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1月份房企融资明显回暖,发行规模增55.6%,年底仍有800亿债务到期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凯旋 李未来 北京报道

近期,中央层面不断释放放松房企融资的信号,成都也发文表示要协调金融机构增加房地产信贷投放额度。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份,房企融资明显回暖,整体发行规模约为473亿元,环比增加55.6%。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此前个别房企出现美元债违约事件,房企海外信用下滑,尚未完全修复。目前,境内融资仍是房企主要融资渠道,且国企和央企是主要发债主体。12月份是房企的集中偿债期,预计有800亿元债务到期,偿债压力仍大。

房企融资有所回暖

在经过了近半年寒冬之后,房企融资终于出现回暖的迹象。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11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规模累计约8466亿元,相比较2020年同期下降19%,规模减少1990亿元。其中,2021年11月份,房企境内外债券共发行48笔,相比较10月份增加17笔。发行规模约为473亿元,环比增加55.6%,同比减少43.4%。

“政府端积极信号显效,境内融资规模环比出现修复性上涨。”贝壳研究院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不过,贝壳研究院方面认为,尽管11月份的融资规模出现反弹,但临近年末,预计2021年房企发债规模将回落至万亿元之下。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11月份,房企境外债仅发行2笔,发债规模为2.58亿元,发债数量与规模同为年内单月最小值。此前,个别房企出现的美元债违约事件使得资本市场对房企的信用预期下滑,房企美元债发行难度也同步有所增加。

贝壳研究院方面预测,境外美元债市场低预期持续,内房企暴雷影响与信用下调危机仍然在发酵,结合年末房企美元债余额不足,2021年12月份境外债预计维持低温状态,发行境内债仍是房企目前主要的融资方式。

国企央企成主要发债主体

11月11日,保利发展成功发行2021年度第四期中期票据,发行金额为20亿元,融资工具期限为5年。保利发展成功进行了银行间发债给行业带来了信心。另外,在发债前两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曾举办座谈会。据悉,银行等机构将通过债券投资等方式为房企充裕资金。

在保利发展完成“破冰”之后,不少企业跟进。据不完全统计,自11月10日以来,共有25家房企及城投企业宣布在银行间市场融资,涉及金额达到287.8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房企发债也有明显的结构性变化。在11月份的46笔境内债中,发行主体主要为央企或者地方型国有企业。

11月23日,保利发展再度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拟发行总额不超过98亿元的债券,期限不超过10年。此外,募集资金拟用于偿还有息债务、补充流动资金以及项目建设等。同时,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也将发行不超过50亿元的境内债券,且其中部分债券将于深交所上市,募集资金则拟全部用于偿还公司债务。

不过,尽管11月份房企融资出现回暖,但是相比较往年的融资规模仍有非常大的差距。一家民营企业的房企内部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政策层面已经多次放出放松房企融资的信号,但目前融资仍有难度,银行等机构依然“忌惮”此前房地产行业出现的负面事件,市场得到完全修复需要一段时间。

年底800亿债务到期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临近年底,不少新房项目推出了各式营销活动,以求能够加大销售,快速回款。11月份房企融资出现回暖,但房企资金压力仍大,四季度是房企还债的集中期。

贝壳研究院方面预计,2021年12月份,房企到期债务规模维持在800亿元,偿债压力仍大,许多企业将会加速出清存货,或者延续“以价换量”的策略。不过,随着行业暴雷现象时有发生,房企也在积极自救,维护企业信用。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出现暴雷的3家中大型房企已经接连披露了相关的资金议案,违约债券成功得到展期或者得到要约交换。同时,包括中国金茂等在内的多家房企提前赎回公司债券,提振投资者信心。

上述房企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行业个别企业出现负面事件,带动整个行业信用走低,然后融资难度增加,这是一个连锁反应。融资规模上不去,企业现金流不足,也很难再拿地开发项目。”

而在密集偿债期,房地产行业迎来了今年最后一次集中供地。从已经落幕的部分城市来看,尽管下调了拿地门槛,多宗地块流拍现象也仍有出现。目前,国企央企是拿地的主力军,民企拿地规模则明显下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