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业规模将突破3万亿,大数据“十四五”有这些重点

《规划》对进一步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做出具体要求。在互联网、金融、通信、能源等数据管理基础好的领域,开展数据要素价值评估试点,总结经验,开展示范。

工信部11月30日对外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

根据《规划》,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大数据产业保持高速增长,价值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基础持续夯实,产业链稳定高效,产业生态良性发展,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

“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起步,据测算,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0年超过1万亿元,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称,目前全社会对大数据认识还参差不齐,相当比例的企业、部门、人员缺乏“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大数据思维,导致数据价值难以充分释放。大数据产业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人才短板。大数据技术人才不足,复合型人才更稀缺,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进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关键时期,大数据产业将步入集成创新、快速发展、深度应用、结构优化的新阶段。

《规划》在主要任务部分,围绕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打造繁荣有序产业生态、筑牢数据安全保障防线六个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设置了数据治理能力提升、重点标准研制及应用推广、工业大数据价值提升、行业大数据开发利用、企业主体发展能级跃升、数据安全铸盾六个专项行动。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去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就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作出全面部署。

各地在数据交易方面的探索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广东、江苏等地率先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圳、上海、贵州等地纷纷出台数据条例。今年3月,北京成立了国际大数据交易所。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也正式揭牌。

谢少锋表示,数据已经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数据流动能够活跃技术流、物质流、人才流、资金流,为数字经济创造价值。

《规划》对进一步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做出具体要求。一是建立数据价值体系,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数据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制定数据要素价值评估框架和评估指南,在互联网、金融、通信、能源等数据管理基础好的领域,开展数据要素价值评估试点,总结经验,开展示范。

二是健全要素市场规则,推动建立市场定价、政府监管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发展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鼓励企业参与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创新数据交易模式。强化市场监管,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处置、应急配置等机制。

三是提升要素配置作用,加快数据的要素化,培育数据驱动的产融合作、协同创新等新模式;推动要素的数据化,引导各类主体提升数据驱动的生产要素配置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