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原名晉王祠,創建於西周(公元前11世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爲晉國宗祠。

走進晉祠,古樹參天,殿、堂、樓、閣、亭、臺、橋、榭、林立其中,古樹與文物古建渾然一體。斑駁的文物古建築和一顆顆蒼勁的古樹,瞬間滄海桑田,彷彿歷史變遷從眼前劃過。從清朝的水鏡臺,會仙橋,北宋的金人臺雕塑,明代的對越坊,金代的獻殿,宋代的魚沼飛樑,宋代的聖母殿。晉祠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鑑賞價值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築藝術寶庫中一份珍貴的遺產。

晉祠,本是西周晉國宗祠,主供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唐叔虞,姬姓,名虞,西周武王之子,成王胞弟。因封地爲唐,按古代兄弟伯、仲、叔、季的排行,而稱唐叔虞。叔虞受封唐國,史書上留下了“剪桐封弟”佳話。來到唐國的叔虞,勵精圖治,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展農業,使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叔虞死後,其子燮父因境內流淌着晉水,改國號“唐”爲“晉”。山西簡稱“晉”,由此而來。後人爲了紀念唐叔虞,選擇山清水秀的晉水發源地,建起祠堂供奉,取名唐叔虞祠,也稱“晉王祠”,簡稱“晉祠”。

晉祠北路建築多隨地形展開,面南背北。最東靠近入口處有假山,北爲文昌宮,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擴建,正面築洞三穴,爲七賢祠。洞上建三開間建築,即爲文昌閣,供奉主管文運的文昌帝君,左右爲平臺遊廊。文昌宮之西爲東嶽祠,正殿三間,懸山頂,懸“治明理幽”匾,前有一單間歇山小軒。東嶽祠西爲昊天神祠,分兩進院落,關帝廟居前院,三清洞居後院,洞上爲玉皇閣。昊天神祠前面有一座獨立的小戲臺,正對祠門。

再西爲唐叔虞祠,也擁有兩進院落,元代重建,明清時期曾經重修。大門三間,懸山頂。前院有享殿三間,歇山頂,兩側爲碑廊。後院正殿五間,歇山頂,前檐帶有副階,外觀形似重檐,其構架帶有典型的元代建築特徵。殿內供奉唐叔虞像,殿前有東西配殿各三間。祠大門東側有陳列唐代御碑的小亭,西側有松水亭和八角形的善利泉亭。北部最後沿山坡建有一組建築,巧借山勢,錯落有致。沿石蹬拾級而上,依次有朝陽洞、雲陶洞、開源洞、待鳳軒、三臺閣、讀書檯、呂仙閣、老君洞等建築。

晉祠南路最東有勝瀛樓,二層三間,歇山頂,樓上開敞,風致高爽。樓西北智伯渠上有一座三開間的流碧榭,左右各帶小榭三間,又名白鶴亭。旁邊的雙孔小橋名叫掛雪橋,每逢雪天,橋身晶瑩如玉雕,號稱“雙橋掛雪”。

勝瀛樓西南有三聖祠和同樂亭,三聖祠中供奉藥王、真君和龍王,同樂亭現闢爲傅山紀念館。南側有子喬祠,爲明代文臣王瓊爲紀念先祖太子晉所建。

晉祠歷史悠久,古木衆多,景區內隨處可見的都是上千年的唐槐,但要樹齡最長的,就數植於周代的這株聖母殿北側的齊年柏了,這也是晉祠三絕之一。

“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遊百強案例”公佈,其中,太原市晉祠博物館的晉祠國風文化節入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