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

顺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盘点!一起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弘扬与传承顺义优秀传统文化

近日

顺义区召开了

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专家评审会

了解顺义非遗文化

感受独特文化魅力

顺义区文旅局今天就为您盘点一下

咱顺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市级(含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1

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牛栏山镇地处土地肥沃的华北平原,东临潮、白二河汇合处,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好,适宜酿酒。300年前牛栏山镇的酿酒业就已十分发达。1952年,牛栏山酒厂在富顺成、魁胜号、义信和公利四家烧锅的基础上成立,专业生产二锅头酒。

牛栏山二锅头具有独特的传统酿酒工艺。原料为顺义本地的优质高粱;水源为优质地下水;酿造工序的各项技艺为历代酿酒师总结、积累、沉淀而成,通过师承数代传承至今。所生产的二锅头,其酒液无色清亮透明、清香芬芳、清雅柔和、口味醇厚、酒体谐调、余味悠长。

2

火绘葫芦技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火绘葫芦,就是利用特制铜针加热后在葫芦上进行烘制,借鉴毛笔笔触的中锋、偏锋、侧锋表现中国画技法的勾、皴、擦、染等表现形式,在葫芦皮面上绘制图画的技艺。火绘葫芦表现内容广泛,人物、风景、吉祥图案、书法等题材都可入画。经过火绘的葫芦,其艺术性大大增加。

牛氏“老北京火绘葫芦”的传承是从清咸丰年间白氏门徒后裔白文三开始的。白文三,字广宁,满族,旗人。文三之父就是咸丰年间火绘名家白二。子承父业,亦成父艺,名声显赫,生意兴隆。为扩大生意,白家开始收徒。牛国和就是此时成为白家学徒,开始了火绘葫芦生涯。牛国和,满族,镶黄旗,字伯寒(1887——1956),13岁开始学艺,19岁开始从业白氏火绘生意,火绘技法日臻成熟。

后随着变迁,牛氏离开北京,辗转多地,最终落户在龙湾屯镇。改革开放之后,牛国和孙子牛成果重拾祖上旧业,成立北京吉祥八宝葫芦手工艺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专心恢复火绘葫芦技艺。他创作的火绘葫芦作品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3

马卷村五虎棍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卷村五虎棍在当地拥有悠久的表演历史,是马坡周边地区民间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顺义地区重要的民间文化风景。

马卷村五虎棍属于太祖五虎棍,兴起于清末民初,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经过六代人的传承,它的动作、套路及服饰仍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风貌。其特征为表演者勾着固定模式的花脸,身穿杏黄色演出服,持棍登场。

对打时如二虎搏斗,跳跃腾空,棍舞疾风,锣鼓助阵,让观众目不暇接。“五虎棍”表演有时双打,有时群打,均各有名目,并且有故事情节。

4

曾庄大鼓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曾庄大鼓是杨镇曾庄村的传统民间花会,相传是明清时随山西、河南的移民一起传入京城。曾庄大鼓表演所用的鼓,直径约60-70厘米,高40厘米左右,重约45斤,鼓如其名,体积巨大。演奏时,表演者将大鼓斜跨在腰间,一手扶鼓,一手击打,鼓声雄浑,响彻天际。

5

杨镇龙灯会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镇龙灯会诞生于清朝康熙年间,传承至今已有两三百年历史,最早是为祭祀而举办的庙会活动,后由“娱神”活动转变为娱乐乡民、增加节日气氛的活动。表演时,多分为红绿两条龙,红为火龙,象征着兴旺热情及丰收的喜悦;绿为水龙,寓意着来年雨水充沛,风调雨顺。

6

张镇灶王爷传说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顺义区张镇自古就流传着灶王爷是张各庄人的说法。传说中,灶王爷是本地一位生性善良的张姓农户,在历经磨难后,被玉皇大帝封为“灶神”。现在张镇不少村民家中灶前,仍供奉着灶王爷的画像和灶王龛,保留着祭灶的习俗。

从2017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顺义都会举办“灶王文化节”。在文化节上,不仅可以品尝特色民俗美食、欣赏顺义非遗手工技艺,还可以观看传统祭灶仪式。

7

大胡营高跷秧歌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胡营高跷秧歌有托头、卖豆、武扇、文扇、渔翁等十二个角色,每个角色都各有各自的特色。其中,托头手拿两个花棒,模仿猴子的动作,讲究眼不离棒,棒不离眼。民国时,大胡营的托头曾因表演踩高跷“铁板桥”上丫髻山而名声大噪,更有了“大胡营的托头盖京东”的美誉。

8

孙氏糕点模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孙氏糕点模具制作技艺,传承六代,至今已有240多年历史,以雕刻精致、种类繁多为特色。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第二代传人曾为慈禧太后大寿制作贺寿糕点模具,今藏于故宫博物院,之后又为稻香村食品厂、桂香村食品厂、宫颐府食品厂、大桥道食品厂等厂家制作模具。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式太极拳

玉雕技艺

北京雕漆技艺

押花葫芦

传统香油制作技艺

吴家营万一善老会

解九连环

鸣虫葫芦器口框及蒙芯制作技艺

飞叉

良山景泰蓝制作技艺

水纹雨点剪纸

顺义骨雕技艺

顺义中国结编织技艺

吴庄张氏宗谱续谱习俗

杨各庄药王节庙会

北京南彩金漆镶嵌髹饰技艺

“三伸腰”稻米种植技艺

张家务柳编

后沙峪白辛庄高跷会

去碑营凤秧歌

薛大人庄中幡

后王各庄吵子

张镇民歌

西赵各庄吵子

张镇刘氏风筝

五花剪纸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我们应该让传统文化

得到关注与重视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树立民族自信

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百姓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