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頭部企業阿里健康(00241.HK)經營遇逆風,盈利轉爲虧損。

阿里健康近期披露2021財年中期業績公告顯示,其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收入93.58億元,同比增加30.7%,期間虧損額2.32億元,去年同期爲盈利2.79億元。經調整後虧損淨額爲2.83億元,去年同期調整後利潤爲4.36億元。

投資者難對“增收不增利”的阿里健康開出過高價格。今年以來其股價累計下跌已達2/3,市值縮水超2000億港元。

增收不增利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帶來遠程醫療服務和購藥需求激增,2020財年阿里健康收入95.96億元,整體增速達88.3%,其中醫藥電商業務和互聯網醫療業務增速超過整體增速,分別達92.4%和221.2%。這一年調整後淨利潤2.61億元,2019財年爲1.22億元。

高基數效應下,2021年阿里健康收入增速有所放緩,伴隨支出的增加,並出現虧損。具體來看,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醫藥電商平臺業務和醫療健康及數字化服務業務增速大有下降,增速分別僅爲9.2%和13.9%。佔比最高的醫藥自營業務收入81.19億元,同比增加34.5%,上一財年的增速則高達69.6%。

另一方面,阿里健康在財報中指出,由於對醫鹿APP、本地醫療、健康險等產品,藥品倉儲物流等供應鏈能力,天貓醫藥平臺和阿里健康大藥房品牌推廣以及針對C端市場推廣等支出大幅增加,推高了整體成本。

具體數字來看,上半財年阿里健康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達9.83億元,同比大幅增加93.4%;產品開發支出3.23億元,同比增加40.7%。毛利率水平也同步下降爲20.0%,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26個百分點。

股價過山車

2019年以來,一系列政策利好最終助推互聯網醫療在新冠疫情期間升溫。但2021年以來這一切都出現了變化。

2019年12月,《新藥品管理法》正式生效,爲網絡處方藥業務的開展提供了法律基礎。打通醫保是互聯網醫療最後一塊“拼圖”,2020年國家醫保局出臺了將互聯網診療納入醫保支付的政策。

伴隨政策開路,互聯網醫療“野蠻”生長的弊端開始顯現,如線上監管並不完善,存在過度用藥等風險。

近期,衛健委網站發佈關於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文件針對醫療機構監管、人員監管、業務監管、質量安全監管、監管責任等多層面提出較爲細緻要求,並擬禁止目前較爲普遍的“統方”、“補方”、“異地執業”等現象。

對於目前被普遍看好的AI診療等技術,徵求意見稿也提出一定限制。“其他人員、人工智能軟件等不得冒用、替代醫師本人接診”,因此短期內AI醫生將面臨一定政策障礙。徵求意見稿整體對AI、大數據等技術持開放態度,如文件鼓勵有條件的省份在省級監管平臺中設定互聯網診療合理性判定規則,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實施分析和監管。

即使政策仍停留在徵求意見階段,市場仍預期互聯網醫療產業將有較大震動,市場情緒從狂熱變爲冷靜。2020年,阿里健康股價累計漲幅高達154%,如今股價又回到2年前,坐了過山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