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加碼上海工廠 將投資12億擴產

特約記者/錢伯彥

哪家車企會放棄即將到手的高達11.4億歐元(約合82.5億元)的政府補貼?

答案是特斯拉

當地時間11月26日下午,德國聯邦經濟部以及特斯拉官方確認,特斯拉正式無理由撤回該公司就柏林超級工廠提交的、額度高達11.4億歐元的歐盟補貼申請。

早在2020年末,特斯拉就爲其位於柏林市郊的四號超級工廠向德國聯邦政府遞交了IPCEI評審申請,並已經得到了歐盟委員會原則性的同意。

IPCEI(Important Project of Common European Interest)爲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的縮寫,該項目由歐盟委員會牽頭成立,旨在幫助歐盟各國提高核心高端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其中最爲關鍵的子項目即爲“歐洲電池聯盟”。該子項目目前共分爲兩期,並將由歐盟財政預算提供29億歐元資金以及來源於私人投資的90億歐元資金,用以資助願意在歐盟境內生產或研發電池技術的企業和機構。

包括寶馬集團、原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特斯拉、克羅地亞電動超跑製造商Rimac、大衆集團動力電池供應商Northvolt在內的衆多企業均在該項目的補貼名單之中。

儘管特斯拉作爲第一個喫螃蟹的,已經率先宣佈退出了IPCEI項目,但是這並不意味着該公司在柏林超級公司投產車型、發力歐洲市場的決心有絲毫動搖。在特斯拉德國當天的新聞稿中,特斯拉方面表示:“公司繼續堅持建設位於柏林的超級工廠和電池工廠”。

“沒有哪項補貼是必要的,但是所有補貼都是大有裨益的。”類似“正確的廢話”已經多次從馬斯克的口中說出。

雖然特斯拉官方並未就爲何放棄歐盟補貼給出解釋,但是外界普遍認爲其動機在於更好地保護公司在動力電池技術領域的核心技術以及更好地確保柏林工廠生產的動力電池能夠供應全球其它超級工廠。

根據IPCEI以及歐洲電池聯盟項目的相關規定,慷慨補貼的背後有兩項企業或機構必須滿足的硬性條件。其一,企業必須將部分補貼投入相關技術的研發上,並向歐盟委員會展示其技術創新;其二,基於歐盟補貼的技術或產品的主要生產和應用地應當是歐洲市場。

根據特斯拉官方以及馬斯克本人在今年10月初的柏林工廠開放日的說法,柏林工廠除了年產量50萬輛Model Y和Model 3的規劃之外,還計劃年量產100 GWh的4680電池,即直徑46毫米、高度80毫米的新型電芯。採用了激光無極耳、無模組結構設計等先進技術的4680電池預計能在量產條件下將能量密度提高5倍,同時降低14%左右的製造成本。

倘若特斯拉被納入IPCEI的框架,其首先可能面對的便是4680電池諸多技術將概述性地向歐盟委員會公開,並存在被歐洲競爭者借鑑的風險。其次,根據特斯拉的計劃,柏林工廠在生產過程中積累的4680電池技術將在第一時間反哺上海超級工廠以及得州奧斯丁超級工廠,此舉無疑將與IPCEI補貼中關於新技術優先且排他地運用在歐洲市場產生矛盾,並可能存在與歐盟委員會對簿公堂的法務風險。

特別是考慮到柏林工廠建設時暴露出來的歐洲國家效率低下的問題,最終出現柏林工廠的技術反而在上海工廠以及得州工廠率先大規模應用的可能性極高。而歐洲人緩慢的行政效率也是另一個導致特斯拉放棄補貼的重要因素。

雖然原先柏林工廠今年10月正式投產的計劃,已經因爲新冠肺炎疫情、環保糾紛和環保審覈等原因而流產,但是馬斯克仍然希望能夠在聖誕節之前達到一萬輛Model Y的初始產能,即便這個數字與原定的年50萬輛相去甚遠。

爲了儘快將年產能突破6位數,柏林工廠最迫切需要的依然是動力電池的自給自足。而就如同所有的政府補貼類似,IPCEI補貼同樣與冗長且複雜的勞資、環保等條款綁定。根據此前柏林工廠動工前期,德國政府所表現出的官僚做派以及環保組織盲目追求的政治正確等負面經驗,特斯拉此次放棄補貼也可以被視作,爲了效率而放棄了“免費的午餐”。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在過去六年時間內已經大幅度減少了在本土市場對政府補貼的依賴。在2015年曾有外媒批評特斯拉一口氣拿下了近50億美元的補貼之後,馬斯克就一直在爲了使特斯拉擺脫“靠着補貼苟活”的形象而努力。

除了在社交媒體上指出油氣產業更加依賴政府補貼之外,特斯拉自2015年之後在美國也只接受了唯一一筆大額補貼:即在得州奧斯丁新超級工廠的6500萬美元補貼。(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