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

又到了一年一度上海徵收房產稅的時刻。

根據上海市稅務局通知,近日,2021年度上海的個人住房房產稅已正式開啓徵繳,人均超過60平方米的住房,將按照比例繳納房產稅。不過,相對於這個已經徵收了10年的房產稅,影響更廣、範圍更大的房地產稅近日獲得更多關注。

此前,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提出,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

“房地產稅試點的鋪開,標誌着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標誌着整個房地產長效機制建設開始全面破題。國家已經充分認識到房地產的傳統戰略在新常態狀態下,應該做出系統性調整。”在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

不過,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呂冰洋提醒,參考國外房地產稅改革,都會經歷一個發展歷程,不是一蹴而就。

“可以先看重商品稅功能,發揮商品稅性質,之後發揮使用費的性質;先集中大中城市徵稅,按照前面的方案,先按照累進稅率,迅速調節房產作用,之後轉爲地方稅按比例進行徵收,發揮受益稅的這種性質,發揮促進地方治理的功能。”呂冰洋表示。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則認爲,中央應在立法上形成框架,規定一些基本原則,同時把更多的自主權交給地方,讓地方自己決定。

“因爲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差異很大,如果房地產稅作爲一個地方稅,做了過細的規定,在各地實施起來很難與當地的情況相吻合,可能就會脫離實際。”劉尚希表示。

需要整體稅制的改革和配套

當前,房地產稅寄託了大衆很多期待,比如調節財富分配、抑制房價等。

不過,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院長白彥鋒表示,社會公衆關注比較多的房屋所有權人,但和現行稅制中的房產稅不一樣的是,多了一個“地”字。房價中,地價是重要的構成主要部分,地住不炒也同樣很重要。有很多開發商取得土地使用權後捂地待漲,是推高房價的重要原因。房地產稅開徵後將增加保有成本,加速房地產開發進程,使其儘快入市。

“我們現在對於土地的調控已經有土地增值稅,土地增值稅屬於一次性增值行爲,一次總賦稅。從財政學角度理解,容易被產權人認爲是一種心理帳戶中的沉沒成本。未來試點開徵房地產稅,就可以從土地供應和流轉層面提高土地資源的配置效率,對於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白彥鋒表示。

“房地產稅要在地方財政上構造一個長期穩定的稅收來源,很大一塊還是要保證社會支出。過去是土地財政,老土地財政是賣地,新土地財政就是收房地產稅。房地產稅能夠爲地方政府帶來長期穩定的收益,也是其他成熟的比較發達的國家的基本情況。”毛振華表示。

按照香港的案例,政府根據交易房價徵收的一筆稅,要納入到地方基礎開支,治安、教育等之中,所以,房地產稅收到之後如何開支,哪些是直接用於到交稅的人,哪些放到社會其他領域作爲基本收入來源都需要思考。

不過,儘管稅務專家和老百姓都對房地產稅有着不同期待,但劉尚希稱,房地產稅不可能成爲我國地方政府的主體稅種。

“房地產稅並不是國際上所有的國家都作爲那麼重要的稅種,有的國家地方政府並沒有房地產稅,我們看到的房地產稅主要是所謂的英美法系,英國、美國這些國家,且房地產稅在地方政府中並不是稅收收入的主體。”白彥鋒表示。

劉尚希也表示,從世界各國來看,房地產稅在國家財政收入中所佔比重都不大。

但房地產稅又是個涉及到財產權、涉及到社會公衆的大問題。

房地產稅在我國原來就存在,但沒有對個人非經營性房產徵稅。當前的房地產稅,實際上是全新的一種稅種。作爲一個新稅種,房地產稅身兼多重職責,有財政屬性,有經濟屬性,有社會屬性,還有政治屬性。能否出臺,能否順利的開徵和實施,能否達到預期目標,從什麼邏輯構建房地產稅,都需要好好研究。

“房地產稅需要整體稅制的改革和配套,所以,土地制度、財稅體制改革的配套,需要政府治理改革的配套。這樣一種改革一定要在國家治理當中統籌規劃、頂層設計,通過試點穩步推進,把這件關係到國家未來長遠的一件好事大事辦好。”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

讓房子迴歸消費品

“我們人多地少,住房資源是有限的,但現在住房擁有率在城市中達到90%,空置房相當多。按照‘房住不炒’的定義來認識,房子就是用來住的,意味着它就是消費品。如果大量房子的閒置等着它漲價,房子就變成了具有很強金融屬性的資產,變成了財富積累的一種方式。房地產稅的作用就是讓房子迴歸‘住’的屬性,讓它迴歸消費品不是金融資產。”劉尚希表示。

在他看來,房地產稅應當要發揮它的調節功能,調節住房購買行爲,在這方面發揮作用,去防範化解房地產領域積累的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的轉型,從而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同時,也是推進整個經濟轉型以及社會轉型。

事實上,早在2015年,我國已經提出了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建設,但這種長效機制建設需要一個痛苦而漫長的轉型。從2015年到2020年,新常態發展向高質量發展進行轉型。而現在,在疫情之下,中國的最大轉型體系正在全面拉開序幕,進入到一個真正的加速期和陣痛期。

“中國發展面臨着全面轉型的挑戰,必須從過去要素密集型的發展模式、從出口投資的發展模式、從快速工業化、快速城市化的發展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進行轉型。這種轉型過程中,以現代產業體系作爲發展的基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各種資源配置要回歸實體經濟,金融要服務於實體經濟。在這個過程中,金融主要依存於土地和房地產的現狀要改變。”劉元春表示。

在他看來,房地產的金融功能受到約束,會帶來投資模式和消費模式的變化,這些變化對短期宏觀經濟會帶來一定衝擊。

比如,在房地產去金融化的過程中,必然伴隨着去槓桿、去支點的短期作用,短期對沖舉措必須要加大。

在劉元春看來,短期的政策的穩定不僅是一般的貨幣政策的適度穩健,更重要的在於要把中國住房體系全面構建起來,穩定整個房地產投資、房地產消費,從而達到短期穩定的作用,並且爲中期轉型做好短期的政策支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