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商務部最新表態:針對外貿企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 及時研究政策舉措

◎記者 陳芳 ○編輯 陳其珏

新一輪穩外貿政策舉措有望出臺。商務部發言人束珏婷昨日在發佈會上表示,商務部將密切跟蹤形勢變化,及時研判疫情對我國外貿以及全球供應鏈的影響,針對外貿企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及時研究政策舉措。

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此前也表示,將深入調查研究,針對外貿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和需要,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跨週期調節工作,適時出臺新一輪穩外貿政策舉措,確保外貿運行在合理區間。

今年以來,我國外貿持續快速增長,前10月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19.5%,拉動GDP增長1.9個百分點,外貿成績可觀。但與此同時,全球疫情仍在蔓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通脹壓力上升,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我國外貿面臨一定挑戰和困難。

任鴻斌分析,當前外貿主要面臨六大困難,總結爲“三多三少”。“三多”指的是:貿易風險多,很多企業的訂單被延遲或取消,收匯風險加大;成本上漲多,海運運價仍處在高位,原材料價格也在上漲;供應鏈堵點多,多國仍未全面復工復產,港口持續擁堵。“三少”指的是:訂單少、芯片少、製造業勞動力偏少。

記者從業內瞭解到,11月中旬浙江義烏一些小商品企業的庫存積壓嚴重,高昂的海運費導致購貨方臨時甩單,外貿企業的現金流面臨壓力。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中國外貿高速增長的背後,許多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外貿企業經營壓力增大,困難增多,有一些東南亞訂單轉移到國內,但人力、原材料等成本很高,所以出現‘有單不敢接’現象。同時,海運方面的港口、集裝箱問題還在,疫情也出現不確定因素,11月新出口訂單指數處在收縮區間,外貿發展還存在很多隱憂,不能盲目樂觀。”

“歐美市場是我國出口拉動主力,因聖誕節外貿訂單階段性出貨完成,外需逐漸階段性偏弱。截至11月上旬,我國八大港口外貿集裝箱吞吐量當旬同比增速分別爲-3.3%、-0.8%和-5.7%,自2020年5月末以來首次出現連續3周負增長,顯示終端需求正在發生明顯變化。預計今年11月出口同比增速20%,兩年平均增速20.2%,出口增速將持續邊際放緩。”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分析。

針對當前形勢,任鴻斌透露,下一步,商務部將堅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着力從“穩主體、促創新、強韌性、拓市場”四方面開展工作。首先是穩主體,商務部將會同地方和有關部門進一步提升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抓實抓好外貿信貸投放,增強企業應對匯率風險能力,提高便利化水平,切實爲企業紓困解難。

在促創新方面,商務部將開展新一批跨境電商綜試區擴圍工作,發揮好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新模式帶動作用。在強韌性方面,將培育好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等各類平臺。

“要加強國際經貿合作,充分發揮貿易暢通工作組作用,用好已簽署的自貿協定,指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任鴻斌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