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順豐同城引入阿里戰投 1+1能大於2嗎

來源:北京商報

在上市前夕,順豐同城選擇抱團阿里。11月30日,順豐同城在港交所發佈公告,擬通過香港IPO發行將近1.312億股H股,每股發售價爲16.42-17.96港元,預期將於12月14日在港交所上市。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和哈囉出行均爲其戰略投資人。較之達達集團京東,順豐同城也找到了流量“大樹”。資源再次投注頭部企業,同城即配賽道將迎來怎樣的變局?

阿里成投資人

據瞭解,順豐同城擬通過香港IPO發行將近1.312億股H股中,香港發售股份1311.82萬股,國際發售股份約1.18億股,另有15%超額配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順豐同城上市前,引入了阿里、哈囉出行作爲基石投資人。根據公告,淘寶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認購金額爲8.51億港元,按照最低發售價16.42港元,淘寶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將認購的H股總數爲5184400股,假設超額配股權未獲行使,其佔已發行股本約5.55%。哈囉出行認購金額爲3879萬港元,在相同標準下,其認購的H股總數爲2362200股,佔已發行股本約0.25%。

哈囉出行與阿里也很親密。資料顯示,在11月9日,哈囉出行宣佈獲得來自阿里巴巴的2.8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螞蟻集團和阿里。這既是阿里首次入股,也是哈囉出行在今年獲得的第二筆融資。

較之達達集團背靠京東,順豐同城也尋找到了可借力的電商大戶。不過,順豐同城在公告中強調,阿里將作爲戰略投資者存在,不會擁有順豐同城的董事席位。

獲得流量靠山

上市前一拍即合,三方均希望能借助對方資源進行協同契合。例如順豐同城與阿里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市場營銷、供應鏈、物流配送、軟件技術等領域。而這些環節,也是順豐同城試圖強化的環節。

事實上,爲了擴大單量形成規模效應,即配企業的營銷成本和配送成本一直是開支的大頭。以達達集團來說,在三季度,達達集團總成本和費用合計22.8億元。而近幾年順豐同城營銷費用同樣增幅迅猛,從2018年的1220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1.1億元。相對應的,其客戶羣體也顯著增長。活躍商家由1.3萬增長至16.7萬,活躍用戶由41.1萬增至約510萬。

2020年用戶和商家羣體明顯擴大,部分原因還來自疫情對即時配送的催化。然而,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順豐同城近幾年在商家端和用戶端的增速有所放緩,2018-2020年,其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爲258.3%、253.5%和208.7%,而訂單量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爲424.1%、105.7%和152.5%。

因此,當阿里的同城零售生態向順豐同城打開,將爲後者帶來更多流量和業務上的拓展機會。數據顯示,在“雙11”期間,參與半價銷售活動的餓了麼商戶數量就達到了130萬家。意味着順豐同城不僅能接入龐大的商戶池,還有機會深入醫藥、酒旅等領域。

而順豐同城與哈囉出行的合作,則先集中在運力側。據介紹,雙方合作將率先在兩輪換電基礎設施展開,未來會往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延伸。根據順豐同城公告,哈囉出行正就各項新興本地服務及產品進行試點測試,包括到店服務平臺、網約車服務、酒店預訂、移動雜貨店及在線廣告服務。

同城競爭加劇

伴隨着未來騎手人力等成本上升,同城即配賽道的投入只會不斷上漲。從2018年至2020年,順豐同城的虧損總額從3.28億元擴大到7.58億元。2021年前5個月,順豐同城已虧損3.53億元。

於順豐同城而言,引入阿里能爲自身發展空間增加更多說服力,爭取資本市場對即配行業的信心,而阿里獲得來自順豐同城的運力補充,既能穩定平臺末端履約能力,還能結合哈囉出行爲同城生活業務加註更多砝碼。

據阿里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經調整後淨利潤爲285.2億元,同比減少39%。對此,阿里解釋稱主要是由於企業對正展現穩健業務增長的關鍵策略領域投入的增加,而其中便包括本地生活和社區商業平臺。在三季度,阿里本地生活服務收入爲95.1億元,同比增長8%,佔總營收比例略降至5%。

再添一位戰略伙伴,從側面也印證阿里爲守住同城業務領地的緊迫。可以看到,今年美團在三季度依然保持了穩健,餐飲外賣、到店酒旅等業務均有增幅。財報顯示,在過去的12個月,美團的年交易用戶數達到6.7億,活躍商家數達到830萬,用戶年均交易筆數達34.4筆,同比增長29%。

與此同時,京東也在同城零售上添加彈藥。在“雙11”前夕,達達集團承接京東“小時購”業務,通過主站首頁嵌入的方式獲得京東主站的流量扶持,以更短的時效來搶奪用戶的下單首選。據達達集團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的12個月,京東到家平臺活躍用戶人數達到5710萬。

而此次阿里選擇順豐同城,將資源向頭部企業傾斜,意味着閃送、UU跑腿等即配企業將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快遞專業人士徐勇認爲,阿里與順豐同城選擇合作,在細分賽道上會形成差異化,旗下業務如蜂鳥即配和順豐同城間的競爭概率較小,主要以資源調度利用、協同爲主。“未來市場在服務個性化、細分化、公平化的情形下,資源共享、產業融合是大勢所趨,上下游會進入產業鏈階段,單一的企業或供應鏈很難滿足客戶的需求了。”

北京商報記者 何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