共同商討在別人家門口興風作浪?



可問題是,立陶宛憑什麼?經濟上依賴歐盟,軍事上依賴北約,能源上依賴俄羅斯,看看自己的家底,難道就憑一身勇氣?還是認爲隨時可以掉轉頭,在經濟軍事能源上將自己都託付給美國?

在歐洲各國遭遇能源危機的當下,相比法德這些大國,立陶宛更是無法自救。國際能源價格大漲,立陶宛在巨大能源缺口無法填補的同時還遭受鉅額經濟損失,立陶宛本來擁有的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氮肥生產商工廠,然而現在只能被迫減產,1/3的員工已經放假。

立陶宛本來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有長期合同,然而爲了討好歐盟,發展“綠色能源”,放棄了核電站,如今主要依靠進口自挪威和美國的液化天然氣。美國讓立陶宛過上安穩的好日子了嗎?這可真是現實版的自食其果。

小國的生存之道也許比大國更值得琢磨。就這樣,立陶宛外長在美國接受採訪時,還好意思大言不慚地說“向世界展示抵抗中國之道”“不放棄外交政策上的獨立決定”……這麼獨立你去美國幹啥呢?並且你向世界展示的所謂“抵抗中國之道”,到最後會發現,只有你孤身一人,你的美國大哥是不會在關鍵時候站出來的,打嘴炮倒是可以!

立陶宛近日還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這個體育賽事上做文章。先是來自立陶宛執政聯盟的17名議員發表公開信,煽動該國政治領袖、體育機構不要前往中國,抵制在中國舉行的奧運會,不要派遣任何官方代表團。這些議員還恐嚇運動員,給他們造成心理壓力,施壓運動員不要前往中國。



立陶宛奧委會23日已發表聲明,排除了抵制奧運會的可能性。然而,立陶宛教育科學與體育部長25日表態稱,不會出席2022年北京冬奧會。國際體育界早已達成共識,拒絕將體育賽事政治化,尊重奧林匹克精神。立陶宛就像個小丑,除了噁心噁心中國,實在找不到更實質性的傷害了。換成我們的大白話,你來還是不來真沒啥影響!

對付蒼蠅,中國也舉起蒼蠅拍。繼中立兩國外交關係降爲代辦級後,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立陶宛共和國大使館在其官方網站發佈關於暫停領事服務的通知。通知稱,因技術原因,領事業務自2021年11月25日起暫停。恢復時間另行通知。

雖說中國與立陶宛之間的經貿份額不算大不算多,但切膚之痛還是隻有立陶宛自己體會。立陶宛外長在美國期間接受了外媒的採訪,其間他大吐苦水:自從將允許以臺灣名義設立所謂“代表處”以來,每隔幾天就有一家立陶宛企業表示,其在中國的生意停滯了。不過他同時也很自信:這些痛苦“將是短期的”,立陶宛正努力減少在供應鏈方面對中國的依賴。

這位外長還呼籲其他民主國家站出來對抗中國並協調行動。不過,他承認,歐盟內部意見不一。政客是跳樑小醜,學的是表演系,當然不會顧忌民生。真正憂心忡忡的是立陶宛經濟界。在能源日趨緊張的當下,他們擔心中國不再投資立陶宛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此前中國對投資風能和太陽能表現出興趣,這樣大規模的投資,中企不會再光顧。



此外,俄羅斯媒體稱,立陶宛鐵路與港口正在失去俄羅斯和中國的物流業務。以往俄羅斯在與立陶宛接壤的加里寧格勒州建造碼頭和物流中心,在那裏接收中國貨物,然後運往波蘭,並進一步運往其他歐洲國家。今年前6個月,通過立陶宛港口的過境比去年下降9.9%,鐵路貨運量下降9.6%。

還是那句話,嘴硬沒用,誰難受誰知道。並且提醒一句,爲美國拉車,得剝皮削骨纔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