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倩)近日教育部发布公告,在前两批遴选建设199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基础上,确定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名单。

最新公布的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共89个,涉及51所高校,涵盖了数学、物理学(含力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含药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类别。

其中,北京大学获批基地数量最多,为6个;其次为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各有4个基地入选;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各有3个基地入选,并列第三。

至此,三批共计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获批,涉及77所高校。整体看来,北京大学拥有的基地数量高居榜首,共19个;其次为南京大学,共有14个基地入选;浙江大学位列第三,有12个基地入选。此外,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分别拥有10个及以上基地。

何为“拔尖计划”?

“拔尖计划”全称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国家为回应“钱学森之问”,于2009年启动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计划以培养中国自己的学术大师为目标,带动本科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根据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包括,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建立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前期探索的“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等有效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范围、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创新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

其目标是,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培养机制更加健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引领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初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一批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崭露头角。

来源:本文综合自微言教育、澎湃新闻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