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曾信誓旦旦地鼓吹“臺灣潛艇不能再等下去,不能再依賴外國”。當然,她的嘴炮改變不了現實——英國路透社29日刊登了關於臺灣自制潛艇的“最全面分析”,宣稱至少有7個國家的廠商和專業人士協助臺灣建造潛艇,後者所需要的關鍵零件都已經獲得出口許可。

路透社試圖用“七國協助臺灣建造潛艇”來渲染“臺灣沒有被孤立”,但老司機要說,憑藉臺灣現有的薄弱造船能力,想用這些來歷五花八門的設備拼裝出一艘堪用的潛艇談何容易。何況根據該報道,對於現代常規潛艇建造經驗最豐富的日本、德國和荷蘭等國都沒有參與其中——這實在讓人難以看好該潛艇的未來。

還是老規矩,先看新聞。



路透社報道稱,美國、英國等7個國家的廠商和專業人士“伸出援手”,暗中幫助臺灣建造潛艇。“知悉臺灣潛艦國造計劃的消息人士說,各國都已提供出售關鍵零組件給臺灣所需的出口許可”。路透社“通過大量調查後確認“,在臺灣自制潛艇項目中發揮最關鍵作用的是美國和英國。


雖然美英現役潛艇均爲核動力潛艇,並不能直接提供臺灣需要的常規動力潛艇設計,但它們提供了重要的核心部件和關鍵的人力協助。其中美國提供了核心的作戰指揮系統和聲吶系統,以及MK48重型魚雷和潛射“魚叉”反艦導彈,而英國海軍潛艇艦隊退役准將伊恩·麥基是臺灣潛艦計劃人員招募工作的關鍵人物。他協助一家設在直布羅陀的公司爲臺灣招募建造潛艇所需要的工程師和專業人才。此外,報道還透露,“過去三年,英國批准了多個出口許可證,允許英國公司向臺灣供應潛艇部件、技術或軟件。路透社分析的政府數據顯示,近年來獲准從英國出口到臺灣的潛艇技術的價值呈指數級增長。”

報道還透露,向臺灣潛艇項目提供關鍵支持的包括澳大利亞、韓國、印度、西班牙、加拿大等5國的工程師、技師人員與海軍退役軍官。他們以高雄港爲基地,向臺灣海軍與負責打造潛艦的臺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臺船)提供建造潛艇的專業建議。對此,臺船方面表示“不願發表評論”,臺“國防部”則回應稱,“潛艦國造的各項挑戰已經排除,工作正依計劃進行中”。


呵呵,看看這些爲臺灣提供潛艇技術支持的國家:英美已經多年沒有建造過常規潛艇;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印度別說自制潛艇了,現有的潛艇部隊也是故障百出,指望它們還是算了吧;至於西班牙,其最新S-80型常規潛艇曾鬧出過“工程師把小數點點錯位置,導致潛艇差點下水就沉沒”的天大笑話。惟獨吸收了德國潛艇技術,基本具備先進潛艇建造能力的韓國可能還靠譜點——但根據臺灣媒體的爆料,韓國方面的技術人才已經與臺船鬧掰了……

從理論上看,如果臺灣方面具備強大的相關技術能力,也不是沒可能將這些來源不同的設備和技術整合到一起。問題是臺灣此前從來沒有建造潛艇的經驗,甚至連運作潛艇的經驗都極爲有限——臺軍僅有的4艘潛艇中,只有兩艘荷蘭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旗魚”級潛艇尚可出海,但已經多年沒有升級,性能已經落伍。可以說,臺灣在潛艇的作戰使用方面很可能也已經落後於時代。以落後的作戰思想設計出的潛艇,其性能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何況,名義上的臺灣“潛艇國造”,其實大部分核心技術都要靠引進。臺軍報告承認,建造潛艇所需裝備分爲25類,臺灣具備可能製造能力的有19類,另外6類必須從境外獲得,但其中包括了柴油機、綜合作戰系統、聲吶系統、魚雷、導彈、通信等最核心的裝備。依靠這樣薄弱的技術基礎,再加上五花八門的設備來源,臺灣想打造出一艘堪用的潛艇,實在是難如上天吶。

所以臺灣《中國時報》網站也認爲,“蔡英文不久前罕見地沒有參加海軍潛艦國造安放龍骨儀式,應該是對潛艦國造的不信任”。

老司機注意到,路透社也承認,“迫於大陸的壓力”,多個具備先進潛艇建造能力的國家都沒有參與臺灣潛艇項目。例如“一家提供重要設備的德國公司去年突然終止向臺灣提供關鍵設備。該供應商後來向臺灣透露,其母公司阻止了此次銷售,該公司在大陸有着廣泛的商業利益”。

此外,荷蘭也沒有參與臺灣的新潛艇項目。荷蘭外交部表示,根據1984年與北京達成的協議,政府不會批准任何新的軍事裝備出口許可證。

“日本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潛艇艦隊之一。防衛省高級官員透露,日本曾非正式討論過幫助臺灣的想法,但出於對中國可能作出何種反應的擔憂,放棄了這一想法。”

要知道,當年荷蘭爲售臺兩艘潛艇曾付出慘痛的政治和經濟代價。有了這個前車之鑑,在當今大陸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加的當下,爲了“前途無光”的臺灣潛艇而得罪大陸,實在是太不明智了。

至於參與臺灣潛艇項目的七國,它們的冒險投資是註定要賠個底兒光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