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165

王音(b.1964)

藏族舞

2012 年

布面 油畫

181.5×301 cm

簽名:王音 2012

RMB:3,000,000-5,000,000

《藏族舞》作於2011年,是王音少數民族題材系列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尺幅之大,爲藝術家創作生涯所罕見。自2007年起,王音開始在作品中融入各式少數民族人物形象,這一視覺形象還延續到了其晚近的作品中。本幅《藏族舞》畫面可謂一目瞭然,僅描繪了一組在草地上揮舞長袖、翩翩起舞的藏族女子,以及一根突兀的樹幹;在形式語言方面強調了色塊的表現力,因此作品整體給人以純粹、寧靜和靜止的感覺。這一畫面構成既有對過往藝術語言的深化,也包含了形成王音此後繪畫風貌的形式要素,是其藝術生涯發展過程中極具標誌性意義的作品。

Lot 2150

王興偉(b.1969)

地宮

2002年

布面 油畫

168.5×176.5 cm

發表

《王興偉》,麥勒畫廊,北京,2005年,第107頁

《二踢腳:中國當代藝術展》,當代唐人,北京,2006年,第143頁

RMB:600,000-800,000

《地宮》作於2002年,是王興偉藝術生涯一件極爲獨特的作品。他筆下常見的帶有諷喻效果的誇張人物在此似乎缺席,也未曾藉以戲謔生動的人物表情傳達其尖銳的觀察與思考。本幅《地宮》描繪對象是明代十三陵中的定陵地宮。定陵的發掘,被認爲是考古史上一大悲劇,因保護不當,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后的棺槨與遺體連同大量絲織品等珍貴文物遭到不可修復性損毀。王興偉的畫面中沒有遊客,但舊時代的森嚴階級已經在這裏,在無聲中被消弭。過去的地宮屬於帝王;今日的地宮則屬於國家,屬於人民。而避開紛擾的參觀人羣,一切又重回靜謐,畫家獨自面對面目全非的地宮,彷彿在凝聽歷史見證者的絮語。

Lot 2167

賈藹力(b.1979)

福島

2012年

布面 油畫

240×170 cm

簽名:JAL 2012

發表

《尋找光的使者—賈藹力作品》,新加坡藝術館,新加坡,2012年,第75頁《賈藹力 星塵隱士》,HATJE CANTZ,柏林,2017,第107頁

展出

“尋找光的使者—賈藹力作品展”,2012年7月6日至9月23日,新加坡藝術館,新加坡

RMB:6,600,000-8,600,000

2006年賈藹力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所。專業的學院派訓練,構成賈藹力知識結構的同時也無形中成爲了一種枷鎖,其藝術實踐展示了他對藝術史傳統繪畫發展道路的反思以及對繪畫本質問題的不斷追問。賈藹力曾說:“繪畫要連通我們當代的視角,以當代人的價值觀念與情感記憶復歸歷史的碎片,這樣,畫中的人與物便都煥發出一種與我們更貼近、更具真實感的生命狀態,成了我們身邊的一部分。”賈藹力的藝術關注的不僅僅是中國的重大歷史變遷、社會事件,而是對整個人類現狀的揭示與思考。藝術家創造了一個入口,正是那個畫中人手指的方向,讓觀衆進入大時代中個體孤獨的靈魂,去感受福島核事故緊急維修作業者的經歷,進而反思與社會快速現代化所相對的——人類的脆弱。

Lot 2169

尹朝陽(b.1970)

朋友

2002年

布面 油畫

150×200 cm

發表

《曙光》,Y.Q.K.藝術中心,第65頁

《圖像的圖像—2003 中國當代油畫邀請展作品集》,深圳美術館,廣西美術出版社,2003年

《尹朝陽1997-2007》,星空間,北京,2008

《尹朝陽訪談錄》,北京今日美術館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第396頁

展出

“圖像的圖像—2003 中國當代油畫邀請展”,2003年,深圳美術館,深圳

RMB:700,000-1,000,000

尹朝陽的繪畫率先開啓了“70後”藝術家關於青春感傷的主題探討,塑造了這一代人的自我形象和情感特徵。在他的作品中隱沒了社會現實背景,以寓言的方式傳達個人感受中倫理的模糊與內心世界的不確定性,有着精神分析式的銳利與準確。創作於2002年的《朋友》是“青春殘酷繪畫”的代表作品,畫面的“殘酷性”主要在於視覺情緒自身。虛擬的寓言場景中,失樂的面部表情、刻意的非常規動作以及濃郁的感傷氣息,兩人不約而同地側着頭將視線投向畫面外,帶着懷疑、迷惑和無助,還有一絲漠然的表情,生動了體現了藝術家對於“青春遠逝”這一殘酷事實的無奈和嘲諷。他的作品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這個時代的人的生存狀態。從這個角度來說,尹朝陽的繪畫是思考、經驗、哲理和形象的複合。

Lot 2170

尹朝陽(b.1970)

廣場

2005年

布面 油畫

180×250 cm

簽名:朝陽 2005年

發表

《尹朝陽 十年》,民生美術館,上海

來源

北京保利,本土與海外·百年華人藝術對話展專題暨現當代中國藝術夜場,2008年5月,Lot 414

RMB:600,000-800,000

Lot 2149

馬軻(b.1970)

刻舟求劍

2014年

布面 油畫

207×378 cm

RMB:380,000-580,000

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馬軻,被藝術界稱作是“繪畫文化夾縫裏沉思的冒險者”。經過十年沉澱,到了2010年以後,他在具象與抽象之間找到了平衡點,少有曇花一現的技法,取而代之的是人、情懷、是思想,所以他的畫常常構圖凝練和形象簡約,大塊平塗,富有很多凹凸的肌理效果,《刻舟求劍》便是他風格極爲典型的一幅。相較於之前流行過的“偶發藝術”,他將思索的痕跡悄悄留在了這幅畫中,讓形象從混沌中穩定下來的過程正是他最讓人着迷的一點。

Lot 2163

劉韡(b.1972)

異域

2012年

布面 油畫

180×220.5 cm

簽名:劉韡 Liu wei 2012(畫背)

RMB:1,200,000-1,500,000

作爲70後中頗受關注的中生代藝術家,劉韡的創作以綜合多媒介的國際化藝術語彙“敘述”着當下社會中的每個面相。他的創作成熟於中國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階段,城市和人文環境的變遷成爲其創作的土壤。《異域》中所呈現出來的垂直線條、視像干擾、冷峻切割,其實質是劉韡以奇特的視覺話語對社會現實的質疑與反思,對這一代人都市化進程中個體經驗的訴諸。這種全新的視覺構成方式與理性嚴肅的反叛思考,可以說又無疑是再次激活了創作中以藝術作品展開深入訴求的各種可能性。因此總的來看,劉韡的繪畫儘管抽象,卻是一種有感知色彩的抽象,一種有意味的抽象,而不是純粹形式主義的彰顯。

Lot 2164

王光樂(b.1976)

壽漆 110129

2011年

布面 丙烯

146×146 cm

簽名:110129 王光樂 2011

發表

《王光樂—修辭的消逝》,湖南美術出版社,2011年,第110至113頁

《湘江北上—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收藏集》,湖南美術出版社,2014年,第204頁

展出

“藝術長沙—解離”,2011年,湖南省博物館,長沙

“湘江北上—譚國斌與中國當代藝術”,2014年,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長沙

RMB:1,100,000-1,800,000

“壽漆”系列的靈感源於王光樂的福建家鄉,老人會提前準備好自己的棺材,並且每年都要爲棺材刷一遍漆,直至去世入殮,漆的厚度象徵着時間的長度。以具現化時間爲內核,用連接本土生死觀的重複勞作爲方法,王光樂2006年開創的“壽漆”系列,是他從再現表象到完全觀念化的一次飛躍,也真正確立了王光樂迄今以來的創作底層邏輯,重要性毋庸置疑。創作於2011年《壽漆 110129》是“壽漆”系列中難得的出挑之作。

“壽漆”裏的時間與現實世界同步,大多數畫作需要塗刷200次左右,耗時近4個月;而《壽漆 110129》則在相同面積的畫布上足足塗刷了400次以上,是普通“壽漆”的一倍,耗時超半年,其承載的時間密度與能量強度均是系列作品中的佼佼者。時間像流動的指紋一樣匯聚在畫布上,最後,油漆用完了,“壽漆”也結束了,王光樂則用結束那天的日期作爲那幅畫的題目。2011年1月29日是農曆臘月26,完成這幅畫後不久,王光樂便背上了行囊回老家過春節,這是如修行者一般的他一年中唯一的休息時光。

Lot 2151

宋琨(b.1977)

2013年

布面 油畫

180×235 cm

簽名:海 宋琨 songkun 2013 北京(畫背)

RMB:600,000-800,000

2012年底,從惶惶“世界末日”預言中逃脫出來的宋琨去了許多不同的海島,頻繁親近海洋和水,自然界的格局,大空間,物質和生物形態集合都市工業社會的生存經驗,構成了她後來一直持續至2015年個展“阿修羅淨界”中對人造工業自然和原始自然的融合與對立態度。作於2013年的《海》正是在這種獨特個人經驗中孕育的作品。宋琨以極大的尺幅呈現了一場籠罩着詭譎氣息的日出(或日落)海景,黑色爲背景突出主體形象,再以白色刻畫出海天之間光暈的層次感、流動感與變幻特質,黑、白、灰交匯渲染出了一種神祕莫測的氛圍感。對宋琨而言,島嶼是藝術家理想的棲身之所,而海洋則是提供必要安全感的屏障。她說:“海是平靜的、瘋狂的、寬容的、猙獰的,這些都是它,但它又不是其中任何一個,所有加在一起才成爲它。就像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乾淨漂亮,骯髒醜陋,任何單一的樣子都不對,尊重這個就是我的邏輯。”

Lot 2168

李鬆鬆(b.1973)

繪畫

2012年

布面 油畫

210×300 cm

簽名:李鬆鬆 li songsong 2012(畫背)

RMB:1,200,000-1,800,000

李鬆鬆的筆觸風格和圖像處理手法極具辨識度,他的藝術創作均取自新聞、歷史照片等現成的圖像來源,並以濃厚的油畫顏料將畫面進行拆解、改寫甚至破壞,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且更爲開放的視覺閱讀入口。創作於2012年的《繪畫》代表了李鬆鬆獨特的語言風格,他將照片進行了特殊的處理,通過濃厚的顏料將畫面進行分割,以近乎抽象的方式處理和賦予每一塊畫面不同的色彩表現。厚重而堆疊的顏料將真實圖像的細節消解後,公共圖像與繪畫、裝置之間轉化的關係得到轉化,賦予觀者一個重新解讀歷史瞬間審美角度。

Lot 2166

秦琦(b.1975)

雨衣摩托

2008年

布面 油畫

250×190 cm

簽名:qinqi 2008

發表

《秦琦作品 椅子也可以救人》,文化藝術出版社,北京,2010年10月,第74頁

RMB:400,000-600,000

秦琦並不執着於形成一個鮮明的藝術家符號,正如他自己所說:“風格只是一種技術,每張畫面都需要挑選一種合適的技術。”也正因如此,他會在處理相同意象和題材的畫面時,嘗試各種他所感興趣的語言,其繪畫無疑是具有實驗精神的。本幅《雨衣摩托》,繪製於2008年,屬於秦琦繪畫風格的厚塗階段。通過物品背後缺失的主體,重構畫面秩序,創造出現實的荒誕感,從此物品從日常生活的語境中分離出來,進入了畫家的系統序列,這也得以讓藝術家建立具有延展性的圖像譜系。

請橫屏觀看

Lot 2145

歐陽春(b.1974)

海市蜃樓(雙聯畫)

2007年

布面 丙烯油畫

180×250 cm×2

簽名:歐陽春 2007

RMB:800,000-1,200,000

歐陽春青少年時期在西安長大,遊離在學院教育之外的經歷造就了他獨立多變的創作力,充滿天真激情與理想純粹的特質,令人耳目一新。“鯨魚”是歐陽春的極爲重要的系列,源自於對鯨魚的喜愛和關注,作品《海市蜃樓》作爲捕鯨出航的原點和歸航的目標,爲觀者描繪了一幅純真的自然奇觀,一米八乘五米的超大尺幅幾乎佔據了整面展牆,是2008年北京韓之演當代空間的個展《捕鯨記》上極爲奪目的重要作品。對於鯨魚,海洋和未來航行,曾經滿懷美好的期待,然而一旦投入到人生的“捕鯨”之中,在捕與被捕的不斷抉擇和搏鬥之後,慾望不斷吞噬過去的純真。因此在《海市蜃樓》的畫面中,左邊中式庭院橋拱上的孩子是唯一清晰的形象,橋的聯接彷彿跨越了時間,他張開雙手熱情地呼喚。然而,出航的虔誠初心,已成無法歸航的幻相!唯一真實的樂園,是失去的樂園!這種眷戀,隱含了懸念與憂傷,複雜而悲慼,“海市蜃樓”的命名更是進一步賦予作品豐富的感性和象徵意味。

Lot 2156

黃宇興(b.1975)

幼樹

2017年

布面 油畫

200×320 cm

簽名:HUANG.Yuxing 2017

RMB:4,500,000-5,500,000

Lot2158

黃宇興(b.1975)

找自己

2008年

布面 丙烯 油畫

209×370 cm

簽名:Huang Yuxing 08

發表

《黃宇興 8012 改變中的生命史》,紅橋畫廊,上海,第42至43頁

《沖積2005-2015》,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2015年,第57頁

展出

“沖積2005-2015”,2015年9月5日至10月4日,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

RMB: 1,000,000-1,500,000

獨有的繪畫特質,多個重要系列的誕生以及不斷推進的作品實力,使黃宇興成爲國內極爲典型的青年藝術家代表。作爲黃宇興最重要的代表系列之一,“樹叢”自2010年前後開始,帶着對生命成長的感受貫穿藝術家迄今爲止的整個創作生涯,具有更深層的實驗性和研究性。本幅2017年創作的《幼樹》正是“樹叢”系列最新成熟階段令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這件作品偏幾何、超現實和夢幻的新傾向還體現了藝術家綜合積累之上的形式突破,具有重要的探索意義。採用強烈的平面性來增強畫面的視覺效果。樹是簡單勾勒的輪廓,但內在的構成關係有着非常明確的方向,每顆樹都是透鏡下的結構,宛如細胞的裂變、衍生,最終粘連成通暢堅實的生命能量系統。作品甫一亮相就備受追捧,成交時更刷新了藝術家的拍賣記錄,重要性可見一斑。

Lot 2153

康海濤(b.1976)

南方的鏡子

2017年

紙板 丙烯 墨

145×250 cm

簽名:海濤 K.H.T 2017

發表

《21世紀中國美術狀態叢書——繪畫:宏》展覽畫冊,廣東美術館,廣州,2021年,第17頁

展出

繪畫:宏,2020年12月18日至2021年1月15日,廣東美術館,廣州

RMB: 1,000,000-1,500,000

自康海濤走出川美校園起,他就開始了獨具一格“夜景”題材的創作,對比早期的具象繪畫,“夜景”系列現階段作品呈現出多方位變化——從具象到抽象;從大尺幅創作到即興小品;從繪畫到攝影……值得關注的是,康海濤自己認爲,畫面中出現的非具象表現,不能完全算抽象,更像是心裏的某種意象。《南方的鏡子》創作於2017年,彼時距他第一次以“老房子”爲題材進行創作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之久。南方潮溼的空氣之下,鏡子上彷彿永遠蒙着一層霧。鏡中照射的,從輪廓推斷,應是夜晚的川美虎溪校區繪畫樓。作者創造性地在前景處描繪了兩個光斑,一方面爲了與主題“鏡子”相互映照,一方面也給了畫面些許抽象的意味,反而更襯這虛空的夜色。

Lot 2155

屠宏濤(b.1976)

寂靜林

2007 年

布面 油畫

180.5×230.5 cm.

簽名:Tutu.07

發表

《迷局08》,中國當代,北京,第76至77頁

展出

“迷局”,2008年,中國當代畫廊,紐約,美國

RMB: 900,000-1,500,000

在四川美院附中時期,屠宏濤便十分鐘情於中國山水畫,到了杭州,他繼續鑽研了蘇東坡、董其昌等古代藝術家的文人思想。屠宏濤的“雪景系列”看似飄逸蒼茫,實則揭示了藝術家內心深處連茫茫白雪也無法掩埋的心靈創傷。《寂靜林》繪於2007年,正屬於畫家“雪景系列”創作,畫面描繪了一片雪景山林,瀰漫着純潔、寂靜的氛圍。唯一的突兀之處在於,雪地中擺放着一張牀,一個病態的女性人偶以扭曲的姿態躺在上面。寧靜的畫面由此平添了一絲詭異的氣息。如果說山林雪景是屠宏濤逃避慾望都市景觀的寧靜桃源,那麼遍佈虐傷的人偶實際上指涉了現代都市夢魘的無所不在,屠宏濤一直在繪畫中表達對於當代社會的不解和困惑。人偶是都市人羣破碎靈魂與空洞慾望的容器,隱喻了沉迷虛幻、喪失自主的社會主體。

Lot 2137

高瑀(b.1981)

好滋味

2006年

布面 丙烯

200×200 cm

簽名:《好滋味》高瑀 2006(畫背)

發表

《70後藝術家的10個個案》,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年,第102頁

RMB: 350,000-550,000

高瑀是第一個在二級市場上單件作品過百萬的“80後”藝術家,因其畫面極強的漫畫氣質,被冠以“卡通一代”的代表,作爲“80後”一代藝術家,卡通也的確伴隨着他的成長、影響着他的創作。但高瑀作品卻與慣常所熟悉的日系卡通截然不同,而是有着濃郁的中國元素。他畫中動物形象多取材熊貓,它們有點可愛,有點無厘頭,甚至還有些許邪典的味道。2006年的《好滋味》相較則完全是另一維度上的幽默,畫中半立的香蕉不免讓人想起搖滾史上那張著名的專輯,地下絲絨樂隊當時同樣以香蕉作爲創意,不同的是,專輯封面上香蕉頭的右邊還有一行不起眼的小字:peel slowly and see,意爲慢慢剝開看看。高瑀是一個故意將作品表象處理的戲謔,頑劣,但作品內在卻透着現實中種種的無奈與殘酷。

Lot 2162

陳彧君(b.1976)

亞洲地境·10.4平方米(雙聯畫)

2008年

布面 丙烯

260×200 cm×2

簽名:陳彧君 08.11;陳彧君 2008.11(畫背)

RMB: 480,000-680,000

陳彧君的藝術語言根植於傳統宗族、區域環境,在個人與羣體記憶關係的回溯中抓取表現通道,其作品被國內外諸多機構收藏。將過去不同的線索並置推進,由此誕生的《亞洲地境》系列就是在移民背景下對家庭、個人身份與空間探索的經典代表,也是藝術家個人風格與空間觀念逐步成熟的重要轉向階段。本件創作於2008年的《亞洲地境10 》是陳彧君早期最重要的大尺幅創作之一,細密的豎線使整幅畫如萬縷涓涓細流徜徉而下,斑駁質感有如鏽水,與下方滿是水漬的地面相呼應,喚起觀者對南洋潮溼氣候的感官體驗,在極簡抽象的正面透視語言中構築寂寥無言的空間敘事場。從膜拜到祛魅,在現代化與西化雙重影響下的亞洲,陳彧君對歷史和身份認同的探討在今天的當下仍具有極大的文化與社會意義。

Lot 2152

袁遠(b.1973)

紅門

2009年

布面 油畫

190×150 cm

簽名:袁遠 2009.7(畫背)

RMB: 600,000-800,000

在袁遠大量關於建築、城市景觀細膩寫實作品中,是“不停息的內外循環的擬像與真實的互相反轉,互相遮蔽與互相複製”。《紅門》作爲畫家早期創作,在細節之處時常充斥着戲謔般的驚奇與意外。畫面描繪了一扇半開的門,透過門的縫隙可以看到一條有着巨大吊燈的走廊,繁複的燈飾,窗棱的圖案,門的肌理,甚至地毯的花紋,大量真實的細節爲我們展示了藝術家精湛的技巧,同時也迷惑着觀衆的認知結構。藝術家曾說:“繪畫肯定不是複製重構一個事物,或是呈現出它隱去的面貌,敘述的主題究竟是什麼呢,肯定不是這麼直白,” 廢墟所展現的景觀是層疊壓縮的,是時間的空間化,畫家用畫筆勾勒出浮世虛空,將真實與幻覺並置其中,通過人去樓空的場景,讓觀者去尋找時間在建築中所留下的痕跡。

Lot 2160

由金(b.1979)

不值得留戀的舊地

2015年

布面 油畫

150×200 cm

簽名:2015.youjin

發表

《由金》,芳草地畫廊,北京,第80至81頁

展出

“交錯通道”由金個展,2016年11月17日-12月31日,芳草地當代藝術,香港

RMB: 350,000-550,000

早年學習視覺傳達的經歷,讓由金偏愛鮮豔明快的顏色,注重視覺效果的呈現,他的作品充斥着豐富的色塊和線條,辨識度非常高。有關空間的表現在2014年以來的創作中不斷出現並逐漸成爲表現的主體。及至2015年,空間在藝術家筆下被徹底打碎重組,突破現實形態的束縛具有更強的創造野心。創作於2015年的《不值得留戀的舊地》正是由金階段高峯的重要創作,畫面各個元素都被大刀闊斧地打散重構,大量穿插的幾何形體也打破了空間的完整性,重新改寫的空間成爲一種的意象化的傳達。但沒有徹底脫離物象,還是依託了現實空間的佈局脈絡,亂中有序的無規矩中透出的靈動極富視覺的張力。

Lot 2159

李青(b.1981)

互毀而統一的像—鳥巢(一組兩件)

2007 年

布面 油畫

170×200 cm×2

說明

此拍品附帶作品創作過程照片兩幅

RMB:250,000-350,000

從2005年開始,李青通過《大家來找茬》系列作品確立了一種獨特的繪畫形式,即用兩張畫面極爲相似的作品並置,模仿一種當時頗爲流行的小遊戲——在限定時間內,找出兩圖的不同之處,最快找出不同之處最多的玩家獲勝。這種由畫面相似性和複數性衍生出來的遊戲姿態和觀念結構,直接催生了他隨後的系列創作——《互毀而同一的像》,本次拍賣的《鳥巢》(一組兩件)即爲其中之一。《鳥巢》在某種程度上標誌着李青對當代現實中時事話題的關注,“鳥巢”建築代表了一種特殊的形象類型,即凝結了集體情感,又是歷史記憶的紀念碑。“一個形象從記憶深處慢慢顯像的樣子。昔日的世界總是要歸於衰敗和無形,有的東西離開了我們,有的東西繼續留存,留存得久的就是真實的嗎?奇妙的是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又都在意料之中。” 通過圖像的“互毀”和“同一”,李青以有限的遊戲過程,完成了對記憶、形象、真實等抽象觀念本質的質詢和思考。

Lot 2146

孫遜(b.1980)

時間公園-12

2014年

相紙 裱於鋁板丙烯

150×249.8 cm

簽名:孫遜2014.10

展出

“孫遜—時間公園”,2014年12月13日-2015年1月24日,SeanKelly畫廊,紐約,美國

來源

Sean Kelly畫廊,紐約

RMB:280,000-380,000

孫遜堅持用手繪突破常規動畫的創作形式,不僅在專業藝術領域坐擁多場重量級個展,還在國際動畫與影像展演中屢獲殊榮。2014年孫遜在美國遊歷,從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梳理展示中汲取靈感,重申人類對歷史真實性的塑造,並在紐約肖恩·凱利畫廊舉辦了重要個展“時間公園”。創作於2014年的《時間公園-12》就是該項目的核心創作之一,也是同名動畫的一幀標誌性場景。

轉自:中國嘉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