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艺术天分和创造能力,提升审美素养和格调品位——如今,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已然深入人心,展现风采展示成果的舞台也相应倍受关注,例如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国际双行线之我是少年》栏目。

熟悉《国际双行线之我是少年》节目的观众,一定都知道主持人朱一静。

《国际双行线之我是少年》是一档专门为孩子们打造的艺术素养展示秀,身为主持人,被小朋友们亲切称为“一静姐姐”的她,节目中一心一意热情引领,周到有加亦不失冷静引导,这就是镜头前的朱一静。

“展示才艺的小朋友是这档节目的主角,主持人在‘穿针引线’同时,有鼓励扶持,更要有思考”——日前,主持人朱一静接受记者专访,谈及《国际双行线之我是少年》和有关艺术教育的话题,她开宗明义。

幼教是全民关注的话题,身为《国际双行线之我是少年》的主持人,生活中朱一静碰到最多的问询也与此有关:“孩子几岁开始上兴趣班好?”“要不要让孩子尽早学唱歌、舞蹈、器乐”……

事关教育,古语有言:顺应天时,循循善诱。对此,朱一静深有同感,她说:“自从我成为孩子们的‘一静姐姐’,总会有很多朋友来问我关于孩子的艺术教育问题。我对于艺术教育只有一个建议,那就是认真对待,但不要操之过急。

艺术教育很重要,是提升孩子们审美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审美能够让人们在平凡里品味出永恒,在迷雾中寻找到灯塔,在低谷时汲取泥土的力量,在风暴来临的时刻为自己的精神修筑起诺亚方舟。事关审美,所以我们一定要用认真的态度对待艺术教育,哪怕未来并不打算让孩子走上职业艺术道路。

让孩子参加什么门类的培训班,这是现在很多人最关注的话题。我的理解,学哪个门类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的话,一定要坚持且系统学习。艺术教育好比攀登山峰,如果是站在半山腰,那真是云深不知处。如果能登上一定高度,甚至登顶,才会有风景这边独好的体会。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艺术教育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开始的太早。我女儿现在快四岁,我并没有给她报名参加任何艺术教育课程。因为孩子的生理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很早把孩子送到专业课堂,他们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身体控制能力未必会跟得上。如果孩子发现自己总是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就会产生沮丧的情绪,反而起到反向作用。

其实,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讲,艺术启蒙无处不在,随手的涂鸦、跟着音乐的胡乱律动、哼唱的不成调的旋律,这都是他们对艺术最初的认识,我建议父母千万不要画蛇添足‘纠正’、‘指导’,要让孩子先尽情享受这份原生态艺术带来的快乐,这就是最好的启蒙了。

自从主持《国际双行线之我是少年》以来,我跟很多艺术院校的教授沟通过,根据老师们的建议,声乐类培训适合的开始时间是4-5岁,舞蹈类是6-7岁,绘画则要看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发展。这也算是我的一点儿心得体会吧,供大家参考”。

多年来,因为主持《国际双行线之我是少年》,朱一静接触最多的就是学龄前的孩子,她也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一静姐姐”。

谈及“一静姐姐”这个称谓的来历,朱一静说:“记得在我高三时,得知我通过了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专业的复试,同学们就笑着给我起了‘一静姐姐’的绰号。因为我们都是看着‘月亮姐姐’‘金龟子姐姐’的节目长大的一代人。没想到一语成谶,在现在这个节目里,我真的成为了孩子们的‘一静姐姐’。

我特别珍视和喜爱这个舞台,主持这个节目,我特别能感受到孩子们对于电视节目制作的好奇和对舞台的热情。有的孩子年纪很小,4、5岁,字都认不了多少,但是长长的串词,他们能一字不错背下来,连节目的顺序都不会记错,可见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和反复练习,我也暗暗佩服他们的认真。因此,每回录制,我也主动想办法设计各种环节,让孩子们可以尽量展示自己。最近我们录制了一系列冬奥特别节目,我常常在舞台上给孩子们临时出题:冬奥会都有哪些项目?举办的日期是哪天?你们最喜欢的冬季运动是什么?有的孩子对冬奥已经特别了解,有的答案能让人啼笑皆非。但从他们积极争抢回答的情绪来看,他们特别期待这次冬奥的到来。

这个舞台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展示自己,但对于我来讲,则是与孩子的一次对话,能让我们了解到他们的才艺和喜好、及对未来的希冀。小朋友们也常常给我意外的感动,有些孩子会亲手制作贺卡、手工作品带来录制现场,看见他们制作的质朴的礼物,书写得方正温暖的祝福,身为主持人,我觉得很幸福。”

熟悉北京电视台节目的观众都知道,除了《国际双行线之我是少年》,凭借流畅的英语表达及丰富的人文知识,朱一静还相继参与主持《新闻50+》《环球春晚》《汉语之星大赛》《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等一系列对外交流电视节目。

对于自己的“双语”主持生涯,朱一静说:“我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是英语播音,大三那年我到北京电视台海外中心实习,由此开始了我电视人的生涯。大学时,专业课老师就希望我们从业后要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虽然现在我并没有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但每一次能够参与到中外文化交流的项目中,我都很兴奋。

今年我主持了“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的近20场比赛。这是我第五年参与这个项目,因为疫情,这两年的比赛我们都是以直播的方式在线上进行。有时网络不稳定,会出现掉线、卡顿的情况,但世界各地200多位选手没有一位放弃比赛,克服时差和网络困难,积极表达着对中文歌曲、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有一位选手我印象很深,这位阿姨为帮儿子带孩子,退休以后她成为海漂,长期生活在澳大利亚。阿姨每天的生活很枯燥,唱歌是她最爱的排解寂寞的方式。她的歌唱得很好,年近七十,歌声不输专业女高音。我听完阿姨的故事后很感慨,我觉得他们真的需要舞台去绽放。

现在我做中外文化交流类的节目和项目时,感觉也和最初有很大不同。最早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介绍国外的情况、文化和流行。现在我们则更多的是把国内的情况、文化和流行介绍出去。在第八届北京外国留学生“汉语之星”大赛中,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就用自己的方式一边演讲、一边表演,展示中国时代楷模的故事,有的选手还秀了自己的快板、书法技艺。我在和他们的交流中能真切感受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在《国际双行线之我是少年》舞台上,她是“轻松愉悦”的引领者,相得益彰的是,生活中的“一静姐姐”亦喜欢尝试各种新技能。

谈及生活中的状态,朱一静说:“日常,书籍、电影、咖啡、茶都是我很喜欢的伙伴。另外,我好奇心很强,喜欢学习新的技能。2020年疫情爆发以后,我很长时间待在家里,又开始捣鼓Vlog,进而喜欢上摄影。通过我拍摄的画面,把平淡生活里温馨、幸福的瞬间分享给大家,这是我拍摄vlog的初衷。木心先生说:‘岁月不饶人,我亦未饶过岁月。’不虚度、不蹉跎,这也是我的生活准则。”

作者:邢大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