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屆東亞峯會清潔能源論壇上,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彭程在論壇上談到我國未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思路。他表示,在常規水電方面,將按照規劃實施,對已有資源點,持續加快推進開發建設;加強流域管理,在資源點開發的同時,持續加強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調整傳統定位,由主要提供清潔電量定位,調整爲並行兼顧提供電力容量及輔助服務的能力;跟上互補建設,加快構建流域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推進綠色流域建設,充實綠色發展。

在抽水蓄能方面,彭程指出四條發展路徑,一是區域協調,快速推進,統籌區域電力系統需求與站址資源條件,形成區域抽蓄站址資源共享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應規盡規,能開快開;加快抽蓄佈局及建設。二是多能互補,融合創新,依託大型風光新能源發電基地,開發抽水蓄能及配套送出線路,形成大規模的風-光-蓄-輸的多能互補綜合能源基地。三是因地制宜,兼顧中小,由於中小型抽蓄建設週期短、佈局靈活、距離負荷中心近,可結合電力發展需求,在資源較好的省(市、區),因地制宜建設中小抽蓄電站。四是水電梯級,融合改造,依託常規水電增建混合式抽水蓄能,重點發展中東部地區梯級水電的融合改造,積極推進示範項目。

對於我國未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彭程表示,總體目標是以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爲引領,通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驅動穩步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據彭程介紹,到202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將達到20%左右,水電新增4000萬千瓦左右,抽水蓄能較“十三五”翻一番,達到62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將達到25%左右,抽水蓄能達到1.2億千瓦左右(到2035年滿足新能源高比例大規模發展需求),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

對於新能源的發展,彭程表示,未來將注重“五個並舉”,即“集中式與分散式並舉”、“陸上與海上並舉”、“就地消納與外送消納並舉”、“單品種開發與多品種互補並舉”、“單一場景與綜合場景並舉”。

他指出,面對土地利用空間、消納與系統安全和市場化問題,“單品種開發與多品種互補並舉”要求在做好各類可再生能源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推動水風光、風光水火儲、區域耦合供暖等多品種協同發展;“單一場景與綜合場景並舉”則要求做好可再生能源發電、供能自身發展,同時促進可再生能源與農林、生態治理、鄉村振興等融合發展。

此外,彭程還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將推進“四個發展”,即以區域佈局優化發展,以重大基地支撐發展,以示範工程引領發展,以行動計劃落實發展。

他強調,未來,“兩個構建”將主導綠色發展新特徵,一方面,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另一方面,構建以新能源爲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能源領域是現階段碳排放的主體,截至目前,全球80%左右的碳排放來自能源使用有關的活動。”彭程表示,從中國各有關產業門類的二氧化碳排放情況看,電力和熱力等能源供應是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其次是製造業、交通業、工業、建築業等,能源領域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是整個降碳工作的“牛鼻子”。

彭程指出,從中國境內各類能源原料的二氧化碳排放情況看,煤炭是二氧化碳的最主要來源,其次是石油、水泥、燃氣等。

他認爲,如何用清潔低碳能源來替代化石能源供給是能源領域降碳的核心,而大力發展新能源,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改變以煤炭燃燒提供電力和熱力的能源供給方式,是最根本有效的綠色低碳轉型之路。“從碳達峯到碳中和,中國只有30年左右的時間,意味着我國溫室氣體減排的難度和力度都要比發達國家大得多。”

彭程認爲,能源供應端綠色發展是實施減排路徑的關鍵。

他表示,在能源供應端,要大力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儘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發電、制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或能源供應系統”;在能源消費端,要力爭在居民生活、交通、工業、農業、建築等絕大多數領域中,實現電力、氫能、地熱、太陽能等非碳能源對化石能源消費的替代;同時在人爲固碳端,要通過生態建設、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 (劉麗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