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工信部發布兩化融合等三項“十四五”規劃 大數據產業規模將破3萬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11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下稱《兩化融合規劃》)提出到2025年,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0%,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8%,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達45%,並將原材料行業、裝備製造行業、消費品行業、電子信息行業作爲推動製造業兩化深度融合的重點行業。

同日,工信部還先後印發了《“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下稱《大數據規劃》)和《“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下稱《軟信規劃》)。

根據規劃,到2025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軟件業務收入將突破14萬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工業APP突破100萬個,建設2-3個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源社區,高水平建成20家中國軟件名園;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將突破3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在25%左右,創新力強、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現代化大數據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同時,規劃強調打造聚合生態型企業,打造示範引領型骨幹企業,壯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大對數字“新基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推廣、兩化深度融合共性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等工作的財政支持。

工業互聯網普及成兩化深度融合關鍵

“兩化融合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集中體現,新發展階段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在新聞發佈會上強調,截至今年10月底,全國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4.6%、69.8%和74.2%,“十三五”以來分別增加9.2、14.9和12.2個百分點,對傳統產業提升作用顯著。

謝少鋒表示,當前我國製造業仍面臨低端供給過剩、高端供給不足、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等諸多挑戰,亟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我國製造大國與網絡大國的優勢,形成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形成新的發展格局。

《兩化融合規劃》提出,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業化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105,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0%,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8%,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達45%。

工信部在11月30日發佈的相關規劃解讀中明確強調,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支撐製造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資源匯聚配置的新型基礎設施。平臺的應用普及是當前我國兩化深度融合推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也是全球主要國家的戰略佈局要點。對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的監測統計,可以直觀反映製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變革的進程,考察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謝少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目前具有一定區域和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00家,連接工業設備數量爲7600萬臺套,匯聚59萬餘個工業APP,服務160萬家工業企業。

謝少鋒表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技術深刻變革條件下兩化融合的一個發展階段,也是當前兩化融合的工作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推進兩化深度融合、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抓手,是實現融合和轉型的基礎設施。

值得注意的是,《兩化融合規劃》提出,要制定重點行業領域數字化轉型路線圖,重點行業包括鋼鐵、石化化工、煤炭、航空航天、船舶、汽車、工程機械、家電、電子共九大行業。

中信聯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周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解釋,以上九個行業具體可以分爲原材料行業、裝備製造行業、消費品行業、電子信息行業四個重點融合發展方向,工業互聯網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具體來看,原材料行業重點在於建設和推廣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加速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和工業數據集成共享;裝備製造行業重點在於加速工業技術軟件化,依託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裝備的預測性維護與健康管理;消費品行業重點在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消費品行業的柔性生產和產需對接,推廣大規模個性化定製、共享製造等新模式新業態;電子信息行業重點在於引導企業提升軟硬協同水平,加強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供應鏈協同管理,優化全供應鏈資源配置效率。

信息化相關產業規模持續提升

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副主任楊春立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本次在同一天發佈的三份規劃相輔相成。《大數據規劃》及《軟信規劃》偏向整個市場的供給側,在規劃目標中強調收入和整體規模,而《兩化融合規劃》則偏向市場的需求側,在目標中更注重各類技術的普及與推廣。

據瞭解,此次《軟信規劃》是我國軟件產業第五個五年規劃,連續多年制定規劃,充分體現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重要性。

謝少鋒強調,“十三五”期間,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了快速發展,業務收入從2015年的4.28萬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8.16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達13.8%,佔信息產業比重從2015年的28%增長到2020年的40%。

《軟信規劃》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企業軟件業務收入突破14萬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工業APP突破100萬個,建設2-3個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源社區,高水平建成20家中國軟件名園。

謝少鋒指出,《大數據規劃》是我國大數據產業的第二個五年規劃,目的是推動我國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凸顯了數據已成爲當前重要的生產要素。據測算,大數據產業規模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2020年超過1萬億元,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根據《大數據規劃》的總體目標,到2025年,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突破3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在25%左右,創新力強、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現代化大數據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本質性的變革已經來臨了,‘十四五’時期將會關注更多的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像新能源汽車或者車聯網體系,它會對傳統的汽車造成一種降維的打擊。”周劍表示,工業互聯網正在引發生產範式變革,現在需要把軟件設計作爲兩化融合重要基礎,最終形成一個數據驅動製造模式。

(作者:繳翼飛 編輯:李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