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感謝中國!達喀爾會場響起雷鳴般掌聲

【環球時報記者 黃培昭 姜宣 鄒松 任重】“今年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50週年。我謹向當年支持中國的廣大非洲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中國永遠不會忘記非洲國家的深情厚誼”。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1月29日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當習近平宣佈“中國將再向非方提供10億劑疫苗”和“中國將提供100億美元貿易融資額度,用於支持非洲出口”時,非洲國家與會代表報以雷鳴般的熱烈掌聲。《環球時報》記者29日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的採訪中發現,非洲國家高度重視此次會議,許多國家的代表都是提前一兩天就趕到了達喀爾。達喀爾街頭隨處可見習近平主席和塞內加爾總統薩勒的大幅畫像。即便是來勢洶洶的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的突然出現,也沒有影響會議的如期召開。輿論普遍認爲,這次會議將爲未來3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中非合作指明方向。

中國助力非洲抗疫和減貧

達喀爾時間29日中午12時30分,會議正式開幕,而當地媒體記者都是一大早就趕過來了。記者進入會場前都要做核酸檢測,主辦方免費向與會人士派發N95口罩。

習近平的主旨演講是開幕式上的重頭戲。他宣佈,爲實現非盟確定的2022年60%非洲人口接種新冠疫苗的目標,中國將再向非方提供10億劑疫苗,其中6億劑爲無償援助,4億劑以中方企業與有關非洲國家聯合生產等方式提供。中國還將爲非洲國家援助實施10個醫療衛生項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醫療隊員和公共衛生專家。

習近平還宣佈,中國將爲非洲援助實施10個減貧和農業項目,向非洲派遣500名農業專家,鼓勵中國機構和企業在非洲建設中非農業發展與減貧示範村,支持在非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聯盟發起“百企千村”活動。

習近平就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提出4點主張。第一,堅持團結抗疫;第二,深化務實合作;第三,推進綠色發展;第四,維護公平正義。習近平表示,中國將同非洲國家密切配合,共同實施“九項工程”,包括衛生健康工程、減貧惠農工程、貿易促進工程、投資驅動工程、數字創新工程、綠色發展工程、能力建設工程、人文交流工程與和平安全工程。

習近平宣佈了多項援非具體舉措:中國將爲非洲農產品輸華建立“綠色通道”;中國將向非洲金融機構提供100億美元授信額度,重點扶持非洲中小企業發展,設立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爲非洲建設中非衛星遙感應用合作中心,等等。

中非“共享平臺”已滿20年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已率團先期抵達達喀爾,與來自非洲53個成員國和非盟的官員齊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計。

尼日利亞《藍圖報》發表評論稱,達喀爾會議對中非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論壇將爲中非關係的發展提供新前景、新議程和新藍圖。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全球經濟陷入混亂、單邊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抬頭的情況下,此次會議對於非洲來說是一個重要契機。

突尼斯地中海絲路組織主席巴斯利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這次達喀爾會議的召開可謂正當其時,一是全球疫情仍在肆虐,甚至南非出現了新的、更加可怕的變異毒株,中非雙方有必要相互溝通,共商對策,爲中非“健康共同體”號脈;二是中共剛剛召開十九屆六中全會,對中國未來的發展作出了規劃和勾勒,包括新時期的對非關係,此時召開的這次會議,可以加強中非之間雙邊磋商與合作;三是非洲國家越發明顯和強烈地看好中國的發展勢頭,“一帶一路”框架下一些重大項目已經圓滿竣工,如中國援助塞內加爾的競技摔跤場等已經交付非方,有些項目正在加緊施工中,有的項目剛剛簽署協議。在此情形下,此次會議可以評估成果、總結經驗,對下階段中非友好合作作出規劃。

美國進步中心網站稱,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標誌着中非高層機制化對話已超過20年,該論壇爲中非官員提供了一個共享平臺。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此次會議將評估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峯會後續成果落實和中非抗疫情況,預計將通過包括中非氣候合作在內的“四份文件”。

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截至目前,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峯會宣佈的“八大行動”85%以上已得到落實,承諾援非款項70%已撥付到位。

塞內加爾種花生想學山東

據南非“獨立在線”網站28日報道,截至2019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達443億美元,在對非所有直接投資來源中躍升至第四位。王毅28日在達喀爾同塞內加爾外長艾莎塔會談後表示,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國企業在非洲已修建鐵路超過1萬公里、公路近10萬公里、橋樑近千座、港口近百個,建設了80多個大型電力設施,援建了130多個醫療設施、45個體育館、170多所學校,爲非洲培訓各領域人才共計16萬餘名。據本報記者瞭解,許多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在新冠疫情期間選擇留在非洲,確保了1100多個合作項目正常運營。

中國海關總署29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與非洲貨物貿易總值爲1.3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7.4%。尼日利亞總統工業貿易投資高級特別助理西德尼對媒體介紹說,今年以來非洲農產品對華貿易發展迅猛,特別是坦桑尼亞的大豆、盧旺達的辣椒、烏干達的咖啡、肯尼亞的咖啡和玫瑰等,取得了重大突破,今後尼日利亞的生薑、芝麻、花生、腰果等商品的對華貿易也將繼續增長,從而促進非洲大陸的就業與經濟發展。

塞內加爾花生協會主席阿薩尼介紹說,塞內加爾是非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花生生產國,但由於生產技術不發達,花生畝產量只有100公斤,而中國山東的花生畝產量高達700公斤,“我們可以學習中國的技術”。

香港《南華早報》28日稱,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召開前夕,厄立特里亞、幾內亞比紹加入“一帶一路”倡議。至此,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非洲國家數量上升到48個。

埃塞俄比亞戰略研究所國際關係和外交事務部主任梅拉庫稱,事實證明,包括埃塞在內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都搭上了中國發展的快車。亞吉鐵路是東非首條標準軌電氣化鐵路,是東非地區“一帶一路”建設的標杆工程,在非洲國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亞吉鐵路在抗疫物資轉運及生產生活物資保障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非洲民調機構“非洲晴雨表”的民調顯示,中國在非洲影響力排名第一,63%的受訪者認爲中國對本國的政治經濟影響“非常積極”或“比較積極”,66%的受訪者認爲中國在非洲的政治經濟影響是正面的,“調查結果證實了中國在非洲的受歡迎程度”。

中國爲非提供擺脫西方控制方式

對於中非之間的合作,包括非洲國家舊殖民宗主在內的一些西方國家心情複雜。此次達喀爾會議開幕前,法國《世界報》發表總題爲“非洲與中國——幻滅時刻”的一組報道,稱這次會議“級別比歷屆低”,並預言“中非合作的盛宴已經結束”。然而《世界報》28日同時引用法國專家佩羅的話說,中國對非洲來說非常重要,“中國人的到來以及他們的項目和資金,爲非洲提供了一種能讓自己擺脫西方控制的方式”。

法新社29日稱,就在中非合作論壇達喀爾會議之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本月訪問了非洲國家肯尼亞、尼日利亞和塞內加爾,“此訪的背景是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美聯社評論稱,布林肯親眼見證了“美國在非洲影響力的侷限性”:當布林肯乘車走訪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時,“多次從中企承建的高架項目下穿過”;而當布林肯準備離開尼日利亞之前,車隊經過了尼日利亞中國商會顯眼的總部大樓。

BBC稱,與中國持續多年的努力相比,西方國家在非洲的活動顯得“缺乏連貫性”。布林肯本月在塞內加爾訪問時稱:“我們的目的不是要強迫合作伙伴作出選擇,而是要給他們選擇權。當你有多項選擇時,你才能作出正確選擇。”對此,塞內加爾外長艾莎塔的回應是:“我們有外交自主權,以此爲基礎我們不排斥任何人。我們不是隻有一種選擇,而是有許多選擇。”

《紐約時報》稱,布林肯訪非時“含蓄地提到了”非洲依賴數千億美元中國投資的“風險”。而在談及在尼日利亞進行的幾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時,尼外長奧尼亞馬對他說,一方面,中國企業對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非常熟悉;另一方面,尼方願意跟任何提供高性價比產品的人合作,“而在很多領域,中國人就是這樣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