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問中國足球之八:中國足球到底應該是職業化還是舉國體制

十問中國足球之八:中國足球到底應該是職業化還是舉國體制

文/姜詩華

08奧運最大的貢獻就在於我們向世界宣告,從競技層面講,中國不僅是一個體育大國,也是一個體育強國。當然,中國足球是個例外,事實上,我們不僅不是足球大國,更不是足球強國。那麼,在中國很多體育項目通過舉國體制保持世界一流競爭力的同時,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是,職業化還是舉國體制?哪一個更適合中國足球呢?這或許是比哥德巴赫猜想還要難以解答的問題,但現在就中國足球的大環境而言,確實該直面這一問題了。

關於職業化與舉國體制的關係,我們有成功的範例,比如乒乓球,無論是站在舉國體制的角度考量,還是在站在職業化的角度去衡量,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然,更多的所謂保持優勢競爭力的項目,多半是依託舉國體制,比如舉重、跳水、射擊等等。這其中,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是,我們的舉國體制在這些項目上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我們的投入以及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高水平訓練備戰之外,也與競爭對手的狀況有很大關係,在國外,這些項目既沒有職業化,也沒有所謂的舉國體制。也就是說,在這些項目中,我們的舉國體制優勢很明顯,因爲對手的投入和訓練條件確實太差了。

具體到中國足球而言,無論我們是職業化還是舉國體制,我們所面對的對手,其足球體制都是高度職業化的,像英超意甲西甲等等,甚至日韓聯賽在疫情之依然有序運轉。其實,高度職業化的聯賽體系不僅形成了經濟效益可觀的足球產業,也保證了高水平球員源源不斷地湧現,這是一種雙贏的結果。那麼,爲什麼這種高度職業化的聯賽,在中國足球身上就行不通呢?按道理說,中國足球職業化也已經近30年了,從競技足球的角度看,成績不進反退,這是職業化的問題嗎?在我看來,這不是職業化的問題,而是職業化不徹底的問題。

在討論中國足球的職業化與舉國體制的關係之前,必須明白什麼是職業化?職業化,以市場力量爲主,進行資源的整合與配置。真正發達的職業化體系,能夠最大程度調動全民的潛力,在運動項目的普及率、市場化和競技層面實現三者共贏。明白了這個含義之後不難發現,我們的職業化其實很業餘,歸根結底的一點,就是我們所謂的職業化聯賽並沒有以市場力量爲主,也沒有以市場利益或者叫商業價值爲主。無論是足協負責人的聯賽公益論,還是足協在中超分紅中佔據絕對壟斷優勢,或者還有聯賽爲國家隊無條件的讓路,都非常清晰的顯示:我們的職業聯賽很不職業,俱樂部根本就不是職業聯賽的主體,而是政績足球的玩偶。一個顯著的事實是,號稱職業聯賽近三十年了,我們的職業聯盟在哪裏?更別提有什麼球員工會了。

現在有一種聲音在質疑職業化,但我想說的是,哪一個運動項目是舉國體制在與對手的職業化體制相比,能佔據廣泛優勢呢?基本沒有。最典型的例子當屬中國女足,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女足是世界強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國家女足足球運動沒有普及,職業化程度不高。相反,這些年很多國家女足職業化程度很高,無論是人才培養還是技戰術打法越來越講究速度和對抗,男子化趨勢明顯,而相比之下,中國女足明顯落後了。不是我們不努力,是別人進步太快了。

在中國嗎,貴族式的體育項目依然很難有競爭力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乒乓球,誰都打不過。當然,還有中國足球,誰都打不過。回過頭看,這些年中國足球該打破的東西打破了,比如體育局主導的專業足球學校,但是該建立起來的東西沒能建立起來,比如俱樂部主導的各級別青訓,或者還有體教結合的羣衆性足球運動普及。我們拋棄了原來專業化的模式,卻沒有建立起來職業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纔是中國足球的切膚之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