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智库21世纪资管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在调研了众多的银行信用卡机构、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分析了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消费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原则,即客户适当性原则、价格合理性原则、信息透明性原则、隐私保护性原则、产品创新性原则,并相应给出了政策建议。

1、 客户适当性原则 : 合理借贷,警惕过度负债

2020 年底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多次提示过度负债、借贷营销给金融消费者带来的风险。去年 12 月 29 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指出一些网络平台为获取海量客户,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信用卡等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的现象。一些网络平台甚至利用“土味”“奇葩”广告吸引流量,套取客户信息。

今年 2 月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再次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警惕过度借贷营销。利用大数据精准营销,各种贷款广告诱导借贷,有的机构甚至给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低收入人群等过度放贷,后进行暴力催收,针对借款人亲属朋友进行催收,引发了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

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合理借贷,既有助于避免过度借贷给消费者带来沉重的利息负担、还款负担,影响消费者正常生活,同时有助于贷款机构降低贷款风险,实现借款客户和机构共同可持续发展。

警惕过度借贷也成为今年消费金融公司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的重点。今年 315 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包括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海尔消费金融公司、华融消费金融公司、盛银消费金融公司等多家消费者金融公司将理性消费、警惕过度借贷作为宣传的重点。

为抓取非法金融广告线索,人民银行研究开发了“互联网金融广告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和“金融广告随手拍”微信小程序,搭建起金融广告治理的“天罗地网”。

2、价格合理性原则 : 寻求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的平衡点

只有全面推动、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才能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为了加强消费者保护,近几年监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消费金融公司也在努力探索兼顾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价格合理性原则要求消金机构不以单一暴利为目标,在金融机构财务可持续与客户承受能力之间取得平衡,监管、机构、市场各方努力降低各类成本。消金行业个别乱象,不仅阻碍了行业的发展,也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较大侵害,为了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监管部门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8 月,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对属地内消费金融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将个人贷款利率全面控制在 24% 以内,并设置了过渡期进行调整。此次窗口指导要求的利率口径为 IRR(内部收益率),而并非通常所说的 APR(年化收益率)。

尽管消费金融公司此前对于利率调整已采取了一定准备,但也有受访机构表示,其仍将面临利润下滑、成本控制等多重压力。而在减费让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贷款利率下行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对此,智库建议消费金融公司应告别传统的“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粗放经营模式,同时提升自身在获客、风控等方面的自营能力,从而增加收益。

同时,可以看出此次指导意在促使金融机构体现社会责任感,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中长期来看,在资本回报率趋势降低的背景下,市场利率下行趋势是比较明确的,低利率环境仍是大方向,并将带来包括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融资成本下行,利于行业和公司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

3、信息透明性原则 : 明示利率与风险

2021 年 3 月 31 日,央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1〕第 3 号》。公告称,为维护贷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

此前部分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展业过程中不披露、少披露贷款利率或存在诱导或误导消费者,尤其是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导致消费金融投诉居高不下,很多借款人在借款时不知道贷款实际年化利率,未意识到利率利息高。等到发现利息利率超出预期时容易引发投诉和纠纷。

央行此次要求金融放贷机构在贷款合同、贷款宣传窗口等环节明确公示贷款年利率,极大地提高了贷款利率信息的透明度,使放贷金融机构无漏洞可钻,贷款消费者可以明明白白地了解贷款利率情况,让贷款利率置于贷款消费者和公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堵塞贷款利率监管的盲区,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减少纠纷。

为更好化解金融纠纷,人民银行组织开发建设了金融消费者投诉数据统计监测分析系统、中国金融消费纠纷调解网在线网络调解平台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信息管理系统,促进金融消费者投诉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

据智库研究,在 3 月 31 日,央行发布要求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之后,美团借钱、饿了么三方借款产品目录,包括省呗、国美易卡、拍拍贷、翼支付、还呗、苏宁任性贷、度小满等都及时公示了年化利率。但也有部分还存在问题,比如好分期、宜享花任性贷,不激活就看不到年化利率。

4、隐私保护性原则 : 保证消费者数据安全

除了对外宣传消保知识外,为更好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2020 年一些消费金融公司还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的隐私保护,将消保工作进一步嵌入产品研发、数据安全、营销宣传、风险评估、催收管理等业务流程中。从顶层设计、资源投入、制度基础、机制执行等方面全面强化消费者个人数据安全保护,并将此理念贯穿到服务的全流程当中。

比如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完善消保组织架构,将消保工作纳入董事会、战略发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高级管理层、消费者权益保护事务委员会的议事日程。兴业消费金融则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从总体规划上指导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同时,兴业消费金融还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负责相关工作的具体组织及落地执行,从而在组织架构上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专业化能力和规范化水平。

兴业消费金融还通过区块链存证业务等赋能消费者数据安全保护。区块链可以让用户保留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权:首先,区块链上独立的身份可以有效保护好用户的隐私;其次,分布式存储的方式能够有效抵御外部的攻击;最后,区块链上的交易数据对所有用户都是开放和透明的,便于个人紧密追踪自身数据的使用情况,从而加强对个人信息的监控。兴业消费金融就利用区块链多方协作、难以篡改的分布式特征,建立区块链存证系统,将用户借贷的核心要素上链,最大程度上保护了贷款者的个人隐私,同时减轻了其金融案件纠纷中举证压力,从而更好地保护了消费者的数据安全,并降低客户投诉率。

5、产品服务普惠性原则 : 探客户新需求,与客户共成长

消费金融肩负普惠金融重任,重点服务对象为“长尾群体”,其特征是抗风险能力弱、资信水平不高、相对贫困、缺乏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等。

开展消费金融服务既要注重财务绩效,也要兼顾社会绩效,提高客户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消费金融机构以客户保护作为基本服务准则,针对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广泛利用技术手段,积极借鉴国内外行业经验,打造需求导向的专属产品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效,让他们从被金融排斥到被金融包容;同时做到“授人以渔”,在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确保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对低收入和弱势群体有真正的帮助,有真正的价值,最终实现客户和机构共同可持续发展。

以助学贷款为例,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有普惠性质,教育资源相对公平化,但供给子女完成高等教育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开销。2020 年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教财〔2020〕4 号)对助学贷款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进一步加大了对贫困学生就学的帮扶力度。

而国家助学贷款也未必能覆盖大学生的所有开销,尤其是生活开销。据调研,大多数大学生在校四年的开支达 10 万到 15 万元,约六成的受访者表示以上开支对其家庭造成了经济压力。国家助学贷款虽已做到“应贷尽贷”,但对于公办高校的部分专业以及民办高校来说仍有较大缺口,特别是对于部分家庭年收入在 4 万元以下的大学生家庭来说,贷款融资需求十分突出。因此,这部分需求需要另一种相对稳妥的模式——正规持牌金融机构的商业贷款提供支持。

银保监会鼓励持牌金融机构开发创新产品满足大学生合理借贷需求,并要求各高校要配合银行业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发手续便捷、利率合理、风险可控的高校助学、培训、创业等金融产品。

在充分研究了美、英等国的助学贷款模式后,持牌金融机构兴业消费金融参考美国助学贷款中的“家长贷款”模式,基于现有的家庭消费贷款产品体系推出了“兴才计划”高等教育贷款产品。

“兴才计划 ”创新贷款模式,基于防范学生非理性消费的考虑,采取了家长申请的模式,对资金用途实施全程监控,以避免大学生自制力差过度借贷,同时也落实了第一还款人,增强了贷款的可把握性、可持续性。还款设计也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成长周期和对“缓冲期”的需求,“兴才计划”贷款期限长达 20 年,在校期间及毕业后五年内只需还利息,给大学生提供一个“缓冲期”。目前,2019 年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均低保分别为每月 437元和 617 元,以大一新生家庭 4 年贷款 5 万元为例,即使依靠父母一个人的低保收入也能供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兴才计划”还通过人性化的设计给予超长的“冷静期”,允许借款人在贷款核准后 90 天内可无条件退贷,利息全额返还。这也是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目前已推出的无条件退贷政策中周期最长的,充分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区别于针对贫困生的助学贷款,“兴才计划”面向所有大学生家庭,通过个性化产品设计和创新在理性借贷范围内满足大学生群体必要的学习、生活开销,充分体现了金融助力教育的普惠性。“兴才计划”项目推出以来,已帮助超过25000 个大学生渡过难关,顺利入学。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