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數碼訊 11月30日上午消息,一堆老工業集團的分拆導致一些人質疑“新集團”——蘋果、亞馬遜、Facebook和谷歌等科技巨頭的長期前景。但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認爲,與通用電氣等公司相比,後者因爲多項業務之間的生態聯繫,可能延續更長時間。

傳統的集團型企業——既涵蓋多種業務類型的大公司——基於兩種理念。第一,好的管理經驗可以延續,如果他們能在一個領域取得成功,他們就很可能在其他領域取得成功。其次,創建超大型企業的金融影響力,意味着它們在原材料採購和生產流程運營方面都受益於規模經濟。

但近年來,通用電氣、東芝、強生、西門子、杜邦等等龐大的商業帝國的解體,似乎又預示着這些巨型企業集團的終結。

就在那些傳統行業巨頭被分拆的同時,今天的科技巨頭也以新一代企業集團的形式出現——有人稱之爲“新企業集團”。他們擁有比歷史上任何公司都高的估值,並通過收購和新創業來實現業務多元化,就像之前的大企業集團一樣。

例如亞馬遜是一家價值1.8萬億美元的公司,他們經營在線和實體零售業務、雲計算服務、經營物流業務、製作電影、提供基於流媒體的社交網絡、主導智能揚聲器,甚至計劃發射衛星網絡、提供醫療保健服務,並於去年收購了自動駕駛汽車公司Zoox。 或者微軟,市值2.5萬億美元,銷售商業軟件,電子遊戲,經營一個社交媒體服務,售賣廣告等等。

因此,曾經聚焦於通用電氣及其傳奇CEO韋爾奇的管理案例研究,現在更有可能分析亞馬遜及其創始人貝佐斯或蘋果公司的喬布斯和庫克的行爲,這就是時代的變遷。

但是,研究這一課題歷史的人士表示,今天在價值和範圍上不斷增長的科技集團,與那些傳統大集團之間存在明顯差異。今天的大型科技集團將其產品粘合成“平臺”的方式,使它們可能比傳統工業企業集團更具主導性和持久性。

在那些年代久遠的傳統聯合企業中,兄弟企業之間幾乎沒有聯繫或相互支持,而是爭相從母公司那裏爭取資源。但谷歌和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有兩個優勢。首先就是生態,雖然看起來現在是在智能手機和流媒體視頻等不同領域開展業務,但生態系統將一切聯繫在一起。

這點蘋果體現的很明顯,薩福克大學索耶商學院戰略與國際商務助理教授Kim Wang說:“對於蘋果來說,它的所有產品都接入了其生態平臺。”

其次,雖然工業集團依賴生產經濟,但科技巨頭受益於一位投資專家所說的“需求側規模經濟”。換句話說,他們擁有的客戶越多,向每個客戶銷售的相互關聯的服務越多,每個客戶對他們的價值就越大。

投資公司Sparkline Capital的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Kai Wu說,平臺公司的一個特點是他們利用“網絡效應”,這樣他們增加的每一個額外用戶都有可能帶來比前一個更大的價值。

從這個角度來看,蘋果進軍汽車領域也是有道理的。汽車,尤其是自動駕駛汽車,有可能成爲公司在手機、個人電腦、電視和可穿戴設備之後,提供服務和應用的下一個關鍵地方,而蘋果在這些方面已經做得很好。

亞馬遜作爲多種服務的平臺,意味着它可以收集所有產品的消費者數據,然後根據這些數據進行銷售或廣告宣傳。亞馬遜金牌會員可以享受全食超市的折扣,以後可能還會享受更便宜的自動駕駛汽車。對於微軟來說,平臺就是雲,巨大的數據中心支撐着現在人們的大部分工作。你的團隊通過雲端與同事通話,LinkedIn 使用雲端,Xbox遊戲機上玩的遊戲《毀滅戰士》也越來越依賴這些數據中心。

Kai Wu說,這表明科技巨頭的規模越來越大。

平臺經濟研究的所有證據表明,它們只會變得更大。換句話說,亞馬遜、微軟、蘋果和 Alphabet 可能只是通用電氣在20世紀中葉所處的位置,當時它主導了其行業,但就收入和市場價值而言,它纔剛剛起步。

然而,Kai Wu也提到承認,雖然純經濟學模型指向美好的未來,但反壟斷的大背景是潛在的絆腳石。

他說,阻礙它們增長的唯一真正障礙將是政府的反壟斷行動——這種風險在中國、歐洲和美國越來越流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