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香港大學介紹,該校微生物學系研究團隊29日成功從臨牀標本中分離出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據悉,這是亞洲首個研究團隊成功分離和培養奧密克戎毒株,引發各界關注。12月1日,該項研究的負責人、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獲得奧密克戎的毒株,是研發針對該變異株滅活疫苗的第一步,“目前我們已與內地相關疫苗公司分享成果,協助新冠疫苗的後續研發。”

袁國勇在會上介紹,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從一名輸入病例中獲得病毒標本,該病毒株的分離和培養,都是在香港大學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P3 laboratory)嚴格按照操作規範進行。

袁國勇表示,後續研究團隊將對該病毒株進行進一步的分離與培養,以得到更大量的毒株用於後續實驗。培養出來的病毒將用於動物模型,以評估其傳播性、免疫逃逸性和致病性。團隊也在積極探討合作開發和生產滅活全病毒疫苗的各種可能。更多研究數據,需要1-2周後發佈。

成功分離和培養奧密克戎毒株有何意義?袁國勇在提問時指出,缺乏奧密克戎毒株,就無法研發出針對該病毒的滅活疫苗,也無法驗證疫苗有效性。“獲得奧密克戎的毒株,是研發針對該變異株滅活疫苗的重要一步。”他也透露,目前該團隊已與內地相關疫苗公司分享成果,協助新冠疫苗的後續研發。

現有疫苗對奧密克戎是否有效?袁國勇認爲,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現有疫苗對奧密克戎失效。“新冠疫苗接種對預防重症具有重要意義,市民應儘快接種,且最好接種三針,以獲得更好的防疫效果。”

南都此前報道,11月9日,南非首次從病例樣本中檢測到一種新冠病毒B.1.1.529變異株。11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聲明稱,決定將其定性爲最高級別的“需要關注的變異株”,並命名爲“奧密克戎”。截至11月28日,南非、以色列、比利時、意大利、英國、奧地利和中國香港等,已監測到該變異株的輸入。

11月29日,世衛組織發言人塔裏克·亞沙雷維奇(Tarik Jasarevic)回答南都、N視頻記者提問指出,目前的研究表明,“奧密克戎”包含大量突變,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傳播的可能性很高。同時他也強調,“新冠疫苗對減少重症和死亡至關重要,目前接種疫苗對預防重症仍有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