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券商熱銀行冷,兩家試點銀行暫緩推進基金投顧業務!知情人士:待與監管充分溝通後再重啓 

非銀熱,銀行冷 —— 這可能是對基金投顧試點機構推進狀況失衡最好的描述。

資本市場標準網信息顯示,截止9月30日,共計包括公募基金、證券公司、基金銷售機構在內的58家公司獲得了基金投資顧問業務編碼。加上此前獲批的工行招行、平安3家銀行,也即是說已有61家機構已經獲得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

與券商和基金從戰略和戰術上都如火如荼推進基金投顧業務不同,展業須受銀保監會和證監會雙重監管的試點銀行,呈現“停滯不前”的狀態已有多時。

而現在,券中社記者獨家從兩家試點銀行處瞭解到:兩家行籌備多時的“真”基金投顧業務,目前都處於“暫緩”狀態。

“前兩週叫暫停的。我們內部研究下來,目前可能還是適合做資產配置建議,也即‘動口’模式”,一名試點銀行零售條線知情人士告訴券中社記者。

“我們也是暫緩狀態。本來是有計劃上線‘真’基金投顧業務的,現在看到證監會有更爲細化的規定,我們也就根據這些規定去主動跟銀保監溝通,先摸清楚監管的指示,再視情況重更新開啓”,另一名試點銀行負責投顧業務的團隊人士告訴記者。

專業人士口中的“真”基金投顧業務,核心要義在於“全權受託,代客理財”,機構是完全在客戶授權的範圍內,完全代替客戶做出投資基金的具體品種、數量和買賣時機的選擇,並在後續全權代替客戶自主進行基金產品申購、贖回、轉換等交易申請。

目前,包含三家試點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事實上從幾年前就已經陸續在手機銀行APP上推出了“智能投顧”服務。它們的大致運作邏輯是:通過客戶的風險測評、問卷回答或存量資產數據得出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爲其匹配相應的投資組合。而投資組合通常會按風險等級的不同分爲保障類、穩健類、靈活配置類、積極進取類等,給出各類資產的建議比例,並按資產類別分別匹配產品。

這些“智能投顧”的界面通常會顯示組合的成立時間、組合及比較基準的收益曲線、組合配置等信息。有些還支持客戶自定義配置:即如果對推薦組合不滿意,可以調整組合中各產品的配置金額和配置比例,還可以刪除組合中原有產品或添加新產品。

總之,這些銀行已有智能投顧服務跟“真”基金投顧業務還差最頑固的、最難打破的“最後一公里”——它們都停留在提供資產配置建議的層次上,不支持客戶在授權後,就完全讓投顧服務提供方“放手配置”而不聞不問。

而前述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的“與監管積極溝通”,是因爲近期有關基金投顧的監管意圖頻頻傳出:一是《關於規範基金投資建議活動的通知》,通知稱機構不得新增開展不符合《試點通知》的提供基金投資組合策建議活動,包括不得展示或上線新的基金投資組合策略,已上線基金投資組合策略不得新增客戶,不得允許存量客戶追加組合策略投資;二是《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服務業績及客戶資產展示指引(徵求意見稿)》,其針對服務業績展示、責任邊界和具體的展示指標等等作了十分細緻的要求,不僅規範了基金投資組合策略表現的展示指標和基金服務評價指標,也對指標的計算口徑進一步加以規定和細化。

“這些都是證監那邊(含中基協)出的細化的監管規則。我們推進基金投顧的進程必須要停一下,去跟監管溝通就這些規則溝通。等溝通清楚了,明確到底能不能做、怎麼做,我們再繼續推進基金投顧業務”,上述知情人士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