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街是城市的基本單元,在城市基層治理中處於承上啓下、聯結四方的樞紐核心位置,擔當重要職責,關乎執政根基。

  順義區按照“市裏相關工作要抓到街鄉鎮”的要求,以黨建爲引領,堅持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有機銜接、同頻共振,深化“吹哨報到”改革,創新“接訴即辦”機制,將基層治理工作的落腳點放在解決羣衆操心事、煩心事和揪心事的具體工作實踐上來,逐步構建起由簡約高效的基層治理體系、精準及時的羣衆服務響應機制、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結構組成的具有順義特色的城市基層治理體系。記者從區委改革辦瞭解到,截至目前,順義區已經高質量完成新時代街道工作三年106項改革任務。

趙全營鎮東水泉村街景。

做強鎮街做優村居

順義區按照“精簡、效能、便民”要求,聚焦“賦權下沉增效”的原則,有條不紊推進鎮街管理體制改革,做強鎮街、做優村居、做活機制,將治理和服務的觸角延伸到離羣衆最近的地方。

南彩鎮便民電話專班工作人員正在查看市級系統中的工單,再通過“南彩鎮市民服務熱線管理系統”逐級批示轉派制度,一鍵派單。

“安裝路燈的施工隊挖斷自來水管道造成我家建房突然停工。”“我家在南彩鎮彩俸社區,馬上快到冬天了,小區暖氣老舊,總是生鏽漏水,嚴重影響了小區供暖,給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不便。”……南彩鎮便民電話專班工作人員正在查看市級系統中的工單,再通過“南彩鎮市民服務熱線管理系統”逐級批示轉派制度,一鍵派單。“以前沒有市民訴求處置中心和管理系統,工作人員只能通過打印工單,派發相關科室,解決後也需要找主管領導簽字,這一來一回就浪費了不少時間。現在,專班就像是‘分診臺’,通過系統一鍵派單、責任到人,辦理人員能夠實時手機接單,並第一時間與反映人電話溝通,詢問訴求重點,真正實現接單‘秒響應’。”南彩鎮便民電話專班相關負責人介紹。與某個科室、某個村居“單打獨鬥”不同,南彩鎮建立“包村幹部牽頭、村居黨支部書記主責、職能科室配合”的工作模式以及“一線辦件、接續辦件、聯合辦件”工作制度,把壓力傳導進科室、把責任壓實在村級。今年1至10月,南彩鎮訴求“響應率”持續保持全區前列,並連續四個月達到100%,“三率”得分穩中向好,6次進入全市前100名。

設置市民訴求處置中心,促使“接訴即辦”接派一體化。目前,順義區按照綜合化、扁平化的改革方向,全面完成25個鎮街機構改革。聚焦關鍵領域,鼓勵各鎮街因地制宜設置符合本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的特色機構,楊鎮立足“宜居宜遊的品質魅力新市鎮”的規劃定位,設置生態建設辦公室,爲該鎮涵養生態提供了機構保障。

順義區細化鎮街職責清單、向鎮街下放行政執法職權、綜合設置機構、整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內容,推動鎮街結構設置與基層治理需求緊密結合,在向下對應的同時做好上下銜接,確保運轉高效。

順義區城管行政執法專項編制444個,其中機關99個,基層執法隊345個,基層人員佔比近80%;240名社區專員全部下沉社區,與社區“搭班幹活、捆綁作業”。全區32支協管員隊伍全部下沉,涉及2.04萬人。在25個鎮街招募“小巷管家”3246名,充實社會治理末梢巡查力量……人員力量不斷向基層集聚。

在將“區城管執法監察局統一管理”調整爲“以鎮街爲主的雙重管理”的基礎上,順義區不斷完善鎮街綜合執法平臺建設,將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調整爲各街道統一管理,整合工商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納入街道統一指揮協調。向鎮街下放部分行政執法職權,實現應放盡放,由鎮街綜合執法隊以屬地名義集中行使下放的行政執法職權,累計開展綜合執法行動4000餘次,構建了“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綜合執法體制機制。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基層工作本質上就是要通過做好羣衆服務,鞏固和加強黨和羣衆的血肉聯繫。順義區聚焦羣衆家門口的事,着眼“接、派、辦、督、考”等關鍵環節,整合便民服務資源,“接訴即辦”通過服務流程再造重塑民生訴求辦理體系,彰顯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力度、速度和溫度。

市民王女士需要變更護士資格證入職新單位,變更前卻把身份證丟了,情急之下她來到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尋求解決辦法,工作人員告訴王女士沒有身份證也能辦理。“通過刷臉就可以調取使用電子證照辦事,我這才放心取號辦理業務。”王女士說。工作人員將王女士的身份證號碼輸入系統後,通過窗口設立的“PAD”刷臉直接查看相關信息,幾分鐘便爲其辦好護士資格證變更。

市民通過區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PAD”人臉識別系統“刷臉”辦業務。

“區塊鏈+電子證照”刷臉辦,實現了60餘個電子證照在區級政務服務中心以及個人身份證、結婚證等6類電子證照和企業營業執照在鎮街政務服務中心的應用,涵蓋區級103個自然人場景和280個法人場景,以及社保卡補領、村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登記等26個高頻鎮街級事項,實現辦事“PAD刷臉”授權、免帶證照,真正意義上讓辦事者“空手”即可辦事。39個進駐部門、1500餘個進駐事項,順義區政務服務中心也是目前北京市規模最大、集成政策和服務最多的區級政務服務中心,政務事項辦理“只進一扇門”。

順義區還把訴求辦理與建立長效機制緊密結合起來,創新“12345”工作法(一抓一、一線抓,雙派單、雙考覈,三平臺、主動治,四時段、限期辦,五方督、強落實),形成了區領導調度、部門聯動、七天一預警等25項工作機制。結合“每月一題”,推動普惠幼兒園入園難、居家養老服務保障等33項重點民生問題的解決,薛大人莊村、花梨坎村等5485戶業主拿到不動產權證書,徹底解決了鬱結多年的心結。順義區通過一個訴求,研究一類問題,帶動一片治理,推動“接訴即辦”從“有一辦一、舉一反三”向“主動治理、未訴先辦”轉變,解決率由2019年初的42.65%提升至90.75%,滿意率由57.75%提升至91.78%。

三年來,普惠性幼兒園增加學位6004個,率先嚐試中小學課後服務延長至19時;建成200個村級衛生室,醫聯體各核心醫院累計下派醫生3956人次;25個鎮街均建有綜合文化中心,人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築面積爲1.24平方米;建設提升便民商業網點330個,中糧祥雲小鎮“深夜食街”入選北京市首批“夜京城”商圈;新增11家養老照料中心,建成16家養老服務驛站,石園街道構建的“1個配餐中心+1個老年餐廳+6個社區助餐點+多個義工上門送餐”的“1+1+6+X”養老助餐模式在全區推廣。基層基本公共服務明顯改善,羣衆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多網融合一體運行

城市管理的優劣關鍵在於其功能的完善,順義區堅持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充分運用“網格化+信息化”,深度推進“多網”融合建設,促進城市管理邁向數字化、精細化、網格化。

順義區整合城市運行指標、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以及智慧應用等內容,把與城市治理密切相關的公路、城管、交通、環保、園林等38個委辦局、25個鎮街屬地、4個經濟功能區、10家公共服務企業全部納入網格化體系建設聯席推進機構,打造具有城市特點的“全面覆蓋、多網融合、一體化運行”的城市管理指揮平臺,實現管理無縫隙、責任全覆蓋、問題快處理。

順義區城市管理指揮平臺。

記者在區城市管理指揮中心看到,電腦中顯示着網格員上報某村垃圾清運不及時,截至到問題處置完成,整個過程沒有超過1小時,而信息採集、立案派遣、處置反饋、覈查結案整個過程卻在系統中跑了一遭。“各級網格員巡查發現問題,通過手機拍照上傳到管理系統,相關委辦局、公共服務企業及屬地負責處理問題,涉及到相關鎮域內的路面破損、小區內垃圾等問題,我們就通過‘三級平臺,四級管理’逐步派遣到對應處置單位、科室,直至解決。”區城指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往派遣,會動用很多行政資源,處理起來時間也比較長,如今運用這個管理平臺可以更好地發揮基層力量,不僅快捷,發現問題的數量也逐漸增加。目前,相關問題辦理情況還與考覈掛鉤,從發現問題數量、質量等多方面進行考覈,督促各屬地主動發現。同時,各屬地也積極推進網格化智慧平臺應用,改變傳統運作模式,進一步提升了基層治理整體化、扁平化、智慧化水平。

目前,全區共劃分了二級網格30個、三級網格629個、四級網格1999個,形成了邊界清晰、屬地權責明確的全區“一張網”。初步建立一長三員(網格長、專業網格員、專職網格員和兼職網格員)網格隊伍,按照“採辦分離”原則,基本形成巡查“定崗、定員、定位、定標、定責”的管理機制。

如今,小事不出社區(村),大事不出街道(鎮),重大事項區級統籌協調解決,城市管理智能精細化讓百姓訴求高效辦結,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社區治理一核多元

提高社區治理效能,關鍵是加強黨的領導。順義區立足“一核多元”,強化基層黨組織領導,推動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駐區單位及社會組織等各類治理主體協同合作,充分調動市場、社會主體在基層治理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多元共治。

隨着《順義區“紅色物業3+X”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順義區加強物業管理工作提升物業服務水平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出臺,順義區重點推進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提升“三率”指標,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物業管理覆蓋率95.4%,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率100%,業委會(物管會)覆蓋率72.3%。依託區域化黨建、社區居委會下屬六個委員會建設,把各類治理主體納入黨組織框架,逐步構建起以社區黨組織爲領導核心,居委會、業委會民主決策,物業公司受聘履約,駐區單位及社會組織等多方共同參與、共駐共建的“一核多元”基層社區組織體系。

仁和鎮龍泉苑社區由黨支部書記召集業委會、黨員羣衆和物業企業共商物業管理重點問題。劉武曾是望泉寺村委會班子成員,如今的他成了龍泉苑物業管理公司總經理,新身份讓他對工作充滿了熱情。“小區南門人行道和主路之間的臺階給居民出入帶來不便。小門需要手動開門,騎車的居民反映這樣很費事……”業主委員會主任許柏松將收集到的居民意見在議事廳提了出來。劉武不敢耽誤,立刻協調起來,幾天內就將門口處臺階抹平,方便騎行居民出入。後又將社區各個小門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解決開門不便等問題。提起這個“村辦物業”,村民交口稱讚。

仁和鎮龍泉苑社區新建的黨建文化長廊。

龍泉苑社區是望泉寺村整建制回遷小區,爲避免回遷小區出現“物業失管”現象,仁和地區黨委探索構建村黨組織、業委會、物業企業、文學社“四位一體”的物業自治格局,全面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該社區成爲順義區第一個村辦物業管理回遷房的試點。“在我們這裏,物業、業委會、村委會是一家,做起事情來不推諉,這就是村辦物業的好處。”劉武說。

爲了促進多元共治,順義區健全完善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的政策機制,大力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出臺《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工作規劃(2020-2022)》《2021年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指導目錄》等文件,藉助社會組織專業力量,提高社區服務管理能力,實現社區瘦身健體、減負增效,社區綜合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各社區運用社區議事廳、居民“微提案”等形式,落實社區全響應機制,整合網格員、協管員、小巷管家、志願者等各類力量,推動社區專員下沉工作,推廣樓棟長制度,壯大由平安志願者、治安員等組建的羣防羣治隊伍,開展社區議事廳示範點和樓門院治理示範點建設,讓羣衆自己“說事、議事、主事”。 

激勵機制健全完善

加強保障激勵機制建設,對於調動鎮街基層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順義區牢固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切實提升基層保障水平,真正做到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政治上關心、心理上關愛,推動人力物力財力向基層傾斜,支持基層幹部幹事創業,夯實基層治理的根基。

順義區不斷提高基層工作保障水平,完善街道財政保障機制,堅持區級財力向街道傾斜的鮮明導向,將街道經費支出全部納入部門預算管理,實現區級財政硬核“全額”保障,其中用於專項解決百姓訴求的工作保障經費佔年度預算80%以上,讓基層解決問題有底氣。

“疫苗接種點13個冰箱、2個疫苗保鮮櫃、40張桌子、近400把椅子、15臺身份證掃描儀、20臺電腦……社區購買的口罩、帳篷等物資都多虧了機動資金和專項防控資金。”雙豐街道市民服務中心負責人桮懷遠清楚地記着街道每項防疫支出。2020年初,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大家措手不及,購買防疫物資、添置防疫設備、增加防疫人員……每項都需要經費支出。應對疫情需要,順義區在每個街道機動經費的基礎上,增設專項防控資金,確保了疫情防控資金保障有力。

雙豐街道市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搬運物資,建立臨時核酸檢測點。

疫情期間,正是因爲有了強有力的保障經費,基層的防疫工作纔開展得更加順暢。桮懷遠告訴記者:“去年和今年,街道都外聘了保安,充實基層防疫力量,保安24小時執勤,緩解了街道和社區防疫人員壓力,‘暖心橙’志願者和保安‘1+1’上崗,守牢社區防疫底線。近期新購入的用於核酸檢測的解碼器和譯碼器也將投入使用,讓核酸檢測更爲高效,減少居民等待時間。”

爲了有效激發幹部隊伍活力,順義區制定出臺《順義區掛職幹部人才服務管理辦法(修訂)》《順義區辦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證〉實施細則》等文件,加大幹部交流力度,注重從鎮街培養選拔幹部。推進順義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成爲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第二批試點。突出激勵關愛,完善鼓勵幹部擔當作爲“1+X”系列舉措,有序推進激勵幹部擔當作爲實施意見31項摺子任務落地生根,激發幹部幹事創業熱情。大力選樹奮勇爭先型、擔當碰硬型、敬業奉獻型幹部,選人用人好評率持續位列全市第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