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這樣和大學生談心

人民日報記者 汪曉東 李翔 宋靜思

“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爲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爲祖國、爲民族、爲人民、爲人類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今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親切關懷青年學生成長成才。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到高校考察調研,多次同青年學生座談、給他們回信,傾聽他們心聲,指引他們成長,勉勵他們“心無旁騖,學成文武藝,報效祖國和人民,報效中華民族”。

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爲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爲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鮮紅黨旗下,綻放着無數青年學生的青春和夢想;壯闊征程中,匯聚了無數青年學生的激情和奉獻;新趕考路上,呼喚一代代青年學生接續奮鬥、艱苦奮鬥、永遠奮鬥。

立大志——

要愛國愛民,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啓發、汲取力量,不斷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樹立爲祖國爲人民永久奮鬥、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

夢想,是引領人生方向的燈塔。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參加共青團“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主題團日活動,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

“登頂世界高峯,探祕神奇的大自然,是我從小的夢想。”看似文弱的中國地質大學2011級碩士研究生陳晨,是我國首位成功登頂珠峯的在校女大學生。

習近平總書記聽了陳晨的發言,由衷地對她說:“我非常敬佩你。對珠穆朗瑪峯,我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我20歲出頭時,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到四川學習農村發展沼氣技術,辦完事後,在大雪封山時登上峨眉山,十分艱險,下山時到小飯館喫擔擔麪,人家已經尊我們爲英雄了。”總書記祝願陳晨在勇攀珠峯精神鼓勵下勇往直前,不斷攀上事業和人生的新高峯。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

“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就在這次座談的前兩天,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回信時強調。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常講,做人要有氣節、要有人格。氣節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我們是中華兒女,要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秉承中華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時時想到國家,處處想到人民,做到‘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1935年,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之際,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在南開大學開學典禮上問了三個問題: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振奮了師生愛國鬥志。我看,這三個問題是歷史之問,更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我們要一代一代問下去、答下去!”

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爲保存中國的文化和教育力量,北大、清華、南開三校被迫南遷湖南,合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隨後京滬失守,戰火危及長沙,長沙臨大被迫遷往昆明,改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於1938年5月4日開始上課。

在昆明的8年時間裏,西南聯大廣大師生遵循剛毅堅卓的校訓,滿懷科學救國的理想,同舟共濟、同仇敵愾,抗戰中大批學生投筆從戎、效命疆場,抗戰勝利後聯大師生積極參加反內戰民主運動,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篇章。

2020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考察調研。總書記沿途察看“一二·一”運動紀念廣場、西南聯大原教室、革命烈士紀念碑、西南聯大紀念碑等標誌性建築。總書記走進西南聯大博物館參觀,詳細瞭解西南聯大在抗戰艱苦條件下賡續中華民族文化血脈、爲國家培養人才的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同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堅持正確辦學方向,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加強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培養有歷史感責任感、志存高遠的時代新人,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指出:“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學15位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講述他們上世紀50年代,響應黨和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從黃浦江畔來到渭水之濱,紮根黃土地,開啓建設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學的故事。

收到信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爲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總書記還特意提起收到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來信的事。

2020年4月22日,在陝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走進交大西遷博物館,參觀交大西遷的創業歷程和輝煌成就展。總書記仔細端詳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在一層大廳,總書記親切會見了14位西遷老教授,“看了你們的信我非常感動,產生了強烈共鳴”。總書記祝願他們身體安康、家庭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總書記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徵程上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2016年2月3日,在南昌大學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希望當代大學生珍惜韶華,把學習成長同黨和國家的事業緊緊聯繫起來、同社會和人民的需要密切結合起來,用青春鋪路,讓理想延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鬥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

明大德——

要錘鍊品德,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魂、啓智潤心,加強道德修養,明辨是非曲直,增強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2014年5月4日,爲紀念五四運動95週年,北京大學師生在靜園草坪舉行了一場名爲“青春中國夢,赤忱五四情”的“青春詩會”。

就在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大學考察。總書記走到正在舉辦詩會的師生們中間。身着五四時期學生裝的師生們在悠揚的小提琴曲伴奏下,朗誦着自己創作的詩歌《聆聽青年》和毛澤東同志詞作《沁園春·長沙》。

習近平總書記同大家一起欣賞了師生們充滿激情的朗誦。總書記同師生們握手交談,稱讚他們的朗誦透着自信,表達了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自豪感,希望他們緊跟時代,既創作出優美的文字詩篇,又創作出壯麗的人生詩篇。

在這次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就如何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北大的師生座談交流。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釦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來推動,核心價值觀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中提出的重要要求,迅速在青年羣體中流傳開來,成爲當代青年修身立德、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八字箴言。

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養大德者方可成大業。同時,還得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踏踏實實修好公德、私德,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

榜樣是鮮活的價值觀,是有形的正能量。

2017年五四前夕,在中國政法大學“不忘初心跟黨走”主題團日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把自己的“偶像”介紹給了青年們。

1966年,還在上初中的習近平,讀到了穆青等同志採寫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這件事一直影響着我。直到我從政,直到我擔任縣委書記,後來擔任總書記,焦裕祿精神一直是一盞明燈。學習焦裕祿精神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

“焦裕祿同志的事蹟歸結到一點,就是堅定跟黨走,他一生都在爲黨分憂、爲黨添彩。”習近平總書記說,不忘這個初心,是我國廣大青年的政治選擇,也是我國廣大青年的人生航向。

在同中國政法大學師生和首都法學專家、法治工作者代表、高校負責同志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在成長和奮鬥中,會收穫成功和喜悅,也會面臨困難和壓力。要正確對待一時的成敗得失,處優而不養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順境逆境都成爲人生的財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廣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塊玉,要時常用真善美來雕琢自己,不斷培養高潔的操行和純樸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爲高尚的人。”

一年之後的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又委託工作人員向1502班團員青年致以節日的問候,對同學們立志“不忘初心,用一生來踐行跟黨走的理想追求”予以充分肯定,勉勵他們堅定信仰、砥礪品德,珍惜時光、勤奮學習,努力成長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爲法治中國建設、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爲政之先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爲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

2019年1月17日,在天津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開大學。在校史展覽館,總書記放慢了腳步,駐足在一幅幅照片、一份份史料前,端詳着、思考着。

“學校是立德樹人的地方。樹什麼人?這很重要。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習近平總書記詢問身旁的教師,思想政治課怎麼上?學生們感興趣嗎?“要講得鮮活一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強調:“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

今年3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有委員在發言中建議,向廣大青年學子講好抗疫這堂“大思政課”,將抗疫的鮮活案例融入教材。

習近平總書記頷首讚許:“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這次總的背景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突如其來的疫情加劇了這兩個方面給人們的影響。”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考驗,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推動我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矚目的答卷。

“這不僅是一時之運,還有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現在這一代年輕人,也在變化之中,他們的心態、思想也在改變。”習近平總書記感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着文件宣讀,沒有生命、乾巴巴的。”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今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要錘鍊品德,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魂、啓智潤心,加強道德修養,明辨是非曲直,增強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爲自己的基本遵循,並身體力行大力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

成大才——

要勇於創新,深刻理解把握時代潮流和國家需要,敢爲人先、敢於突破,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

位於長沙嶽麓山腳下、湖南大學校園內的嶽麓書院,創建於北宋年間,清幽而肅穆,歷經千年而絃歌不絕。

“惟楚有材,於斯爲盛”,鐫刻在書院門口的八個大字聞名四海,昭示着這片土地上人才輩出、文脈綿延。

2020年9月17日下午,細雨綿綿,正在湖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裏。

書院裏,習近平總書記同正在開展思政課現場教學的師生們親切交流。總書記強調,要把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充分運用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緊密聯繫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奮鬥歷程,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道理,深刻領悟爲什麼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

走出書院,面對熱情洋溢的青年學子,總書記飽含深情地說:“新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明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們即將開啓‘第二個百年’新徵程。同學們一定要不負時代重託,不負青春韶華,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共產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千秋基業,人才爲本。“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

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激勵青年練就過硬本領。總書記說:“我到農村插隊後,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爲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書,把羊拴到山峁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我並不覺得農村7年時光被荒廢了,很多知識的基礎是那時候打下來的。現在條件這麼好,大家更要把學習、把自身的本領搞好。”

2014年12月20日下午,習近平主席來到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考察,在鄭裕彤住宿式書院參與了學生舉辦的“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代青年”主題沙龍。

在聽取了學生們的發言後,習近平主席就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談了自己的看法。習近平主席表示,自己在青少年時代也非常喜歡閱讀中華文化典籍,堅持一點一滴學。直到現在,一有空就會拿起一本翻一翻,每次都覺得開卷有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寶藏,一旦探祕其中,就會終生受用。

習近平主席指出:“同學們正處在人生的黃金時期,不僅要有求學求知的熱情,而且要有心繫國家、心繫特區的擔當,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爲將來走上社會,投身特區和國家建設做好思想品德、學識修養、能力才幹等多方面的儲備。”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學問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頭。要想讓才能很好發揮作用,離不開厚實的見識來引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爲首要任務,作爲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爲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爲青春搏擊的能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知識是每個人成才的基石,在學習階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學習就必須求真學問,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滿足於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識。要通過學習知識,掌握事物發展規律,通曉天下道理,豐富學識,增長見識。”

2019年7月1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內蒙古大學考察。在圖書館,總書記聽取學校建設發展、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思想政治建設等工作情況介紹,察看蒙古語言文學歷史成果圖書展示。

正值暑假,圖書館閱覽室還有不少學生在學習。看到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來,大家頓時沸騰起來,聚攏到總書記身邊。總書記親切地同他們打招呼,詢問學習生活情況。總書記指出,少年強則中國強。未來的競爭是年青人的競爭,今天的年青人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骨幹和棟樑。同學們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學好知識,打好基礎,增長才幹,將來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識要轉化爲能力,都必須躬身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練、增長本領。”

——2013年1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願服務隊”回信,對他們“走進西部,走進社區,走進農村,用知識和愛心熱情服務需要幫助的困難羣衆”感到十分欣慰,讚揚他們“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收穫了成長和進步,找到了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標”。

——2014年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羣體代表回信,“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以你們爲榜樣,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

——2014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南京青奧會志願者”回信,勉勵青年志願者積極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國名片”。

——2017年9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南開大學8名新入伍大學生回信,肯定他們攜筆從戎、報效國家的行爲,勉勵他們把熱血揮灑在實現強軍夢的偉大實踐之中,書寫絢爛、無悔的青春篇章。

——2020年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願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勉勵他們繼續講好關於理想信念的故事,期望全國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爲中踐行初心使命”。

……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中國在科技革命的大潮中正奮起直追、迎頭趕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充分發揮青年的創造精神,勇於開拓實踐,勇於探索真理。”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在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領域享有盛名的中國科技大學。

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對學生們說,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希望同學們肩負時代責任,高揚理想風帆,靜下心來刻苦學習,努力練好人生和事業的基本功,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學生,做有擔當、有作爲的大學生,做有品質、有修養的大學生。大家要向我國老一輩傑出科學家學習,爭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增強學習緊迫感,如飢似渴、孜孜不倦學習,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養,在學習中增長知識、錘鍊品格,在工作中增長才幹、練就本領,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創造貢獻國家!”

擔大任——

要實學實幹,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孜孜不倦、如飢似渴,在攀登知識高峯中追求卓越,在肩負時代重任時行勝於言,在真刀真槍的實幹中成就一番事業

2018年5月2日,在五四青年節和北京大學建校120週年校慶日即將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大學考察,並參加了師生座談會。

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好、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廣大青年要成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類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離不開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拼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當前,我們既面臨着重要發展機遇,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夢在前方,路在腳下。自勝者強,自強者勝。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需要廣大青年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奮鬥。”

時代呼喚擔當,民族振興是青年的責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

2009年9月,張廣秀選聘到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福新街道壚上村任大學生村官,立志在鄉村一線激揚青春。2010年9月,她身患急性白血病仍不忘工作。在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她到北京接受治療後於2013年6月重回村官崗位。

2014年1月15日,張廣秀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彙報了自己工作生活情況,表示一定不辜負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努力工作,服務羣衆,爲實現中國夢作出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收到來信後隨即覆信。總書記對張廣秀病癒重返工作崗位表示慰問,對全國大學生村官提出殷切期望:“希望你和所有大學生村官熱愛基層、紮根基層,增長見識、增長才幹,促農村發展,讓農民受益,讓青春無悔。”

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青年學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敢於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讓創新成爲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創業成爲青春搏擊的能量,讓青春年華在爲國家、爲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2017年8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的大學生。得知全國150萬大學生參加本屆大賽,其中上百支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參加了走進延安、服務革命老區的“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幫助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既取得了積極成效,又受到了思想洗禮,總書記感到十分高興。

在回信中,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大學生“紮根中國大地瞭解國情民情,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幹,在艱苦奮鬥中錘鍊意志品質,在億萬人民爲實現中國夢而進行的偉大奮鬥中實現人生價值,用青春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的華彩篇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祖國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臨嚴重威脅。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鬥爭中,以“90後”爲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擔當奉獻。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後”甚至“00後”。

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的34名“90後”黨員,就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們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彙報了在抗疫一線搶救生命的情況,表達了繼續發揮黨員作用、爲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的決心。

2020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時,爲新時代的中國青年點贊,同時提出殷切期望。總書記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2020年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采,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讓我們一起爲他們點贊!”

前進的道路從不會一帆風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奮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希望全國廣大高校畢業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爲黨、爲祖國、爲人民多作貢獻。”

教育強則國家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

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國高等教育肩負着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爲世界一流大學。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並以此來帶動高校其他工作。”

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廣大青年學生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一定能夠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爲人民利益的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

人民日報記者 汪曉東 李翔 宋靜思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