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對手又“坐”到了一起:伊朗和美國,誰更穩得住?

來源:深海區

在停滯了5個多月後,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相關方於29日重新坐回了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談判桌前。

然而,一面是“給不了承諾”的拜登政府,一面是“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萊希政府,這一場談判的前景註定不樂觀。

儘管美伊雙方對於達成協議都有迫切的需求,但這一次它們依舊是間接會談,依舊是各說各的。

而“口水戰”之下,是雙方的心理博弈。

將皮球踢給美國

當地時間29日,旨在恢復伊朗核協議的第7輪維也納談判第一次會議結束。30日上午,相關工作組將開始審查解除對伊朗制裁的問題。

“這是一個重要成果。”在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伊朗副外長、談判首席代表巴蓋裏·卡尼表示,“與會所有相關方都認同伊朗的合理訴求,他們明確表示要確認美國對於伊朗的非法制裁狀態,緊接着應該就此展開討論。”他還表示,只要美國對伊朗的極限制裁措施依舊存在,“一些國家聲稱的要恢復伊核協議就是一句空話”。

再次強調美國全面解除對伊制裁的重要性,卡尼表達了伊朗最核心的訴求,也將皮球踢到了美國一方。

伊朗深知,“戰略收縮”的拜登政府想要從中東的泥潭中抽身,對於重回伊核協議的迫切程度不亞於伊朗。

但面對伊朗最核心的訴求,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韓建偉指出,對伊缺乏信任的拜登政府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辦到。即便是鬆了口,美國也可能會提出不少附加條件,將黎巴嫩問題、洲際導彈問題同核問題“打包”。這又將是伊朗所不能接受的。

而現實也許是,雙方根本就談不到這一步。

“在雙方的博弈中,伊朗總是不緊不慢,切中美國要害。”韓建偉評論道。

伊朗做好了B計劃

表面上看,全面解除制裁,是經濟形勢不佳的伊朗在談判中的“軟肋”。一段時間以來,西方媒體一直在拿伊朗堪憂的經濟狀況做文章,炒作伊朗當地的騷亂和民衆紛紛移民之類的話題。

但問題是,伊朗的經濟再不容樂觀,美歐似乎也還是拿捏不了。

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中東和北非項目訪問學者巴特曼赫利迪指出,儘管特朗普政府時期的制裁大棒衝擊伊朗經濟,但“迄今爲止其經濟一直沒有崩潰”。

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2018年5月宣佈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施加制裁後,伊朗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由正轉負。但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儘管受到美國製裁和新冠疫情的影響,伊朗的GDP增長率在2020年恢復到1.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預計,2021年伊朗的GDP增長率爲2.5%。

“儘管看起來這不是一個驚人的增長率,但也足以與發達經濟體在疫情暴發後的一年半時間裏經歷的GDP負增長相提並論。”歐洲商業新聞網站指出,有關“伊朗經濟停滯不前”的說法是一個“即將破滅的神話”。

韓建偉也表示,伊朗的經濟狀況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糟糕。事實上,曾經同西方世界經濟聯繫密切的伊朗,有自己的“B計劃”。

在前總統魯哈尼任內,伊朗就開始務實地看向東方,同亞洲人做生意,尤其重視同中亞國家的關係,加入到區域一體化的進程中:今年3月,伊朗同中國簽署“25年全面合作計劃”;敲開上海合作組織大門;11月28日,同土庫曼斯坦和阿塞拜疆簽署一項每年2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互換協議……而美國的盟友日韓,也會在美伊關係稍有緩和的情況下,加強同伊朗的生意往來。

與此同時,大部分伊朗民衆事實上也願意支持政府。韓建偉指出,儘管經濟形勢不佳,但政府依舊有治理和抗壓能力,確保民衆的基本生活。敘利亞、阿富汗和伊拉克等鄰國的教訓,也令普通的伊朗民衆深知,與其讓國家亂了,不如過好當下。

手握籌碼不緊不慢

“伊朗總統府一份有關計劃與預算的新報告提出了對伊朗經濟的預測。”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中東和北非項目訪問學者巴特曼赫利迪指出,這些預測反映出伊朗的信心,即哪怕制裁延續也不會令伊朗經濟陷入更大的危機。

但如果制裁放鬆,則可以緩解伊朗的通貨膨脹風險,這對萊希政府而言是加分項。

可以說,認定美國採取“譴責模式”、註定要對伊施壓的伊朗,釋放有意談判的信號,但也做好了雙方談不攏的準備。

同手握籌碼、不緊不慢的伊朗相比,“反倒是西方世界的施壓,會對伊朗起到反作用”,韓建偉說道。

正如中國談判代表、常駐維也納代表王羣大使所說,希望有關各方抓住機遇,堅持政治外交解決方向,充分體現善意和靈活,尊重彼此利益,營造良好氛圍,創造性解決談判未決問題,確保原原本本回歸全面協議,推動協議早日重返正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