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程璐 陸柯言

中國互聯網公司多年來享受的稅收優惠,以及憑藉成本優勢快速擴張的時代,可能都要結束了。

上週,阿里巴巴財報顯示,集團上季度繳納的所得稅爲60.87億元,而2020年同期僅爲19.11 億元。這意味着,僅在稅收層面,單季度就給公司帶來了41億元的成本增加。

阿里的解釋是,這主要是由於“若干子公司在去年同期收到其爲2019自然年重點軟件企業的資格認定通知,可以適用重點軟件企業的10%稅率,而今年這些子公司沒有認定爲2020自然年重點軟件企業,故本季度無所得稅費用調減”。

簡單來說就是,阿里巴巴這些子公司的稅收優惠,沒了。

2022財年第二季度,阿里的有效所得稅率(扣除剔除股權激勵、投資收益等非日常經項目後)攀升至24%,是近年來稅率最高的一個季度。

其實三個月前,阿里就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向投資者發出“預警”,稱其部分業務所面臨的監管趨嚴,且中國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將面臨稅率增加的問題。

騰訊CFO羅碩瀚也在電話會上談到了優惠稅率的問題,他說隨着重點軟件企業的稅率細化越來越完善,騰訊總體退稅水平一直在下降,目前僅擁有四到五家符合資質(的子公司)。

不過,騰訊的稅率仍遠低於25%的所得稅法定稅率,今年第三季度,騰訊的所得稅支出反而同比下降5%。但羅碩瀚表示從長遠來看,優惠稅率的取消仍將對騰訊造成影響。

過去二十年間,互聯網行業的高速增長,離不開“流量”和“稅收”這兩大紅利。如今流量成本居高不下,稅收紅利也面臨消失境地。

雖然每隔幾年,外界都會掀起關於“互聯網寒冬”的討論,但差別在於,今年的寒潮沒有停留在中小公司層面,而是正在向巨頭蔓延。

國內互聯網公司的好日子要到頭了麼?

稅收優惠的門檻越來越高

長久以來,監管部門爲互聯網行業提供了很多的稅收優惠,用來支持這些“陽光下”的企業高速成長。

這些優惠稅率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適用15% 的優惠稅率;二是軟件企業的認定,可享受“兩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三是重點軟件企業的認定,可直接享受10%的優惠稅率。

此前,阿里旗下三家全資子公司——阿里巴巴中國、淘寶中國、天貓中國均獲得“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阿里巴巴北京則認定爲“重點軟件企業”,這讓阿里在2018至2020年分別享有12.4%、10.4%和13.6%的有效稅率。而騰訊的有效所得稅率則始終維持在11%左右。

優惠稅率爲互聯網企業改善現金流與利潤狀況提供了很多幫助,尤其是阿里和騰訊等大公司受益頗多。

企業資質認定都存在一定的有效時期,優惠稅率最高的“重點軟件企業”的認定期最短,需要每年申請。現在,這些優惠政策也在逐漸收緊。

今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出臺軟件企業指導方針,要求“重點軟件企業”必須擁有核心關鍵技術,同時對員工學歷以及研究、開發支出的收入佔比等指標,均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這種稅率細化抬高了認證門檻,讓符合標準的互聯網公司越來越少。例如以消費交易爲主的淘系電商平臺,拿到優惠稅率的難度,要高於以技術爲導向的阿里雲,而前者是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單元,這也間接導致了阿里的利潤承壓。

財報數據顯示,阿里新一季的營收增速跌至29%,經調整後淨利潤同比下降39%,毛利率下跌幅度達到5%。

不過阿里表示,數據下滑也有大環境因素的影響,目前國內的社會消費發展勢頭比一季度更緩慢,集團因此主動下調了2022財年的總收入預期。

對於另一家互聯網巨頭騰訊來說,影響同樣不小。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預測,如果騰訊的企業所得稅率從10%上升到15%,騰訊每股收益將下降6%;花旗則預測,如果稅率上升至25%,騰訊未來兩年的盈利將下降9%左右。但交銀國際認爲,稅費調整對利潤影響將小於5%,市場無需產生較大反應。

此前外界還有聲音希望提高騰訊遊戲業務的所得稅率,不過目前監管部門並未有相關政策落地。

巨頭準備過冬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而大公司公開的數據顯示,阿里國內零售平臺年度活躍用戶數達到8.63億,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躍帳戶更是達到12.6億,幾乎每一個網民都已經被巨頭們收入囊中。

一面是移動互聯網流量見頂,一面是監管的利劍高懸,互聯網公司的生存環境日趨艱難。

以阿里爲例,在反壟斷監管之下,阿里交出高達182億元的罰單;螞蟻集團的上市進程擱置至今;今年9月曝出的女員工疑似遭遇性侵事件,又讓整個公司的價值觀備受社會質疑。

強監管風暴也在持續影響着騰訊。過去半年,騰訊在音樂領域的獨家版權上讓步,鬥魚虎牙的合併也被監管部門禁止。

騰訊的新一季的財報表現同樣平淡:營收1424億元,同比增速放緩;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淨利潤同比下滑2%,罕見出現季度淨利同比下滑的情況;三季度騰訊廣告的收入也出現了同比下滑。

於是,開源節流成爲互聯網公司的共同選擇。

從去年開始阿里就有意降低了營銷費用成本,該費用所佔營收的比例逐漸下降,提高花錢效率。

一位接近阿里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張勇本就是財務出身,個性嚴謹,對數據敏感。也有阿里內部人士表示,今年員工的年終獎或將受到一定影響,特別是高管團隊。

字節跳動並未在公開場合談及稅率問題,但這家估值將近接近4000億美金的超級獨角獸顯然也告別了野蠻生長的時代。

下半年來,字節教育、金融、遊戲、本地生活等多個業務板塊集體迎來收縮,其中以大力教育和遊戲部門受到的影響最大。一度爲字節流量版圖做出重要貢獻的本地直營部門成爲裁員重災區,字節的本地生活業務因此受到不小衝擊。

在過去二十年中,互聯網行業經歷過很多“寒冬期”,但最終都迎來新一輪發展熱潮。但今年的區別在於,寒冬開始向巨頭們蔓延。

一位長期從事互聯網行業的獵頭人士向界面表示,從前年Keep裁員開始,到去年去哪兒、攜程裁員,再到今年在線教育賽道,互聯網裁員潮發生已久。

“只不過今年情況變得更糟了,裁員甚至蔓延到字節跳動這樣的巨頭,他們也砍掉了相關業務。C端消費互聯網已經非常飽和了,過去的‘造血’業務都告別了高增長,這也是巨頭們湧向2B業務、出海業務的原因”,上述獵頭說道。

強監管來臨、稅收優惠取消、裁員縮招和開源節流,互聯網公司準備過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