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劉文西先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代表性的主流藝術家之一,作爲“人民藝術家”,他創立了黃土畫派,成就斐然、影響巨大。自“藝術爲人民——劉文西藝術大展”在國家博物館展出以來深受社會各界好評,原定一個月的展期也一再延長。

【從陳光健先生的感言談起】

在陳光健先生家暢談劉文西先生藝術

開幕式上,劉文西先生的夫人、著名畫家陳光健先生滿懷深情地對出席開幕式的各位領導和專家、對主辦此次展覽的單位和機構致謝,並特意對此次展覽的總策劃、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鳴深表感謝,感謝他對此次藝術大展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她難以忘懷,爲協商展覽事宜,劉萬鳴親赴西安與她進行了長達四個半小時的長談。正是此次長談,直接促成了此次藝術大展的舉辦,促成了劉文西先生的經典之作《東方》無償捐獻給中國國家博物館。

在策劃、展出期間,筆者有幸多次聆聽西安美術學院院長朱盡暉談及此次大展,因此瞭解到諸多不爲人所知的感人瞬間。我被感動了,因爲劉文西先生的藝術,也因爲劉萬鳴作爲總策劃者——此次大展對於劉萬鳴而言遠非一次“工作”那樣簡單,他是帶着感情甚至藝術家的使命感投入每一項工作的。在某種意義上,這個展覽是同爲藝術家的劉萬鳴、朱盡暉和劉文西先生的一次心靈對話和共鳴,所以他們的每項工作都做得極爲認真、深入而飽含真情。

【知行合一的策劃理念】

劉文西先生創作《毛主席到陝北》

“藝術爲人民——劉文西藝術大展”的成功,與總策劃劉萬鳴息息相關。他既是技藝精湛的藝術家、也是學養豐厚的藝術學者,同時策劃過一系列影響深遠的藝術大展,有着極爲豐富的策展經驗和智慧。更不容忽視的是,此次大展凝聚着他對劉文西先生藝術的摯愛和感悟。從劉萬鳴以往談藝中可知,這次展覽的醞釀、策劃實際上有着嚴謹的階段性。

第一階段,據劉萬鳴所言,他在天津美術學院就讀期間,剛入學老師就教導他向劉文西先生學習,不僅要學習先生的繪畫技藝,更要學習先生常年深入生活、手不離筆的勤奮和投入。自此之後,劉文西先生的藝術思想實際上成爲了劉萬鳴學習的楷模,劉文西先生的勤奮投入、藝術精神始終伴隨着劉萬鳴的藝術追求,直至融入他的藝術思想。向劉文西先生學習,始終是劉萬鳴的最大心願,這也是他策劃劉文西藝術大展最原初、最根本的動因。

20世紀80年代,劉文西先生在四十里鋪寫生

第二階段,劉萬鳴就職中國國家博物館,作爲畫家、作爲高等藝術院校的碩博導師,他關注的不僅是自己的創作和教學,同時致力於展陳策劃:什麼樣的藝術纔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策劃、推出什麼樣的藝術家和作品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策劃劉文西藝術大展的念頭油然而生,因爲他知道“爲人民”的藝術纔是永恆的,是時代所需要的,更是未來所需要的。爲此,他開始有意識地與很多專家談論劉文西先生的藝術,在談論的過程不斷梳理策劃思路,最後在一次與朱盡暉的交談中兩人一拍即合,正式作出策劃此次大展的決定。

劉文西先生與陳光健先生

第三階段,就此次藝術大展,劉萬鳴與陳光健先生有過一次長談。5月,劉萬鳴隨全國政協調研組到陝西考察黃河領域生態文明,期間駐停延安。作爲藝術家,劉萬鳴對中國革命聖地延安有着極爲特殊的情感,只要有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他都會首選延安,每一次參觀毛澤東舊居、魯藝舊址等,他都會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感動。

這種感動,成爲他藝術創作的動力、靈感的源泉。當他再次目睹革命聖地的一草一木,不期然想到了劉文西先生的藝術,進而也想到他心心念唸的劉文西大展。爲此,他特地向調研組提出前往西安拜訪陳光健先生的請求,請求雖然被允許了,但是爲了不影響整個考察團的行程應該當天返回。於是,他中午登上了前往西安的動車。由於當時疫情並未緩解,爲避免感染的風險,他沒有進入自己所訂的車廂休息,而是在車廂的連接處站了一路。到達西安,在陳光健先生家裏暢談劉文西先生的藝術、人生乃至軼聞,陳光健先生對他了解劉文西先生之深、之廣極爲驚歎。陳光健先生雖已85歲高齡,平日也很少會客,但依然暢談四個半小時之久,這是極爲少見的。正是這番“知心話”,使策劃舉辦劉文西大展的想法正式確立下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陳光健先生在沒有與家人做任何商議的情況下,當即決定把劉文西先生的作品《東方》無償捐獻給中國國家博物館。帶着滿懷喜悅,劉萬鳴於次日凌晨3點多趕回延安調研駐地,雖一夜未眠、疲憊至極,但他還是迫不及待地一早就與同行的馮遠、範迪安、楊曉陽諸位先生分享了他的收穫和喜悅,此事也得到大家的一致贊同。楊曉陽激動地說:“萬鳴你爲劉文西先生做了一件大事。你爲中國美術做了一件大事。”範迪安說:“萬鳴你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我們替你們歡呼高興。”

“藝術爲人民——劉文西藝術大展”的成功,如上所述,與劉萬鳴長期感悟、研究劉文西先生的藝術分不開。他說,此次大展是自己從藝生涯的一個標誌性事件,也是一件極爲重要的“作品”,比起他自己創作出一幅滿意的作品更重要、更有意義。從中,他感悟很多、獲益良多。我想,這正是此次大展策劃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

【“爲人民”,是劉文西藝術的靈魂、也是展覽的靈魂】

從陝西考察歸來之後,劉萬鳴立即就策劃、舉辦劉文西藝術大展的想法做了彙報,展覽事宜正式提上日程。以劉萬鳴爲領隊,中國國家博物館組成策展團隊,西安美術學院組建了以朱盡暉爲領隊的策展團隊,開始了長達數月緊張而忙碌的工作。就我所聞,略記如下。

其一,展陳思路和方案,幾經調整。展覽名現爲“藝術爲人民”,原因很簡單——這個展名更能切中劉文西先生藝術創作的內在精神,也能夠讓觀者更加直觀地領略劉文西先生藝術的魅力。

其二,展覽空間搭建經費的籌措。由於展廳的檔期、經費等諸多客觀問題,使得此次大展幾次擱淺,好在劉萬鳴和他的策展團隊將之一一化解,最終圓滿完成了全部展陳工作。

劉萬鳴致吳爲山信札

其三,作品的借展。劉文西先生有不少經典代表作品現藏於中國美術館,如完整、系統地呈現劉文西先生的藝術風貌和歷程,就需要從中國美術館借展一部分作品。但是,中國美術館本年度的工作計劃,早已將劉文西先生的代表作納入其中或已外借,且展覽時間衝突。如果借展不成,終究會留下無盡的遺憾。爲此,劉萬鳴特意鄭重給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爲山寫了一封書信,並很快得到了同意借展的批覆。

“藝術爲人民——劉文西藝術大展”現場

其四,受疫情影響,整個展覽的策劃、實施過程存在諸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尤其是開幕式,更是受到極大地限制,無法邀請更多的嘉賓親臨現場。儘管如此,開幕式當天,還是有爲數不少的美術界人士自行前往。他們是爲劉文西而來、更是爲劉文西的藝術而來,他們是劉文西的朋友、學生或者是劉文西藝術的仰慕者。他們的到來,爲此次大展增添了無盡的溫情,這也足以說明,藝術具有多麼不可忽視的感召力。

不難看出,此次大展之所以能夠破除種種侷限得以成功舉辦,應該就是劉文西的藝術精神使然。而展覽之所以如此轟動,其原因,或許就在於劉文西先生“爲人民”的藝術理念和精神品質得到了普遍響應和共鳴。

“爲人民”,確實是劉文西先生藝術的靈魂,也是此次展覽的靈魂。

【由展覽帶來的一些思考】

“藝術爲人民——劉文西藝術大展”現場

劉文西先生生前一直希望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一次個人作品展覽。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此次展覽完成了劉文西先生的一個心願。或者說,展覽給劉文西先生的藝術歷程、藝術生命,做了一個完美的總結。劉萬鳴說,文西先生的藝術是不朽的,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個人作品展覽是文西先生生前最大的願望,弘揚劉文西先生藝術精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此次藝術大展也能讓大家更加深入地認識藝術與人民的關係、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另外,此次藝術大展還能促使我們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藝術爲人民——劉文西藝術大展”的舉辦在當下美術界具有正本清源的意義。近代以來,在西方文化藝術的影響下,有些畫家對自身的文化傳統、藝術傳統產生了懷疑。更有甚者,迷失了藝術創作的方向,既遺忘了藝術何爲、也遺忘了藝術爲何。劉文西先生的創作,始終堅持爲人民、始終堅持兼容中西文化藝術傳統爲一體,既沒有迷失藝術創作的方向、也沒有脫離中國畫創作的本位。通過此次展覽,可以促使當下的創作者去思考藝術與生活的關係、中西繪畫如何兼容等問題,並且劉文西先生已經通過他的藝術創作給出了最好的解答。

東方(紙本設色) 270cm×780cm 1993年 劉文西

在開幕式上,爲《東方》這件作品舉行了一個簡短而隆重的捐贈儀式。中國畫《東方》高2 .7米、寬7.8米,劉文西先生耗時半年方得以完成,是名副其實的鉅製。畫面上,以北戴河爲背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4位開國領袖,相聚在一起談笑風生。對於《東方》這件作品,劉文西先生寄寓了無盡的情思和祝福,既有面對祖國不斷走向繁榮富強的喜悅,同時也對中華民族的未來滿懷信心。當然,更有對新中國開創者的懷念與崇敬。談及此作劉萬鳴說,劉文西先生畫出了領袖的自信、畫出了中華民族的自信,當這件作品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時候,無疑也會將這種自信傳遞給每一位觀衆。

“藝術爲人民——劉文西藝術大展”現場

據劉萬鳴介紹,《東方》能夠無償捐獻中國國家博物館,陳光健先生髮揮了重要作用,這也再一次顯現了她作爲女性的不平凡的一面。衆所周知,若沒有陳光健先生的支持,也就沒有劉文西先生的卓越藝術成就。劉萬鳴說,通過與陳光健先生的交往,他深切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對於一位藝術家的成功是何等重要,同時在陳光健先生身上也深切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倫理觀念造就的女性是何等偉大。

由此可見,此次藝術大展對於當下美術界、文化界有着多麼不容忽視的影響和啓發。而相對於具體的藝術觀點和作品,這種啓發更珍貴,也更能證明一位藝術家的不平凡。

作爲觀者,如果讓我評價這個展覽,我想,應該說這是一個具有時代意義、感人的、不尋常的大展。

所謂不尋常,在我看來大概有這樣幾層意思。首先,如劉萬鳴所言,此次展覽在美術界引起極大的轟動,引起了專家學者極大的關注,也令諸多社會民衆爲之矚目。另外,通過這次展覽,既能夠給當下的美術創作者帶來精神層面、靈魂層面的震動,同時,也註定會給他們的創作帶來重大影響。

當然更重要的是,此次大展再一次有力地證明——藝術源於人民、藝術當爲人民。

(作者韓少玄爲中國國家博物館博士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