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粤港澳大湾区指数报告出炉,深圳综合排名第一,广州领跑市场活力

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 胡慧茵 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又向国际化迈出了新的一步。

12月1日,在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期间,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与广州市委宣传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主任陈实和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代表合作双方进行协议签署。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平台机制建设、“全球大湾区论坛”等重大议题设置、国际活动策划、宣传舆论引导、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正通过逐步树立起文化自信,努力对外讲好湾区故事的同时,它也在逐步提升自身的开放力度,加快基础建设互联互通,提升竞争力。

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两部旨在研究大湾区城市发展的指数报告发布,全面分析了当下大湾区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现状与挑战。

指数报告视角下的大湾区发展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日新月异,而身处大湾区内部的城市,它们之间日益加深的经济联系也在进一步塑造大湾区未来的增长模式。

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新发展理念下大湾区城市发展活力指数报告》(下文简称“活力指数报告”)正式发布。

活力指数报告通过数据来展示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态过程,旨在帮助区内各城市强优势、补短板,均衡提升湾区,城市发展活力。据了解,活力指数报告以大湾区9个城市,包括深圳、广州、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和肇庆作为研究对象,以这些城市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围绕城市发展活力这一主题,从经济、社会、城市治理、人居、生活等领域进行分析。

(大湾区城市发展活力指数报告。摄影/胡慧茵)

南方都市报珠三角智库研究院主任尹冀鲲在分析报告的过程中分享了几项关键数据,分别是湾区公共服务指数,人居活力指数、城市发展活力指数,经济发展指数以及市场活力指数。

从综合指数排名来看,深圳、广州分列第一和第二,紧接着它们的,是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惠州、江门以及肇庆。尹冀鲲还指出,从具体指数来看,广州的市场活力和人居活力都超过了深圳,位列排行榜首位。“可以看到,广州在不断地追赶,说明广州在改革的愿景和背景下,正在释放改革的红利。”尹冀鲲说道。

活力指数报告显示,在大湾区49个县域里,若按照人均1万美元收入的标准,可以看到大湾区中有22个县域达到标准,另有27个没有达到标准。报告中分别把达标的22个县域和不达标的27个县域称为“质量发展型县域”和“数量发展型县域”。尹冀鲲进一步说明,目前广州依然是大湾区内质量发展型县域最多的城市。

以活力指数报告的数据来展示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态过程,有助于大湾区内各城市强调优势和补足短板,均衡提升大湾区的发展活力。与此同时,为了使大湾区经济朝着健康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忽视的还有大湾区城市的营商环境。

会议上,深圳市华勤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贺倩明发布了《大湾区城市营商环境法治指数报告》(下文简称“法治指数报告”)。据了解,法治指数报告全面对大湾区的营商环境和法制指数进行评估,以人均GDP这一核心指标作为营商环境经济活力的重要表征,进一步研究分析了法治指数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和顶层逻辑。

贺倩明表示,随着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2019年7月25日审议通过了《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大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决定》,大湾区的法治和营商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法治建设和法治治理也是营商环境或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这也是法治指数报告这个课题的这个核心意义所在。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分享过程中,贺倩明这样说道。

为了让大湾区拥有更好的营商环境,贺倩明提出三点展望:“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立法,特别是在立法的质量、立法的完备性上以及跟国际规则对接和大湾区特色结合上,目前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第二,需要深化应用数字技术,深化应用数字技术,便于社会高效透明公正的行政保障和司法保障体系。最后一点,我认为很重要的是要加大法治资源的保障力度,从法治人才的供给、市场主体法制意识的培育,以及执法司法和律师权益保障等角度上多维度提高法治能力。”

大湾区的发展阶段与挑战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城市,广州一直发挥着核心的引擎作用。

据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发布的创新集群百强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位,仅次于“东京—横滨”。而《自然》杂志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单,广州在全球的排名也从2018年第25位跃升至2020年第15位。

广州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那它做科技创新的逻辑是什么?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在会议上表示,“科技创新最根本的,是企业家和科学家一个都不能少。”从数据来看,可以看出广州在企业数量上在全国排名第四。而所谓“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王桂林认为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是R&D投入高,企业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它的投入;第二个是产品定位,需要定位全球;第三个优势,则是品高价优。”

“无论是科学发展,还是技术产业发展,广州应该已经在路上了。”王桂林说道。

低调务实的广州,一直在为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但就目前而言,粤港澳大湾区还处于由港口经济、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发展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建设过程中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潜力背后,粤港澳大湾区所面临的诸多方面挑战也是难以预估的。

“现在的新经济,新城市和我们所面对的新市场主体,其实整个大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贺倩明认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所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很多时候是摸索着前进,容错空间和试错成本对于市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如今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如今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例如数字经济兴起,新的生物技术等等。新的东西与营商环境所追求价值,在某种意义上有内在力量的冲突。”

尽管面临着众多未知的挑战,但当前,大湾区正积蓄力量,准备着向前迈进。

当前,广州正聚焦市场主体,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在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广州位居全国前列,全部18个指标获评全国标杆,在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第一。

对于当前广州营商环境的发展现状,天河港澳青年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林惠斌认为,从这两年多以来,港澳青年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就可以得知,“市场对港澳青年中心需求很高,港澳青年可以在此创业。青年们对于以服务业为主的环境也很适应。”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从优化自身的营商环境着手,拥抱更广阔的发展新机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