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環時深度】“高薪”、“動不動罷工”......美國卡車司機羣體,辛苦卻強勢?

【環球時報記者 鄭可】“記得聽媽媽的話,快去睡吧,爸爸很快就回家了。”掛掉電話,李師傅重新回到那個被他稱爲“移動之家”的卡車上。與家人長期分別,這是幾乎每個美國卡車司機都要經受的痛苦。李師傅已在美國打拼近20年,開卡車跑長途也有近十年了。在這期間,他見到妻子和兩個孩子的時間基本上一個月只有三五天。“跟他們視頻通話的時間遠遠超過實際陪伴他們的時間,這讓我覺得很虧欠他們。”李師傅說。根據美國卡車運輸業協會的數據,該行業目前缺少約8萬名司機,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包括無法陪伴家人在內的“工作性質”只是造成這一巨大缺口的原因之一。“現在跟卡車運輸有關的一切都很糟糕。”在華盛頓州工作了3年的美國卡車司機卡迪羅對《環球時報》記者感嘆。一邊是美國卡車司機的叫苦不迭,另一邊是一些媒體文章近年來對該羣體“高薪”“動不動罷工”“強勢”的描述,並將美國供應鏈危機與卡車司機缺口直接掛鉤。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羣體呢?

司機妻子:感恩節沒回家,我都氣得不想接他的電話了

美國卡車運輸業協會(ATA)的數據顯示,2020年在美國被僱用的卡車司機數量是336萬。根據職業網站“Zippia”2018年的數據,白人職業卡車司機佔比爲62.4%,拉丁裔是16.9%,非裔是14.1%,亞裔爲3.4%。

相對於大部分國家而言,美國卡車司機的薪資確實算十分優厚的了。據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近日報道,自2019年開始,長途卡車司機的平均週薪上漲25%。跑全國、非固定路線司機的年薪中位數是5.3萬美元,爲本公司跑貨運的司機平均年薪是8.6萬美元。由於當下巨大的司機缺口,很多公司甚至開出近10萬美元的年薪。無論如何,這樣的工資水平已經比一些白領高出不少。

不過,“拿高薪”是有代價的。李師傅的妻子艾瑪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丈夫一趟長途通常需要在外面跑3周時間,回家待個三五天,又要接下一單了,尤其是今年業務量大,他感恩節都沒辦法回家跟孩子們一起過。“我都氣得不想接他的電話了,但他竟然告訴我,聖誕節可能也回不來。”說到這裏,艾瑪的聲音有些哽咽。

據李師傅介紹,他供職的貨運公司負責爲亞馬遜提供物流服務,而疫情導致的訂單激增讓他們幾乎沒辦法休息,往年還能有個把月的假期,今年完全不可能。爲了節省費用,李師傅基本上喫住都在車裏。他自備了小型燃氣竈,可以煮碗麪,或者做點其他簡單的餐食,到晚上就找個停車場直接睡在車裏,省下住宿的費用補貼家用。“跑了這麼多年車,已經對車有感情了,它應該是我的第二個家了。只不過這種生活方式讓我錯過了孩子成長中很多重要的時刻,孩子對我也不怎麼親。”李師傅言語間透出些許失落。

除了親情的缺失,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也成爲困擾很多卡車司機的一大問題。卡迪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儘管僱主給卡車司機提供的薪水看上去不低,但這份工作需要他們自己承擔的開支也不少。“比如,我開車跑一個月的長途,其間的油費、高速費、住宿費和餐飲費加起來也有一兩千美元。而且作爲合同工,我們需要繳納的稅金和保險金都不低,實際拿到手的工資能有僱主許諾的一半就不錯了。”卡迪羅還說,長時間開車難免會導致頸肩和腰腿疼痛,他就因爲腰椎間盤突出去看了幾次醫生,昂貴的就醫費讓他多次萌生轉行的想法。

“最近,最讓我頭痛的就是跑西雅圖港接貨”

最近,美國國家交通研究所發表一篇“(卡車)司機希望世界知道的五件事”的博客文章,道出難以招募卡車司機的主要原因。首先該羣體很難獲得公衆尊重。在道路行駛過程中,卡車因龐大的體積容易對其他小型車輛造成干擾。而且一旦發生事故,卡車造成的交通癱瘓往往很難短時間消除。這些原因都讓卡車司機經常被當作“害蟲”來對待。

在職業生涯方面,美國卡車司機希望被僱主當做團隊一分子,在規劃職業道路上獲得幫助。但在多數情況下,他們只是物流公司僱用的合同工,很難獲得與正式工一樣的福利待遇,更不用說職業前景的規劃。同時,卡車司機往往需要自行租賃卡車頭、車架等運輸設備。

另外,美國卡車司機對現行的監督體制不滿。目前,美國商用卡車基本都裝有電子日誌系統(ELD),用於統計卡車司機行駛的公里數和駕駛時長,記錄司機的非駕駛時間,並將每天的情況反饋給僱主。根據美國聯邦汽車運輸安全管理局的要求,卡車司機每天駕駛時長的上限是11小時,其間必須休息半小時,而睡眠(休息)時間須達到10小時才能開始下一次駕駛。這些要求都被錄進ELD,司機如果沒有嚴格執行,僱主將對其進行罰款。如果駕駛期間出現因惡劣天氣或路況而導致的無法行駛狀況,司機也不能停止ELD計時。若無法按時送達貨物,損失很可能需要他們自己來承擔。

願意當卡車司機的美國人越來越少,但由此斷定該行業人數減少是導致供應鏈危機的主要原因也未免偏頗。美國卡車司機網分析說,疫情開始前,卡車司機缺口就已經超過6萬人,疫情加劇了這一問題,但與此同時,司機的工作強度也呈指數級增長。

美聯社認爲,供應鏈崩潰的原因在於,目前的物流配置根本無法跟上飆升的需求,真正的瓶頸發生在取貨點和交貨點,增加更多的卡車和司機只會拖慢進度,而不是更快。

“最近,最讓我頭痛的就是跑西雅圖港接貨,因爲很難進港取貨。”卡迪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近期從加利福尼亞州轉來不少貨船,但西雅圖港的運營能力有限,很多貨船不得不在港外停靠一段時間等待卸貨。“物流公司收到的貨運通知顯示,貨物已經到港,但港口調度卻會告訴我,貨物還沒進港。我經常白跑一趟,搭進去的時間和費用只能自己承擔。”他說,即便有時成功取到貨,但送到交貨點倉庫後對方又告知,沒有地方存貨,“情況好的話,我能把貨堆在倉庫外,情況差的話,貨物就只能放我車上並且拉回公司,這樣我就沒辦法接新單,直接影響了我的收入”。

另外,美國很多州明確規定,集裝箱不可以在城市內堆放,必須運回港口,而港口現在連卸貨的地方都沒有,卡車司機有時候不得不拉着空集裝箱到處轉。

他們對工會又愛又恨

卡車運輸佔據美國近100%消費品和70%以上的貨運比例。經濟學家估計,大約80%的美國社區完全通過卡車接收貨物。這種對卡車運輸的依賴度,與能實現點對點運輸、能節省裝卸費用等成本以及美國公路網絡發達等原因直接相關。在整個經濟鏈條中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決定了卡車運輸業擁有極強的話語權。一些國內媒體的文章會將美國卡車司機描述爲一個“強勢”的羣體。但更準確地說,“強勢”的是卡車司機工會。

比如,拜登政府前段時間頒佈一項新的法令,規定所有僱員超過100人的公司須確保僱員注射新冠疫苗,或者爲未接種疫苗的僱員提供新冠檢測,並要求他們佩戴口罩。該法令激起卡車運輸業的強烈反對。ATA和幾個州的卡車運輸集團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稱聯邦政府的這一法令將使他們失去更多員工,併產生大量且無法收回的合規成本,使得供應鏈和勞動力市場更加惡化。美國勞工部長隨後就宣佈,獨立駕駛的卡車司機可以豁免,因爲他們很少與人接觸。這一表態被ATA視爲卡車運輸業的一大勝利。

另外,在拜登政府此前公佈的1.2萬億美元基礎設施建設和擴大就業規劃裏,改善高速公路基礎設施、擴大交通擁堵點車流容量的要求是由ATA提出的。

卡迪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ATA與各地的司機工會都有聯繫,以便了解卡車運輸行業遇到的各種問題,而在全美範圍內,還有國際卡車司機工會這樣的大型團體。“像是之前反對物流公司UPS使用無人駕駛卡車運送貨物、抗議卡車強制安裝電子日誌系統等活動,都是由工會發起的。”在卡迪羅看來,工會確實爲卡車司機爭得不少利益,但像反對自動化這樣的舉動,他並不完全認同,“如果港口能實現自動化,起碼我們運貨的效率會提升,現在確實太慢了”。

卡迪羅和李師傅都提到,工會是一個讓他們“又愛又恨”的組織,很多時候,大家不得不爲了“集體利益”而做出一些犧牲。比如工會組織罷工後,有時候確實能迫使物流公司給卡車司機漲工資,但大部分時間仍在搞拉鋸戰,很多司機想退出罷工抓緊接活兒都不被允許,這令他們很苦惱。因此,不少美國卡車司機都將攢錢自己買卡車設備作爲奮鬥目標,以便能夠不用靠租車或開公司的車而獲得更多自主權。“真希望能早點買個卡車頭,到時候當個獨立卡車司機,薪資也會更高一些,也能自己安排時間,多在家待會兒了。”李師傅憧憬道。

責任編輯:張玉潔 SF1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