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做強做優數據產業

● 本報記者 楊潔 見習記者 彭思雨

11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並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有關情況。《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突破3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25%左右,創新力強、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現代化大數據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發揮市場優勢、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期。如何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打造高效穩定的產業鏈、強化數據安全保障等將成爲未來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重點。大數據產業領域,企業大有可爲。

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規劃》在延續“十三五”規劃關於大數據產業定義和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數據要素價值。《規劃》指出,大數據產業是以數據生成、採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爲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的關鍵支撐,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引擎。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表示,數據已經成爲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外的第五大生產要素,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數據流動能夠活躍技術流、物質流、人才流、資金流,爲數字經濟創造價值。

謝少鋒介紹,圍繞數據要素市場,各地已經積極開展了探索。例如,廣東、江蘇等地率先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深圳、上海、貴州等地紛紛出臺數據條例;今年3月,北京成立了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上週上海數據交易所也正式揭牌。

此次《規劃》對進一步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做出具體要求。一是建立數據價值體系,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數據安全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制定數據要素價值評估框架和評估指南,在互聯網、金融、通信、能源等領域開展評估試點,總結經驗、開展示範。

二是健全要素市場規則,推動建立市場定價、政府監管的數據要素市場機制,發展數據資產評估、登記結算、交易撮合、爭議仲裁等市場運營體系。鼓勵企業參與數據交易平臺建設,創新數據交易模式。強化市場監管,建立健全風險防範處置、應急配置等機制。

三是提升要素配置作用,加快數據的要素化,培育數據驅動的產融合作、協同創新等新模式;推動要素的數據化,引導各類主體提升數據驅動的生產要素配置能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發揮大數據“5V”特性

工信部表示,目前大數據產業仍存在數據壁壘突出、碎片化問題嚴重等瓶頸約束,全社會大數據思維仍未形成,大數據容量大、類型多、速度快、精度準、價值高的“5V”特性未能得到充分釋放。

在發揮大數據特性優勢方面,《規劃》提出,要支持企業通過升級信息系統、部署物聯感知設備等方式,推動研發、生產、經營、服務等全環節數據的採集。開展國家數據資源調查,繪製國家數據資源圖譜。建立多級聯動的國家工業基礎大數據庫和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信息等行業數據庫,推動工業數據全面匯聚。強化數據“多樣性”處理。

此外,《規劃》還表示要提升數值、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類型數據的多樣化處理能力。建設行業數據資源目錄,推動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數據融合和開發利用。

上述舉措爲企業指出了大數據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機遇。何小龍表示,企業在大數據產業領域大有可爲。在推進數據流通交易方面,企業可以利用API數據接口、數據沙箱、數據空間等模式搭建數據流通服務平臺,促進數據流通共享;在強化數據服務能力方面,圍繞數據生成、採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安全等關鍵環節,企業可以重點提升產品異構數據兼容性、大規模數據採集和加工效率,佈局高性能存算系統、邊緣計算系統等產品,推動數據管理、大數據分析與治理等系統研發和應用,同時提供一站式、全鏈條、高質量數據服務;在加強數據安全保障方面,企業可以開展隱私計算、數據脫敏、密碼等數據安全技術和產品研發,提升數據安全產品供給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