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30日報道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27日發表題爲《生物識別技術、智能手機和監控攝像頭給美國間諜設置新障礙》的報道稱,現代技術讓美國間諜難以藏身。全文摘編如下:

2010年,一個特工團隊策劃的祕密行動殺死了一名生活在迪拜的激進分子。該團隊被普遍懷疑效力於以色列間諜機構“摩薩德”。這個計劃是成功的,除了其隱祕性——閉路攝像頭跟蹤着該團隊的一舉一動,甚至捕捉到了他們喬裝前後的情形。

間諜和祕密行動已不同以往。

間諜面臨“數字障礙”

以前,一名訓練有素的中情局特工可以帶着一個裝滿化名文件的夾子越過國境,或自信地在外國城市中行動,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與其他特工接頭。現在,他(她)面臨着作爲現代生活之標誌的數字障礙:無所不在的監控攝像頭和利用生物識別技術的邊境控制手段,更不用說經常會暴露其行蹤的智能手機、手錶和汽車了。此外,還有“數字塵埃”,即幾乎每個人都會留在互聯網上的個人記錄。

美國和西方情報界一些現任和前任官員說,與能夠快速篩查此種數據的人工智能領域內的進步相結合,這些技術正迅速成爲外國對手鏟除間諜的有力工具。

參考消息網11月30日報道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27日發表題爲《生物識別技術、智能手機和監控攝像頭給美國間諜設置新障礙》的報道稱,現代技術讓美國間諜難以藏身。全文摘編如下:

2010年,一個特工團隊策劃的祕密行動殺死了一名生活在迪拜的激進分子。該團隊被普遍懷疑效力於以色列間諜機構“摩薩德”。這個計劃是成功的,除了其隱祕性——閉路攝像頭跟蹤着該團隊的一舉一動,甚至捕捉到了他們喬裝前後的情形。

間諜和祕密行動已不同以往。

間諜面臨“數字障礙”

以前,一名訓練有素的中情局特工可以帶着一個裝滿化名文件的夾子越過國境,或自信地在外國城市中行動,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與其他特工接頭。現在,他(她)面臨着作爲現代生活之標誌的數字障礙:無所不在的監控攝像頭和利用生物識別技術的邊境控制手段,更不用說經常會暴露其行蹤的智能手機、手錶和汽車了。此外,還有“數字塵埃”,即幾乎每個人都會留在互聯網上的個人記錄。

美國和西方情報界一些現任和前任官員說,與能夠快速篩查此種數據的人工智能領域內的進步相結合,這些技術正迅速成爲外國對手鏟除間諜的有力工具。

一名前美國高級反間諜官員在談到美國間諜活動所受影響時說:“真的很糟糕。”

官員們說,現在,中情局內部對所謂“無處不在的技術監控”普遍感到擔憂,迫使它設計出新的、往往需要更多資源的招募特工和竊取機密的方式。

2月,中情局局長威廉·伯恩斯在其提名確認聽證會上承認,在新環境下,“開展傳統諜報活動變得複雜多了”。他說:“與美國政府其他許多部門一樣,中情局將不得不作出調整。”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一個特別工作組在報告中說,中情局官員“將竭力保持隱蔽並祕密行動,並將長期面臨暴露風險——暴露自己、他們的特工和他們的諜報行動方式”。

杜亞恩·諾曼曾任中情局某情報站站長。在此前中情局爲讓間諜活動適應數字時代而開展的一項工作中,他擔任領導角色。諾曼說:“我認爲,間諜活動的基本要素已被粉碎——它們已經被打破。”

時任負責科技工作的中情局副局長的唐·邁耶裏克斯在2018年的一次演講中說,在大約30個國家,外國情報機構已不再費事地在“我們離開受僱地點(顯然指的是美國大使館)時”實地跟蹤中情局特工。她說:“覆蓋面足夠廣泛,他們不需要這樣做。藉助閉路電視監控和無線基礎設施就行了。”

瞭解內情的官員說,中情局總部反間諜官員最近向世界各地的情報站和基地發去的一份絕密電報警告,該機構在外國的大批線人已被抓獲。電報聲稱,美國間諜在海外的行動環境日益艱難,原因之一是無處不在的數字監控。

未來間諜將不像《007》

情報官員概述了未來的間諜活動可能是什麼樣的。

幾名前官員說,由於面部識別和虹膜掃描等生物識別技術,化名跨越國界這種諜報手段正迅速成爲陳年舊事。

一名已退休西方情報官員說:“情報人員用化名進行僞裝更加困難了。”他估計,自己在職業生涯中用過9個虛假身份,且都有相應的信用卡。

更多間諜活動將以“真名”實施,這意味着間諜不會假扮他人,而是以商人、學者或其他與美國政府沒有明顯關係的專業人士的身份爲掩護行事。

同時,間諜活動正日益成爲一種團隊運動。以往,一個間諜獨自籌劃並實施一項行動。今後,需要一個團隊來幫忙提防數字監控並指導中情局官員繞過它。

這些事業需要更多時間、人員和其他資源。

諾曼說,未來的間諜行動將更類似於《碟中諜》而不是《007》,“意味着行動總量將會減少”,招募來爲美國從事間諜活動的外國人減少。他說:“你將把更多精力花在少數重要的事情上。”

在美國反間諜部門前負責人威廉·埃瓦尼納所說的“技術版本的貓和老鼠故事”中,有着數不盡的數字花招可耍。例如,中情局一些現任和前任官員說,可以在手機定位上做手腳,誤導外國反間諜人員以爲他們的獵物在某地,而實際上他安全地藏身於另一所在。

這些官員說,明年將年滿75歲的中情局以前也曾面臨並克服重大技術挑戰。

一名中情局高官說:“大多數技術挑戰是可以克服的。我們主動出擊,而不是坐等捱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