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報告:雙十一期間以舊換新銷量同比增長210%,3C和電器行業引領循環經濟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

2021年7月,《“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出臺,在國家政策催化驅動下,我國資源利用效率將顯著增長,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比例有望進一步提高,循環經濟對資源安全的支撐保障作用進一步加強,資源循環利用行業有望加快發展。

在過去的40年裏,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增加了兩倍多。隨着人口的增長和越來越多的中等收入羣體出現,對資源的總需求預計將從 2014 年的 500 億噸上升到 2050 年的 1300 億噸,這超過了地球總容量的 400%。

如果不改變“生產-使用-廢棄”這樣的單向線性經濟的消耗方式,人類社會最終會因資源匱乏而難以爲繼。

11月29日,京東集團萬物新生集團、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合作,通過用戶調研及對2018年以來二手電器產品的銷售情況分析等進行研究,發佈《從線性到循環 共創無廢世界——2021“循環經濟”研究報告》。針對目前國內的循環經濟現狀與發展,該報告認爲,3C行業對於“循環”理念的認知和應用領先於其它行業,其也是最有可能率先實現循環理念普及、用戶心智培育的行業。

與此同時,年輕一代更快、更易接受循環模式——35以下歲用戶消費佔到二手手機銷量的74%,而且隨着他們成爲社會主流,循環經濟很可能加速成爲全社會的共識;除了用戶端外,企業端也將以與消費者雙線互相推動、螺旋式上升加深與拓廣的形式持續推進,從而推動有責任、可循環的DNA在中國消費生態中生根發芽。

3C和電器行業引領循環模式

報告認爲,3C行業——作爲在前期生產階段、用戶使用階段、回收利用階段都有顯著的能耗和排放的行業,廣泛探索和應用科技運營創新手段和商業模式創新手段,大力投入生態友好領域。而3C和電器行業之所以能夠在踐行有責任消費理念的行動中領先於其他行業走在前列,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科學處理有害廢棄物、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增加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與此同時,報告也強調,3C行業本身產品技術更新速度快、消費者更新慾望高的特色和消費習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企業在進行自身改變的同時,也積極引導消費者節能節水、關注循環利用。而消費羣體可持續意識和認知的提升,也在3C行業和商品的循環利用方面體現得更加顯著。

據CINNO Research的公開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銷量約爲3.07 億部。而據手機之家&京東手機聯合推出的用戶調研顯示,近50%用戶更新電子產品(主要指手機)的頻率爲兩年一次。

循環模式拉動消費

調研顯示,超68%的用戶表示在購買手機時會選擇以舊換新、多件以舊換新的方式進行購買。因此踐行循環經濟的積極作用從兩方面看:首先,以舊換新拉動的多爲件單價較高的大件商品,本身較高端的二手商品通過可靠的渠道二次銷售,延長自身使用壽命的同時,提升了不同層次人羣的消費品質。同時,商家的多項保障服務和便利措施,可以推動用戶將舊件換新,促進了新品消費。例如京東推出“多件換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用戶加速決定,縮短更新週期;

在京東11.11期間,“放心換”手機服務包銷量環比618增長20倍;以舊換新銷量同比增長210%;以小米手機爲例,京東通訊放心換服務品牌在11.11期間推出“信用試”服務,帶動小米手機成交額新增2700萬。

事實上,循環經濟雖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消費者的“主動性”,而品牌商家層面,則可以從提供更優質、更靈活、更有保障的服務來“助推”用戶,從而達到拉動消費(包括新品消費)的結果。

消費側需求反推服務升級

不過需要正視的是,目前舊機回收市場的依然主要集中在高線城市。據CIC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二手手機回收滲透率只有3.7%,在未來五年該滲透率會有較大提升,到2025年約提升到9.4%左右。

從方式和流程上看,儘管生產商已從產品自身和上游供應商進行了改變,但是以生產商爲主體的回收效果不好:由於無法引導更多的廢舊手機流向規範的處理渠道。而消費者由於擔心手機信息安全問題以及對現有手機回收體系的認可度不高,也導致了寧可閒置在家也不進入回收渠道,更沒有做到廢舊手機的循環利用與安全處置。

調研顯示,消費者的顧慮中,“是否支持多件換新”(39%)、“回收價格”(33%)、“手機數據是否安全”(18%)成爲三大痛點。消費者環保認知度以及自身權益和隱私保護意識的提升,也對廠商和服務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生產商之外,合規的回收交易渠道是循環經濟系統中的一個亮點。一方面,這些回收平臺提供的一站式服務,增強了回收體系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回收平臺的隱私保護和手機檢測系統,保證了具有二次使用價值的舊手機在隱私清除後,以合理的價格進入二手市場,不能繼續使用的廢手機分配給有資質的處理商進行拆解和環境友好處理,實現手機的分流。

(作者:王晨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