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募基金“貧富差距”拉大 中小公司深陷規模困局 來源: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趙夢橋

A股市場機構化過程中,公募基金在資本市場的話語權逐步加強,整體資產規模已突破24萬億元人民幣。不過,基金公司之間貧富不均的“基尼係數”也在愈拉愈大——行業後半段74家公司的管理規模合計僅有1.08萬億元,甚至不及一家頭部公司的體量。而在頭部公司管理費用多達數十億的背景下,上半年仍有近10家小型基金公司在盈虧線掙扎。

一位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在分析中小基金公司規模困局時表示,首先是營銷費用有限,知名度提升較慢,哪怕業績能跑出來,也較難獲得各渠道、線上平臺的流量。其次,渠道合作意願較弱。大部分線下渠道都喜歡賣爆款,基於爆款本身的流量,銷量會比賣中小公司的高很多,收入也有較大差別。各平臺推廣的產品,大多有規模、銷量、成立時間等限制,但是中小公司有不少處於起步階段,公司成立時間不長,部分硬性指標無法符合平臺需求,就會錯過很多曝光機會。

有業內人士呼籲“各平臺給中小公司一定的流量扶持,雙方共同成長”。

中小基金公司難食“頭啖湯”

各家基金公司之間的貧富差距在逐漸拉大:目前國內共有149家公募基金公司,易方達、天弘基金與廣發基金管理規模位居前三,也是僅有的三家破萬億的公司。頭部公司風光無限之際,中小基金的難處也在凸顯,後半段74家公司目前管理規模合計僅有1.08萬億元,甚至不及一家頭部公司的體量。

規模差距帶來的影響是基金管理費用的天壤之別。

今年上半年,易方達旗下235只基金爲其帶來51億元的管理費用,廣發基金與匯添富基金的管理費用也超過30億元。相較之下,管理費用低於100萬元的基金公司則多達10家。從淨利潤指標看,不少公司也在盈虧線上掙扎。

頭部基金公司發行新產品更易獲得投資者追捧,在頂流基金經理強大號召力的加持下,爆款“日光基”頻現。不過,巨量資金湧入也是基金經理“幸福的煩惱”,因此屢屢有基金產品公告宣佈暫停大額申購。證券時報記者走訪多家基金公司獲悉,不少基金經理明確表示需要“控制基金規模”,以期在能力範圍內做好管理。

相對而言,位於後半部分的基金公司則面臨着規模增長乏力、新基頻頻發行失敗等問題。

也有業內人士對記者直言,在基金銷售方面,“銀行券商這類渠道會優先考慮大型公司的產品”。

不僅如此,中小型基金公司也容易在新發基金中折戟。如3月份目標發行金額2億元的富安達雙擎驅動,投資策略爲熱門的“科技驅動概念和消費驅動概念”,在延長了一次募集期後依舊募資不足導致發行失敗。管理規模60多億的九泰基金旗下也有3只基金募集失敗,其中還包括了跟蹤中證500的指數基金。

熱門基金的發行更是如此。年內的“雙創ETF”、REITs主題基金以及近期的北交所基金在發行期間獲市場熱捧,短時間內迅速售罄並實施比例配售,但發行的“頭啖湯”均被頭部公司飲得,大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成爲了“中獎絕緣體”,難以分食蛋糕。

“小而美”卻難獲市場關注

與頭部公司相比,中小基金公司的業績是否被完全“壓制”?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繼去年轟轟烈烈的“核心資產”抱團行情瓦解後,今年“頂流”基金經理則有些星光暗淡,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則呈現出“小而美”的特徵,個別產品押中賽道後能在高手環伺的基金收益榜單中爭得一席之地。

以東方阿爾法優勢產業爲例,該基金去年年末規模僅有9.8億元,但今年年內漲幅達85.92%,基金規模也猛增至三季度末的46.53億元,而該公司的整體管理規模僅有131.74億元。另一隻規模1億元的金信民長靈活配置基金,年內漲幅也超過66%,其公司金信基金管理規模僅42億元。

相較於頭部公司,中小基金公司固然存在組織架構不完善、投研團隊與投資體系不夠成熟,甚至還有激勵制度不夠完善、基金經理的薪酬不夠有競爭力等問題,但若將時間線拉長,在過去五年內擬合收益排名居於前列的公司中,不乏中海基金、益民基金、紅土創新基金等,業績甚至能夠大幅跑贏耳熟能詳的明星基金公司。

“各平臺是否可以設立新秀專區,給中小公司一定的流量扶持,深度參與平臺合作,雙方共同成長?”一位基金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線下模式的結算方式如果沒有改變,那麼線下渠道就很難跟中小公司深度合作,仍然會持續做贖舊買新的引導,也不利於用戶體驗。

中小型基金公司面對的困境,對於“孱弱”的新基金公司而言更是攔路虎。

華南地區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對記者坦言,行業的發展少不了新公司的新鮮血液,而新公司由於綜合實力總體較弱,非常需要方方面面的扶持。“扶上馬,送一程”,新公司就像嬰兒孩童的成長一樣,不可能直接有能力與大的公司全方位競爭。

這位業內人士表示,首先,當前市場上一些合作機構的基金准入門檻條件設置是否專業、科學、合理,值得商榷。如規模方面,非貨基的門檻有100億元、200億元不等。“但對於新基金公司而言,非貨基規模是零,若嚴格地以此爲準,新公司將永遠沒有發展的機會。這種做法,應該禁止。”

回顧我國基金行業發展初期,彼時“老10家”基金公司成立後的一年裏,每家都以20億份額、30億份額的封閉式基金各發了1只,後期還誕生了50億份規模、15年封閉期的基金,並收取2.50%的管理費率,讓每家公司都有了穩定的收入,這才奠定了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基礎。

“作爲新公司,我們不奢望當年行業發展起步階段的優厚條件,我們只希望能夠有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以及一個進行適度競爭的機會。因此建議給新公司一定的新基金開業發行支持。”具體實施方案方面,該董事提議:應該給新公司配備兩隻新基金開業發行的額度,一隻是權益的,一隻是固收的。然後,由上一年度的實力基金銷售渠道組團聯合做包銷式的發行,保證成立。“新基金,必須都是帶有一定保有期限的,至少一年,封閉、定開、持有期、LOF等都可以。之後,就看各個新公司自己的努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