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完備產業鏈和研發能力 山水重工:建江北最大建材裝備智造基地

  山水重工廠區。(資料照片)

  核心閱讀

  濟南一家機械維修隊敢於嘗試、不斷創新,依託主業延伸產業鏈,經過一年多礪煉,今年產值預計達到4億元。這家企業快速崛起的奧祕何在?

  水泥,學名“粉狀水硬性無機膠凝材料”,是目前建築行業應用最廣泛的材料之一。蓋樓用到它,普通百姓裝修也要用它,市場需求量巨大。

  隨着第二代新型幹法水泥生產技術推廣,以及國家和社會對低碳節能環保要求提高,傳統水泥生產裝備急需升級換代。若僅僅依賴進口設備,經營成本將居高不下。提高建材裝備國產化率,實現進口設備及部件國產化替代,是目前國內建材裝備製造行業面臨的挑戰。

  “我們要抓住二代水泥工業發展的歷史機遇,在濟南打造江北最大的建材裝備智能製造基地。”山東山水水泥集團(以下簡稱“山水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山東山水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水重工”)總經理李銀玲透露。山水重工底氣何來?請看記者實地探訪。

  科技創新合作研發耐磨材料達到國際先進

  乾淨的廠區、偌大的廠房、整齊的設備……在2021年濟南市重點項目建設觀摩評議活動中,很多人對長清區的山水建材裝備智造基地項目印象深刻。生產建材裝備的廠區如此整齊劃一,讓很多人顛覆了對髒兮兮、粗大笨重水泥裝備的傳統認知。

  “水泥是傳統工業產品,相關機械裝備種類多、數量龐大。因生產線環境較爲複雜,業內對設備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要求很高。”山水重工副總經理石海川說。以水泥行業核心設備——輥壓機爲例,主要用於粉磨原料和熟料,總重量達100噸。製造此類大型機械設備需要極高的鑄造和鍛造能力,濟南及周邊在這方面擁有非常好的配套企業,如齊河縣的寶鼎重工、章丘區的伊萊特重工,能夠滿足大型軸類和環形鍛件生產需求,完成大型設備主框架製造。

  然而,決定輥壓機粉磨強度和生產效率的關鍵在於主磨輥及其輥面,要想在輥面的耐磨性方面實現突破,就得靠自己研發。爲此,山水重工與齊魯工業大學合作,研發出柱釘式磨輥輥面,整體粉磨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且在耐磨性以及使用壽命上實現了創造性突破。

  “這種耐磨輥面技術應用到位後,能使輥壓機性能遠超國外同類進口產品,能夠用更短時間把物料粉磨得更小、更均勻,而且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可將機器使用壽命從8000小時提高到30000小時以上,極大減輕維修壓力,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石海川說,他們研發的首臺套SZG系列高效輥壓機已於今年8月下線,較傳統粉磨設備效率提升30%,節能達20%。目前該系列輥壓機的訂單已排至明年底,預計明年將增加年產值超3.5億元。

  動能轉換盤活閒置資產今年產值可達4億元

  出人意料的是,這家可以結合我國水泥行業生產實踐,自主設計、自主製造最新一代水泥工業專用粉磨設備,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前身是山東山水集團機械維修隊。

  “水泥生產自動化水平提高以後,生產線上用人減少。人員分流後,一部分人就來到了維修隊,整個隊伍一度嚴重超編。”李銀玲說,後來經過多次調研論證,重新定位,決定以新舊動能轉換爲契機,打造江北最大建材裝備智造基地。2019年,建設該基地成爲山水集團延伸產業鏈的重要項目之一。

  記者注意到,這個項目既是山水集團盤活閒置資產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長清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升區域智能製造水平的路徑之一。爲全面提高基地智造能力,山水集團投入1.5億元,升級改造6萬平方米車間,引進百餘臺高精尖數控設備,優化生產線;同時做好廠區配套,升級35kV供電線路,增開物流通道。

  其中,在引進的百餘臺高精尖數控設備中,四孔位數控鏜銑牀是濟南唯一一臺專用於合金輥套的鑽銑設備,填補了這一領域生產、加工裝備的空白;直徑2米的數控臥式車牀是全市最大的機加工通用設備;直徑6.3米、3.5米的大型立車是建材裝備專用設備。通過一系列技改和升級,爲山水重工建設智造基地夯實了硬件基礎。

  山水重工還投入200萬元,對產業工人隊伍進行“定製”培訓,打造了一支專業技能優秀的“藍領”技師隊伍和一支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金領”科研隊伍。

  通過多措並舉,在不到一年裏,企業煥發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已具備全線生產能力,預計今年產值將達4億元,利稅3000萬元以上。

  配套完善高端裝備製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達

  一家剛剛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企業,就敢於提出打造江北最大建材裝備智造基地,李銀玲表示,底氣來源於濟南市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來源於濟南完善的產業鏈配套,來源於濟南高校聚集、研發機構衆多,也來源於對產業市場前景的深刻把握。

  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是濟南優勢產業,也是完善工業企業供應鏈的重要依託。“這種產業鏈優勢體現在我們企業身上就是,若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其他企業做配套,很快就能找到,產品質量高,價格還低;同時,在各個企業互相做配套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幫助我們開闊合作方向,實現業務增量。”山水重工副總經理安廣析說。

  僅以長清區爲例,山水重工與區內26家機械製造企業成立了機加工聯盟,通過訂單共享、技術共享、產能共享,互通有無、抱團發展,逐步建立起集羣化的產業體系。統計數據顯示,近一年以來,通過互相做配套,26家聯盟企業承接了山水重工1億多元的訂單,山水重工也從機加工聯盟平臺承接了濟柴的砂箱、山川的鑄件等5家企業過億元精加工業務。

  “通過產業鏈配套共享,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循環了當地經濟,真正讓每個聯盟成員都加入到延鏈、補鏈和強鏈中,實現了合夥人經濟效益。”李銀玲說。

  市場機遇“十四五”末產值爭取達到30億元

  “目前,水泥生產線上用的大多是此前進口設備,如今到了二代水泥裝備集中提升期,我們趕上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安廣析說,這些年,水泥產業壓產能、搞環保,原有的一些水泥生產設備生產廠和供應商生意不好乾,紛紛轉行;現存的大型水泥生產企業,擁有自己裝備製造企業的也不多。

  一方面是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是有限的供給,山水重工認爲,自己的機會來了,而他們也準備好了。“實現二代水泥裝備和技術的提升,面臨很多關鍵的技術和材料難題。”李銀玲說。爲此,他們與齊魯工大、山東交通學院等高校展開戰略合作,成立產學研融合平臺,共同攻關耐磨材料、自動插包、低溫餘熱開發利用、建材工業互聯網等15個課題。

  新冠肺炎疫情最緊張的時候,平陰山水、興昊山水生產線急需部分進口裝備及配件,爲保生產,山水重工召集專家教授和技術人員合力研發攻關,成功設計製造出替代產品,投入使用半年效果良好,更加堅定了他們進口裝備國產化的信心。

  “下一步,我們將以水泥生產線100%國產化和搭建工業互聯網爲發展方向,快速提高山水集團內部企業建材裝備水平和智能化生產水平,同時逐步培育建材行業後服務能力,爲整個行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的配套服務。”李銀玲透露,“十四五”期間山水重工的目標是保二爭三,達到20億元,爭取30億元,力爭爲濟南市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原標題:依託完備產業鏈和研發能力 山水重工:建江北最大建材裝備智造基地

值班主任:高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