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逆風!美歐對話要談“臺灣議題”,美官員聲稱:中國將更難忽視美歐的力量結合

【環球時報記者 蕭達 青木 郭媛丹 陳欣 柳玉鵬】當地時間1日,美國國務院發佈消息稱,美國副國務卿舍曼與歐盟對外行動署祕書長薩尼諾2日將在華盛頓舉行第二次“美歐中國議題對話”。雙方不但要討論包括臺灣在內的議題,還將就印太戰略進行“對錶”。不過,雖然美國務院聲稱這顯示出美歐聯合應對中國的“力量”,但會前美方高調吹風與歐方保持低調的對比,暴露出雙方的“溫度差”。“中國、美國和歐盟都是國際主要力量,三者之間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更不應該進行零和博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日表明中方態度。在中美元首視頻會晤後,兩國關係出現一些積極變化,但美方沒有放棄搞“小圈子”以及不斷挑釁的做法。有港媒2日報道稱,中美將舉行軍方高層會晤。但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目前有關兩軍領導人會晤的溝通過程並不一帆風順。因爲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兩軍高層才能舉行有意義的溝通對話,而美方近期的明顯挑釁行爲在一定程度上對會晤計劃形成干擾。

美使勁爲對話造勢

這是今年以來美歐就中國問題第二次舉行高層會晤。美國彭博社2日稱,美歐官員將在這次對話中討論如何聯合應對日益強硬的中國。他們打算在關鍵問題上找到共同點,讓北京更難忽視這些問題。美國官員聲稱,“與美國單獨施加的壓力相比,中國將更難以忽視美國和歐盟的力量結合”。

美國國務院高官1日專門爲此事召開背景簡報會。路透社報道說,據介紹,此次對話將聚焦於雙邊重點合作領域,包括經濟、科技、人權、假信息與安全等。雙方也會討論如何在利益重疊之處,與中國尋求“以結果爲導向”的合作。“當然,臺灣將是此次對話的主題之一。”一名匿名美國官員稱,美歐過去幾個月都在關注立陶宛與臺灣的互動,北京對立陶宛的“經濟脅迫”是當前跨大西洋對話的重點之一。

美國國務院官員在簡報會上透露,雙方會晤的重點還將包括預估美國即將出臺的印太戰略,以便更好地與布魯塞爾最近發佈的印太戰略保持一致。美國國會山網站稱,在“美歐中國議題對話”之後,舍曼與薩尼諾緊接着將在3日就印太地區議題舉行高級別磋商。

上述美國官員說,預計會晤後將發表一份聯合聲明,聲明將是“強有力的”,重點關注美國和歐盟之間的團結,並指出中國帶來的挑戰,“涉及的議題將比5月發表的第一份聯合聲明更廣泛、更詳細”。

美國官員聲稱,本次對話的聲明將“反映美國和歐盟看待中國的觀點日益趨同。這也表明,在與中國競爭之際,我們重建聯盟和夥伴關係的方法是有效的”。然而,《環球時報》記者2日查閱各大歐洲媒體網站並搜索關鍵詞,發現與美國大張旗鼓地爲此次會議吹風造勢不同,歐洲關注這一話題的媒體並不多,相關官員更是保持低調。

汪文斌2日回應此事時說,中方敦促有關方面摒棄“冷戰”思維,堅持開放合作、對話協商,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爲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以意識形態劃線、搞“小圈子”的做法不利於世界和平穩定,損人害己,得不償失。

跨大西洋“趨同”,能有多“強有力”

有分析認爲,在美國的“盟友外交”下,歐洲的對華政策正在向美國靠攏。德國新聞電視臺2日稱,德國候任外長貝爾伯克說,將採取更強硬的對華政策,並與美國合作,在歐盟內統一對華立場。而在默克爾執政期間,歐盟的對華政策以經濟合作爲主導。1日,歐盟委員會還正式公佈歐盟“全球門戶”計劃,未來將投入高達3000億歐元用於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

“中方歡迎一切幫助發展中國家建設基礎設施、促進共同發展的倡議。”汪文斌2日表示,中方同時認爲,不同相關倡議之間不應是相互替代、相互排斥的關係,而應提倡兼容幷蓄、溝通協調,形成合力。他說:“中歐雙方在互聯互通大方向上有着諸多共識,完全可以形成互補,共同促進各國之間的互聯互通和全球可持續發展。”

美國《外交學者》評論稱,歐盟對中國的態度變得更加強硬。然而,這種跨大西洋的“趨同”,可能更多地與對華關係的語言有關,在實質問題上共識卻較少。說實話,跨大西洋的紐帶已今非昔比。在特朗普時代,它已經被傷筋動骨,拜登還沒能完全恢復它。美軍從阿富汗撤退時,歐洲人感到他們被美國搞得措手不及。“奧庫斯”協議令法國憤怒,拜登和馬克龍的爭吵不會在一夜之間被遺忘。更重要的是,美國兩黨一致同意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但歐盟在這方面要分裂得多。時間會告訴我們,美歐對中國的態度“趨同”到底有多深,以及這兩個跨大西洋夥伴是否更多地是在談論,而不是共同行動。

美給美中溝通管道“添堵”

2日,另一條有關中美之間的消息引起媒體關注。香港《南華早報》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刊發獨家報道稱,在上個月中美元首舉行視頻會晤後,兩軍已經開始討論軍方高層舉行會晤的可能性。報道說,對話的形式和細節尚未敲定,雙方正考慮於明年1月初舉行電話或視頻會晤,“因爲都認爲戰略穩定是首要任務”。

《南華早報》稱,中美是在圍繞臺灣問題的緊張上升以及高超音速武器軍備競賽加劇的背景下,準備舉行軍方高層會晤的。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軍控可能是會談的主要議題之一,但中國已明確不會在雙邊基礎上與美國討論軍控問題。

中方沒有發佈任何有關中美軍方高層會談的消息。目前,美方也沒有對上述報道作出回應。在中美元首視頻會晤後,中國國防部曾就“對發展中美兩軍關係有何期許”表態說,中方重視發展兩軍關係,願與美方保持交流合作。但中方對發展兩軍關係是有原則的,那就是中方的主權、尊嚴和核心利益不容侵犯。特別是在臺灣問題上,中方沒有任何妥協的空間,美方不應抱有任何幻想。     

一名軍事專家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中美之間都有溝通交流的需求,尤其是兩軍進行風險管控,相比較而言美方需求更爲急迫。中方認爲,美方不能一方面要和中方談合作,另一方面又進行挑釁。可以看到,在兩國元首視頻會晤後,美方仍搞了不少小動作,這些挑釁行爲會干擾兩軍高層會晤計劃。

就在當地時間1日,美國女陸軍部長沃姆斯一邊說“美中打開溝通渠道非常重要”“我們不尋求第二次冷戰”,一面聲稱最好的策略是“確保美國的威懾力足夠強大”。當天在華盛頓智庫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線上活動中,她稱美軍正尋求擴大在東南亞的通道和基地部署以遏制中國。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俄全球安全研究所所長斯米爾諾夫的話說,沃姆斯的言論充滿挑釁,美國似乎在試探中國對美在周邊逾越紅線的反應。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助理研究員卓華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近兩年中美在現實層面的危機管控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因爲美方將中美關係置於“競爭”的認知下,將危機管控當作危機觸發後的救急行爲,既沒有認識到危機管控的關鍵在於預防危機,也沒有意識到這種觀念可能導致危機螺旋式上升乃至失控。而且,美方將危機管控議程與雙邊關係原則截然分離,中方則認爲相互尊重是管控分歧的首要原則。比如美方在涉臺問題上不斷挑釁的做法,就嚴重製約了中美建立有效的危機管控機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