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朱雲來:增長挑戰下的政策應對與共同富裕路徑

財經網訊 “從累計的情況來看,從1992年到2020年,資產增加的總規模差不多1000萬億,其中債務的增長達到700萬億,差不多70%是由債務增長形成的。相反由於我們企業盈利、留存形成的資產只佔了1/4左右。”金融專業人士朱雲來在第十九屆《財經》年會“《財經》年會2022:預測與戰略”上表示。

金融專業人士朱雲來

朱雲來指出,我們平常談的經濟增長,關注的產出比較多,宜同時關注作爲經濟產出的基礎,也就是整個社會的總資產的變動以及變動的貢獻因素是什麼,從1992年以來的數據比較具體系統一點,可以看出總體的趨勢,資產增長很快,資產的增長大致是產出增長的兩倍。同時可以看到增長的貢獻因素比率,2/3左右的資產增長是由債務增長產生的。

在人均收入消費方面,朱雲來表示,2020年居民的收入人均是3.2萬元/年,平均消費是2.1萬/年,可以進一步區分爲了日常生活類開銷、住房的開銷、以及醫療、交通、教育等等。在居民收入消費統計之外,因爲國家醫療教育的體系管理,國家會有一些額外的開支用於這些居民消費領域,攤到每個人,相當於每個人教育的經費增加了3000塊錢,醫療相當於4000塊錢。  從居民的綜合人均收入角度來講,把上面兩個部分加起來,就是個人直接收入的部分和政府、社會(企業爲主)貢獻的部分,加起來居民收入從3.2萬變成了3.9萬,消費也相應提高了,從2.2變成了2.9萬。

以下爲部分發言實錄:

感謝受財經邀請來討論經濟發展與共同富裕的大話題,作爲2022年的年會,我有幸來參與跟大家分享一點關於經濟發展的歷史。我們的國家統計局從1982年開始系統地出版《中國統計年鑑》,時至今日已經形成了一個很好很系統的數據記錄,對我們學習研究歷史的經驗有所助益,也對未來經濟發展給出一個重要的參考。

我們談到經濟發展,可先看一下這張圖中的產值(藍線)從1978年開始到2020年系統性增長。真實的產值增長平均是9.2%,這也是全世界較高的,大家也知道,40年的經濟發展非常巨大。從圖中可以看到經濟增長有很多波動性,我標記了比較突出的幾次,1984、1992、2007年等等。

經濟增長總產值是一個全社會經濟成果的總體計量,區分成名義增長和真實增長。真實,即扣除了價格變動的影響,社會每一年的實際總產出。過去的40年裏有幾次明顯的增長波動,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有少數年份名義增長(藍虛線)顯著大於真實增長(橙虛線),這裏面隱含的是貨幣的作用。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貨幣影響產出的這層關係,每一年的產量跟當年貨幣發行的總量比,就是下圖中幣產比(藍虛線),早期的貨幣總量(藍線)比較小,幣產比(藍虛線)約爲0.4,到現在已經提升到2.2了,這隱含的是負債在經濟裏面的規模越來越大,也就是債產比(黃線),從1.4到現在的6.9,這兩條線反映的應該是同一個本質,也就是產出和貨幣、債務關係的表現。

我們再來將下圖名義增長(藍線)和真實增長(粉線)跟上圖中貨幣的增長(綠線)、債務的增長(橙線)、通脹的變化(黃線)比較一下,可以看出有明顯的相關聯的週期變化。

下面這張圖是計算相關係數來衡量產出、貨幣、通脹之間的關係一下,看的就更明顯,包括關聯是滯後還是超前,比如看貨幣和名義產值,產值滯後於貨幣(黃線)的增長,產值的變動滯後於貨幣變動一年時,它們的相關係數最高,是79%。同時,貨幣和通脹的關係(藍線),達到76%的相關係數,也是滯後一年。更明顯的是名義產值的增長和通脹(紅線)的關係,它們倆是一個同時性的關係,最高相關係數能達到93%。從這上面可以看出來,貨幣、產出、債務、價格等等,這幾個因素都是緊密相關的。

我們平常談的經濟增長,關注的產出比較多,應再看看作爲經濟產出的基礎,也就是整個社會的總資產的變動以及變動的貢獻因素是什麼。1992年以後的數據比較具體系統一點,故選擇這時間段來看看總體的趨勢。很明顯資產增長很快,資產的增長大致是產出增長的兩倍。同時可以看到貢獻因素的比率,2/3左右的資產增長是由債務增長產生的。

再從累計的情況來看,從1992年到2020年,資產增加的總規模差不多1000萬億,其中債務增長推動的達到700萬億,差不多70%是由債務增長形成的。相反由於企業盈利留存形成的資產只佔了1/4左右。

我們再從資產產出的效益角度看,如果用當年收益的總值比較當年的固定資產淨值,可稱之爲“盈固比”相當於是一個實物資產效率的衡量,可以看出盈固比(綠線)歷史上有幾輪很大的波動,從2007年以後,總體處在下降的趨勢。 下面收益率(藍線)代表全社會總收益和包含固定資產在內全社會的總資產的比例關係,與盈固比有非常相近的趨勢,現在的收益率3%左右,總體是比較低的,比2007年大概降低了一半。

上圖綠線說的是當年的收益與資產比較,下圖這綠線是以固定資產當年的淨值爲基礎,再根據固定資產未來的預期壽命,以及按照它當年盈利的狀況,計算在持續未來期限的壽命之內可以實現的總值,如果再除以資產,可稱之爲未資比,這是未來的全部收益跟現有的資產之比。未來的收益全部加起來是現在資產倍數的30%而已,也就是說它是不夠償還投入的。如果以未資比爲1做標準,在歷史上可以看出有好幾個波動,有比較短暫的時間是超過1的,但多數時間是在80%到1之間。

下面這張圖主要是是來看看經濟增長與收益的關係,可以看出未資比(紅線)和名義增長(藍線),兩者波動變化是非常相關的。經濟的增長不斷經歷週期,快速的增長,快速的下降,同時收益也有很大的變化,宏觀經濟政策制定的長期挑戰,如何把握平衡投資拉動經濟,以及投資後經濟生產的效果、會否導致收益率的下降。

宏觀經濟政策在過去100年左右,包括很多西方現代經濟國家,多數時候採取寬鬆貨幣,也伴隨產生了很多系統性通脹。我們可以看一下世界金價的歷史變化,有一個很長的金價的歷史,上面是美元盎司的價格。近兩百年的歷史記錄中,前期雖然經歷波動,總體還是趨於平穩,變化較小,從約1833年約19美元/盎司漲到了1971年的41美元/盎司左右,但從1971年美元黃金脫鉤之後,黃金價格迅速提升,雖有兩次回落,後面又迅速拉起,直至今日約1800美元左右,後期總體這個漲幅是巨大的。下圖爲英鎊計價的黃金價格,歷史記錄更爲長久,從1237年開始,時間關係就不展開討論了。

這個跡象表明世界經濟宏觀調控的不同方式可以產生了差異巨大的不同結果,這也是我們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基本挑戰,放鬆貨幣,刺激增長,解決短時間的經濟下滑壓力是能夠做到的,但是它有遠慮,它有長憂,因爲增加貨幣,刺激投資產生的資產累積,資產迅速增加,資產產出效率可能會伴隨出現系統性的下降,這樣的結果使整個社會經濟的效率下降。貨幣通脹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它可能會影響到包括效率、分配公平在內的整個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

下面看一下居民收入的情況,講到共同富裕,我們先了解一下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大致的關係。紫線是總體收入也就是經濟的總產值,藍線是住戶部門的整體收入,統計局還公佈了反映大衆收入的居民收入調查數據,也就是圖中的衆收(綠線)。可以看出住收和衆收的發展跟產值是同步的,但分配的份額也就是圖上方的藍色虛線,住戶的收入佔產值總收入的比例大概是60%,不算很高。如果看大衆的收入佔比可能更低,2020年不到50%(上方橙虛線),這從一定程度反映了一些收入的差異。圖下方的三條虛線是講的三種不同口徑收入的增長率,走勢趨同,還是比較系統可比的。

下面再看看居民的消費情況,用居民的收入減掉消費,即爲圖中的節餘,大衆的節餘從1992年到2020年,這也是我們經濟發展規模最強的30年,總共累積約135萬億。

下圖是收入和消費的彈性情況,也就是說居民收入的變動和產值變動的關係,以及居民的消費和居民收入之間的關係,可以看出兩個彈性係數都在1左右。也就是說,經濟好了,大衆的收入也就增加了,收入增加了消費也就增加了。大衆收入的增長(紅線)和大衆消費的增長(金線),從年度變化趨勢來看,也是比較同步的。

下面我們從人均收消比例來看,上面一半圖,2020年居民的收入平均是3.2萬,平均消費是2.1萬,在這裏我們區分爲了日常生活類開銷、住房的開銷、以及醫療、交通、教育等等。下面的半張圖是在居民收入統計之外,因爲國家對醫療教育的體系管理,國家會有一些額外的開支用於這些居民消費領域,攤到每個人,相當於每個人教育的經費約增加了3000塊錢,醫療相當於約增加4000塊錢。

從居民的綜合人均收入角度來講,把上面兩個部分加起來,就是個人直接收入的部分和政府、社會(企業爲主)貢獻的部分,加起來居民收入從3.2萬變成了3.9萬,消費也相應提高了,從2.2變成了2.9萬,可以從這個更綜合的角度探討共富的進程與可能路徑。

時間有限,今天就先和大家分享到這裏,謝謝!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