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險業多措並舉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受到融資難等問題的困擾,特別是2020年以來,受到疫情影響,小微企業面臨回款變慢、流動資金偏緊等問題。爲落實“六穩”“六保”工作要求,一方面,在政策鼓勵支持下,隨着信用保險、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等業務的推廣試點以及銀保合作工作的順利推進,小微企業融資增信和風險分擔機制更加完善。同時,保險機構積極創新推出多款產品與服務,助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壓力,扶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多次鼓勵險資運用向小微企業傾斜,更好發揮險資長期機構投資者的功能,拓寬支持小微企業路徑。

豐富普惠保險產品 加強融資增信功能

保險作爲一種分散風險、消化損失的經濟補償制度,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體現出普適、精準、增信、連接、放大等比較優勢。保險通過和信貸結合,可以有效發揮增信作用,助力小微企業獲得普惠金融服務。

今年4月,銀保監會辦公廳發佈的《關於2021年進一步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鼓勵深化銀保合作機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創新面向小微企業的保單融資產品。支持保險機構穩健發展出口信用保險和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提升承保能力,合理降低小微企業投保成本。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爲小微企業提供信用保險項下的貿易融資服務。

目前,不少地方在政府引導的基礎上,保險機構與銀行等機構開展合作,結合保單質押、涉農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等方式,形成“保險+信貸”模式,方便小微企業獲得貸款。例如,“浙科貸”和“創新保”就是由浙江省科技廳聯合7家銀行、2家保險公司推出的,針對從事科技研發、生產的省內企業或科研機構所推出的專屬融資服務及保險服務項目,以保險合同的風險保障和補償功能增信,推動銀行加大對承擔科技項目企業或科研機構的信貸支持力度。

通常來說,小微企業信用水平偏低,缺乏可抵押的資產,容易被排除在金融服務體系之外,造成融資服務供需不匹配。爲改善此類現象,保險機構爲立足服務小微企業,開發多種創新產品,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此前,大地保險推出了“房抵保”“車鏈保”“政銀保”等創新產品,其中,“房抵保”已累計爲近500家小微企業提供低成本融資服務,“車鏈保”累計爲近20家供應鏈企業提供了保額近7000萬元的保險服務, “政銀保”累計爲近20家企業提供保額近5000萬元的保險服務。

小微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主體之一,在數量龐大的小微企業羣體中,小微外貿企業受疫情影響最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這需要保險機構提供更多保障服務,運用出口信用保險提供風險保障,推廣“信保+擔保”服務形式,爲小微外貿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支持。

《金融時報》記者從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瞭解到,2020年,中信保服務的小微客戶突破10萬家,小微出口企業的覆蓋率達到36%。全年支持小微企業出口近1000億美元,增長了41%;支付賠款1.2億美元,增長了28%。另外,小微企業平均費率下降了35%,讓小微企業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幫助企業穩定生產經營。業內人士認爲,出口信用保險作爲國家政策性外貿金融工具,在支持企業搶抓海外訂單、防範收匯風險、開拓國際市場、拓展融資渠道方面,發揮着獨特且重要的作用。

創新提供保險支持 助力專精特新小微企業發展

專精特新小微企業是所有小微企業當中的中堅力量。《通知》提到,探索完善科技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對掌握產業專精特新技術、特別是在“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中發揮作用的小微企業,要量身定做金融服務方案,及時給予資金支持。

有專家表示,由於這些新型風險的調查和評估較爲複雜且專業性強,多數保險機構往往在承保上持謹慎態度,使得不少小微企業面臨的新型風險得不到充分的保險保障,其自身抗風險能力弱小的問題難以解決。

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負責人葉燕斐提出,專精特新小微企業是金融機構服務的重點對象,銀保監會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專精特新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務工作。在保險方面,引導保險公司爲首臺(套)重大技術設備和新材料首批次應用提供保險,通過需求端引導專精特新小微企業產品的應用,促進整個生產經營的良性循環。

例如,陽光財險開展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及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通過爲投保企業提供專業解答、風險評估、方案擬定、申報顧問、理賠協助等一整套、全生命週期專業服務,助推創新成果轉化和應用,破解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下游領域高端產品質量的“卡脖子”難題。據統計,從2015年國家首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至今,陽光財險在全國已累計承保近400個項目。截至目前,陽光財險已向中船、中車、中國一重等衆多大型企業提供近40億元首臺套風險保障,爲生產企業轉移、分散風險。

在業內專家看來,一系列惠企政策效果正逐步顯現,進一步激發了專精特新小微企業的發展活力,但仍需進一步發力開展精準化服務,拓展直接融資渠道,提高小微企業融資的便利性和可獲得性,推動保險資金、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爲專精特新小微企業融資提供差異化支持。

葉燕斐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包括保險公司、銀行機構積極配合各地的工信部門做好專精特新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和金融支持工作。

拓寬險資運用渠道 發揮長期資金優勢

支持小微企業創新發展,除了創新保險產品和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外,還有一個重要途徑則是依靠險資運用助力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題。通過險資運用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提升融資能力,是保險業紓困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最直接的途徑。

從投資渠道看,險資支持小微企業的渠道方式正不斷增多,除去政策層面對險資股權投資範圍不斷鬆綁外,債權、股權投資計劃、保險私募基金等投資方式也在不斷擴展。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保險業共登記(註冊)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2126只,登記(註冊)規模48676.07億元。

去年以來,國家層面和金融管理部門多次鼓勵保險資金向小微企業傾斜。2020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在加快豐富和創新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方式方面,鼓勵保險機構創新資金運用安排,通過投資企業股權、基金、債權、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爲小微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11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並表示將完善保險資金股權投資監管政策,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加大保險資金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和科技企業的股權融資支持。

近年來,保險資金髮揮長期資金優勢,開拓多種途徑支持小微企業發展。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我國保險業資金運用餘額爲22.44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8.4%,在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和上市公司的融資需求中,發揮保險特有的抗風險作用。

對於接下來如何繼續發揮險資作用,助力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認爲,應加強政策引導,支持保險資金髮揮期限長、來源穩定等優勢,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大對民營和小微企業服務力度。建立保險資產管理產品註冊服務綠色通道,提升服務實體企業效率。完善保險資金支農支小融資試點新模式,探索保險資金深度參與服務普惠金融新路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