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觀察者網一週軍評:重回“大洋競爭”的美軍下一代核潛艇)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週,美國媒體炮製了一則大新聞,宣稱美國高官經過數月的努力,終於成功讓阿聯酋終止了“中國在阿聯酋一港口祕密建造疑似軍事設施”的項目。這一新聞固然荒謬可笑,但確實讓人注意到美國對中國未來可能的海上戰略“充滿戒心”;與此同時,美國海軍公佈了其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的一些性能特徵,從這一系列特徵中無疑能夠看出美國海軍轉向公海大洋作戰的堅定決心,並且爲對手可能出現的下一代先進潛艇留足了“戰略餘量”。


對於我國“哈里發港”的抹黑,是近年來西方媒體“大外宣”的又一例證 圖源:社交媒體

對哈里發港的“以己度人”

上星期五,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發文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美國情報機構今年春天得知,中國正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附近80公里的哈里發港祕密建造疑似軍事設施。美方對此高度警覺,併發起了爲期幾個月的密集外交努力,“恩威並施”,最終迫使阿聯酋暫停了該項目。

美國所指稱的哈里發港建設工程是中國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與阿聯酋阿布扎比港務局合資經營的。根據阿布扎比港務局官網的消息,由於業務快速增長,哈里發港從2019年12月開始擴建計劃,包括兩個泊位和37000平方米的碼頭堆場。

在當年的競標中,中國港灣中東區域管理中心成功中標阿聯酋阿布扎比哈里發港場站項目一期工程。項目合同額5745.8萬美元,業主爲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主要內容爲根據業主對倉儲區域使用的需求,新建53,087平方米的場站倉庫及配套設施,並新建地下管網及地面上配套設施,總佔地面積156330平方米。

不過按照美國媒體的報道,美國方面懷疑該港口在建造軍事設施,其證據在於施工現場一度被覆蓋起來,且美方發現了一個可以容納多層建築和架設大梁的大洞。

哈里發港依舊繁忙 圖源:中遠海運

美方要求阿聯酋暫停這一項目的價碼也很明確,就是拿正在推進的價值230億美元的F-35第五代戰鬥機與MQ-9死神無人機交易案,以及阿聯酋受到攻擊時美國提供防務保護的戰略協議作爲要挾。雖然美國在過去一年裏,已經好幾次用這些交易來敲打阿聯酋在中阿關係上保持慎重,但只要交易沒談成,這一“把柄”顯然就可以繼續用下去。

所謂“中國在阿聯酋哈里發港祕密建造疑似軍事設施”的說法,從一開始聽上去就荒誕可笑。作爲一個主權完全歸屬於阿聯酋的商業港口建設工程,中企只是中標了港口建設工程合同,建設的內容顯然是需要阿中雙方的相關企業和部門共同認可的。中企揹着阿聯酋悄悄建設所謂“軍事基地”在實際操作中毫無可行性,在後續的港口運行中也不可能在阿聯酋眼皮子底下祕密經營軍事基地。這種港口裏面蓋板一掀就打開一個軍事基地的想法,要麼是不嚴謹的軍事小說或者電腦遊戲玩多了,要麼就是病急亂投醫,見到什麼藥材都往方子裏抓。

只能當議題去炒作

當然,港口設施和機場一樣,是天然的軍民兩用設施。只要機場跑道夠長夠寬,任何軍用飛機都可以不經準備就在機場上實現起降作業;而只要港口水文情況合適,又有足夠停靠能力的碼頭,任何民用港口都可以停靠軍用艦船,從而在理論上成爲所謂的“軍事基地”;而只要港口可以給普通商船提供燃油、淡水、食物和日用品的補給,那麼港口就同樣具備爲遠航的軍艦提供油水補給的“支援功能”;而如果某個港口裏恰好有個修造船廠,能夠安排軍艦進行簡單的修理甚至進船塢刮個船底,那就不僅是一個基地,在別有用心之人口中,甚至能夠成爲一個雄心勃勃的大國在另一個大洋上的“堡壘”……

雖然真正的軍港,除了油水給養之外,必然還有一大堆專供軍用的設備場所:存儲艦船作戰所需要的各種武器彈藥,需要恆溫恆溼而且絕對安全的倉儲條件,以及組裝和測試它們的技術條件和相關人員;也需要各種針對軍用艦艇特有設備,諸如先進的雷達和聲吶乃至武器系統進行維修的能力,並儲備有相關的零備件;負責基地安保的護衛力量以及相應的設備;至於爲軍艦消磁的消磁站、停靠和短期維護艦載機的航空站、爲蒸汽動力艦船提供備航蒸汽的蒸汽源等一系列專業設備,則要依照所停靠的艦船等級和基地要提供的維護等級來決定……

只不過,對於美國指責中國的這套話術體系來說,一個港口的民用功能的多寡已經能直接決定對其軍事潛力甚至軍事價值的判斷,而那些制約港口發揮軍事價值的客觀因素,則被有意忽視了。

和軍用港口複雜的功能相比,民用港口只能提供最基本的補給 圖源:社交媒體

近年來在中國建設海外各種港口的過程中,這類惡意揣測實際上算是西方國家的“傳統”。在中國企業參與建設阿聯酋哈里發港之前,已經有不止一個外國港口享受過類似的待遇:2001年巴基斯坦和中國聯合開發瓜達爾港之後,不少西方媒體就開始極力渲染瓜達爾港的軍事色彩,2016年瓜達爾港開港運營之後,部分媒體又報道稱中國將把瓜達爾港打造爲前出印度洋的海軍基地;

2015年3月,上港集團成功中標以色列海法新港自2021年起25年的碼頭經營權後,美國便以“國家安全”爲名多次炒作中國“企圖”利用海法港蒐集美國軍事情報,刺探以色列裝備有核巡航導彈的潛艇動向;

至於解放軍出於反海盜和商船護航目的在吉布提建立的保障基地,更是被美國媒體直接歪曲爲中國在美國眼皮底下爭奪海洋霸權,“顛覆1945年以來的世界秩序”,邁向世界大國之路上歷史性的一步。

儘管這些港口中的絕大多數都和軍事用途幾乎沒有任何關係,但在美國眼裏,即使純粹民用港口的軍事潛力已經足夠一支崛起中的海軍走向大洋了。早在2014年,中國海軍幾次派遣常規動力潛艇和潛艇支援艦進入印度洋,並停靠在斯里蘭卡的科倫坡港,後者對於中國海軍的支持僅限於油水給養,卻能讓中國常規潛艇進入印度洋執行實戰化任務,極大拓展中國潛艇的作戰範圍。

隨着中國以航母爲核心的海上作戰力量的成熟,在中國航母向東突破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已成客觀事實的同時,中國航母向西越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並且靠近中東地區自然也指日可待。如果中國在印度洋“掌握”了若干港口,即使是無法爲軍艦提供全套後勤支援的商用港口,中國航母編隊也可以通過這些港口,藉助二級補給體制下的補給艦獲得補給,從而大大延長其執行任務的時間;如果中國能借助越來越強大的戰略空運能力向這些港口臨時運送包括武器彈藥在內的軍用物資,則這些港口的價值可能會更大。

依靠自己,也不是不能走向遠洋 圖源:社交媒體

這些推測雖然在我們看來頗爲離譜,但從海軍作戰的一般規則來看,各種海外基地對於深入大洋的海軍艦隊的支持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隨着中國海軍越來越深入藍水,在遠離本土的遠海地區展開軍事行動也將成爲新常態。

轉回大洋的下一代美國核潛艇

美國海軍本週透露,已經初步提出了“弗吉尼亞”級後下一代核動力攻擊潛艇的技術要求,這些要求的一個共同的突出特徵,就是新一代核潛艇將“重返傳統”,圍繞公海大洋上的海戰進行要求,追求更高的航速、更強的安靜性能和更多魚雷備彈,同時尋求更低的維護成本。

下一代SSNX早年強調打擊性能 如今也強調傳統的潛艇性能 圖源:社交媒體

相較於美國海軍近年來在大中型水面作戰艦、兩棲攻擊艦乃至航空母艦領域遭遇的挑戰,美國海軍在覈潛艇,尤其是攻擊型核潛艇領域已經“獨領風騷”了多年。在冷戰期間,美國長期維持了核潛艇技術的整體優勢。

在蘇聯的奮起直追下,美蘇兩國的核潛艇在冷戰末期的性能差距一度顯著縮小,80年代服役的945型和971型攻擊型核潛艇已經與同期服役的美軍洛杉磯級性能接近,但伴隨着冷戰的結束和蘇聯的解體,不僅後續的971型建造計劃嚴重拖延,對標美國海狼級的885型核潛艇的研製也舉步維艱,進展緩慢,使得美國依靠海狼級重新確立了性能上的絕對優勢,並在弗吉尼亞級身上繼續保持了這種優勢。

在海狼級核潛艇上,美國改變了此前相當一段時間裏對核潛艇總體設計採取逐漸改進的策略,從頭設計了一款大型化並且專攻深海作戰的高性能大噸位高速攻擊核潛艇,同時攜帶了幾乎兩倍於此前洛杉磯級核潛艇的彈藥,以便在突破蘇聯反潛防禦帶後持久地開展行動,提升作戰效能。

然而,由於海狼級的大量新設計造成了研製和建造成本的嚴重超支,加上冷戰後海上作戰需求的變化,弗吉尼亞級雖然應用了大量海狼級上的新技術,但在不少設計上卻採用了洛杉磯級的“優良設計”:降低了對最高航速和下潛深度的要求,減少了魚雷發射管的數量、簡化了再裝填系統、減少了彈藥庫備彈量,同時用容易暴露自身位置、通用性較差、不可再裝填但成本更低的垂直導彈發射系統來彌補對地火力。

“弗吉尼亞級”不完全是“海狼級”的低配,更多是利用現代化技術完成了相同指標下的產物

從這個角度看,弗吉尼亞級比較好地完成了其設計之初的設想:總體造價得到了較好的控制,相比上世紀90年代便要30億美元一艘的海狼級,弗吉尼亞級的價格在2019財年美元購買力已經大不如前的時候也只有28億美元;作戰性能和安靜性則維持在較高水平,並且很好地兼顧了深海作戰能力和濱海作戰能力。在加長艇體,增加更多的垂直導彈發射系統後,弗吉尼亞級Block 5批次的攻擊型核潛艇甚至有能力部分承擔現有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的對地攻擊能力。

如今美國海軍啓動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的研製進程,其針對的主要對手也不是俄羅斯人——1985年就啓動研製的885型歷經28年的研製和建造,遲至2013年才建成了唯一的一艘艇,改進型885M型儘管已經被俄羅斯定爲下一代攻擊型核潛艇,並且已經開工了至少8艘,但眼下只有1艘服役、1艘海試,在數量和進度上也很難對美國核潛艇造成顯著的威脅。

但要說新一代核潛艇是針對現有的中國核潛艇,似乎又過度誇大了美軍的憂慮:中國的093系列核潛艇雖然不斷改進,衍生出了多個不同的子型號,並且通過包括反應堆、武器、電子設備、指揮控制系統等子系統的升級改進和換代,實現了潛艇戰鬥力的提升,但目前這種漸改路線下誕生的中國核潛艇的技術水平距離美軍現有的弗吉尼亞級還有相當的差距,也缺乏用更新的核潛艇來應對的必要。

093B每個批次都有聲學系統上的改進,但依然無法追平強敵的聲學優勢 圖源:央視新聞截圖

從側重深海大洋作戰但小批量建造的海狼級,再到更多考慮瀕海淺水作戰的弗吉尼亞級,美國海軍的核潛艇發展也和美軍的五代機發展從F-22A到F-35一樣,經歷了冷戰結束後作戰環境的劇變和作戰任務的大規模調整。如今隨着一個新的戰略競爭對手的出現,美國核潛艇的作戰環境和設計目標又再次回到傳統。

相比其他裝備的發展領域,美國核潛艇算是沒有經歷什麼路線錯誤或者項目嚴重失敗,因此在這一領域目前的基礎很好,優勢也很大。然而對於美國海軍而言,防患於未然,不要盲目迷信現有裝備的對華技術優勢,也許可以算作上個十年裏中美海軍技術競爭教給美國海軍的最重要教訓。

儘管中國現在的核潛艇產品在美國眼裏看起來尚屬稚嫩,與美國冷戰末期以及後冷戰時期建造的核潛艇也有不小的差距,但中國在各種技術領域對美國的全方位追趕早已經開始,隨着中國核潛艇建造基礎設施的全面更新升級,中國海軍在覈潛艇領域的新一輪技術躍升已經箭在弦上,中美兩國圍繞核潛艇的水下技術競爭,也毫無疑問已經蓄勢待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