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我在我思】電動自行車的使用困境怎麼破

  張偉傑《工人日報》(2021年12月01日 05版)

  如今,電動自行車已成爲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數據顯示,我國電動自行車年銷量已超過3000萬輛,電動兩輪、三輪自行車保有量已超過3億輛。然而,在使用這一經濟便捷的交通工具時,不少人遭遇了禁上樓和禁上路的窘境。

  電動自行車不能上樓比較好理解,今年8月1日實施的《高層民用建築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中對此已有明確要求,電動自行車上樓、入戶充電很危險,帶電動自行車上樓、入戶屬違法行爲。

  規矩有了,執行情況如何?

  一些地方已在積極探索——有媒體報道顯示,在海南三亞鹿回頭安置區,居民只要推着電動自行車進入電梯,電梯門就無法關閉,且轎廂內會發出“電動車禁止進入電梯,請立即退出”的語音提示,從而成功將電動車阻擋在樓下。

  猶記得,有段時間,鄰居經常在樓道里給電動自行車充電,每每看到充電的線拉出來,我都會憂心忡忡,有時甚至睡覺都不踏實。今年夏天,在《高層民用建築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實施前,我居住的小區安上了充電樁,物業也開始嚴管電動自行車上樓、入戶,小區居民再也不用在家給車充電了。這樣一個細微的改變,讓我感受到疏堵結合式的治理的力量。

  當然,並非所有小區和單位都能在禁止電動自行車上樓的同時,提供安全的充電設施和服務。新規實施後,僅在北京,有的小區至今沒安裝充電設施,居民依然要提着電池回家充電;有的小區充電設施少且遠,很少被人使用……

  除了上樓、充電問題,上路也是電動自行車繞不開的問題。2018年10月,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出臺,符合該標準的電動自行車必須時速在25公里以內、整車重量不超過55公斤、電池電壓不超過48伏並帶有腳踏騎行裝置。此後,各地都爲超標電動自行車淘汰擬定了時間表。如今,不少地方3年的過渡期即將結束。有媒體報道,今年12月31日以後,僅在河南鄭州,就有超過200萬輛黃牌電動自行車將被禁止上路。而當地近期仍有商家在銷售超標電動自行車,“續航長、跑得快”甚至成爲營銷噱頭。

  不符合“新國標”的車可以輕易被買到,符合“新國標”的車很容易就能被改裝,若如此,所謂限制、禁令的實際效果和意義恐怕都要大打折扣。有相關部門負責人就曾指出:有些城市爲什麼臨近淘汰期還有大量超標的電動自行車?不僅是使用環節的問題,生產銷售環節都有問題。

  電動自行車上樓、入戶充電隱患重重,而“新國標”出臺前的超標車改裝電池是電動自行車引發火災事故的重要原因。該管的必須管,該禁的必須禁,但若只堵不疏,或許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當改裝車無處可買、“新國標”車亦無法改裝,馬路上那些風馳電掣的電動自行車或許會逐漸消失。

  買時容易用時難,電動自行車的困境當真無解嗎?

  城市交通出行體驗、交通工具的使用體驗,是居民幸福指數的重要參數,也是一個民生問題,電動自行車是人們踐行綠色、低碳出行等環保理念的一個良好載體。可以預見的是,憑藉環保、便捷、經濟等優勢,電動自行車將繼續受到廣大人羣的青睞。如何“化干戈爲玉帛”,讓這一交通出行方式更好地揚長避短,使公衆收穫更安全舒心的使用體驗,使公共安全、秩序更有保障,是不少地方社會治理面臨的一道現實考題。願大家都能交出令人滿意的答案。

原標題:買時容易用時難 電動自行車的使用困境怎麼破?

值班主任:高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