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言]

12月2日,筆者摘下耳機時,看到窗外夜幕早已降臨。

筆者在日本“國際亞洲共同體學會”年會上,需要壓軸發言,自然也就認真地聽了全天大會的所有發言。臺灣問題本來並不是會議的中心議題,但前一天(12月1日),原首相安倍晉三通過視頻參加和中國臺灣的相關會議時,談到“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成了這天年會上的熱點,參會的人做了一些評論。

安倍通過視頻參加會議的現場圖片(圖/臺灣中時新聞網)

剛剛從電腦上拔下耳機插頭,手機就響了。一位給內閣做了幾十年外交政策建言的日本朋友,打來了國際電話。

“日本在臺灣問題上的態度本來是清晰的,但這些年開始走模糊路線,現在安倍公開談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該是再度讓日本在臺灣問題上的態度清晰起來了。”從東京打來的電話,顯然認爲白天會議上專家學者們的議論沒有說到點子上。

“外交部部長助理華春瑩昨晚(12月1日晚)緊急約見了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中國媒體報道稱,她就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發表涉華錯誤言論提出了嚴正交涉,中日關係再度緊張了起來。”筆者把北京的情況在電話裏簡單說了一下。

“是呀。安倍作爲以外交爲特長的政治家,選擇這個時候談臺灣有事,既能表明日本在臺灣問題上不再模糊,又能給岸田(文雄)內閣、林(芳正)外務大臣添亂。”電話對方談的“添亂”,確實是參加學會的學者在討論時沒有談及的內容。

岸田內閣的成立,結束了2000年以後安倍麾下的清和會對自民黨政治的壟斷。自民黨另一個派閥宏池會,其會長現在是內閣總理,其派閥的重要人物林芳正曾經做過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國。

如果僅因爲這些,就期待中日關係在兩國就要迎來邦交正常化50週年的時候有所修復,可能期望過高。實際上,不論是小泉純一郎連年正式參拜靖國神社,還是安倍時期調整臺灣戰略,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聯合聲明中的這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重申: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的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在今天的日本早被遺忘。

日本在臺灣問題上對中國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在經過戰略模糊後,已經走到了相反的一面,日本在軍事方面已經爲參與臺海問題做了新的準備。

“有事”的戰爭含義

“有事”一詞在現代漢語中的含義和歷史上這個詞的原本含義,在側重點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日語中基本上還是使用古代中文的“用兵”“軍事”的原意。

12月1日,安倍晉三參加臺灣民間智庫“國策研究院”論壇時,通過視頻的方式做了主旨演講——“新時代的日臺關係”。

安倍參加臺灣相關的視頻會議截圖

“‘尖閣諸島’(中國的釣魚島羣島)、與那國島和臺灣很近。武力進攻臺灣就會對日本引發重大危機。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安倍任首相期間,儘可能不接觸臺灣方面的人員,但現在可以口無遮攔,圖窮匕見。

當參會的臺灣學者問到林芳正外務大臣訪華一事時,安倍回答:“日中關係十分重要,需要進行外長間的對話,但據我所知訪華一事還什麼也沒定。”作爲曾經竭力阻止林出任外務大臣的人,安倍這句話給人的感覺是,沒有自己的指令,其他人想在中日關係的改善上做出點什麼,那肯定會讓他一事無成。

對臺灣方面的心情,安倍非常關照,“日本對中國該說的就得說,這樣才能發展日中關係。同時,使用對區域和平與穩定有益的形式,推進我們的工作。”說白了,日本發展和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會損傷臺灣方面的利益。

如果中國武力解放臺灣,安倍認爲這“將影響世界經濟,讓中國受到損傷。我們在充分顯示經濟力量、軍事力量方面的決心的同時,要讓中國知道如果以本國利益爲重的話,必須讓‘中臺’(大陸與臺灣)關係保持和平。”

就臺灣加入CPTPP一事,安倍明確表示:“支持臺灣參加,臺灣有十二分資格。”而且在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的資格問題上,安倍認爲“臺灣應該拿到相應的發言權”。

安倍的這番發言,不但表明了在軍事方面要使用日本的力量,而且會通過日美軍事同盟來保衛臺灣;在國際組織等方面,通過擴大中國個別地方政府的參與程度,實現其分裂中國的目的昭然紙上。他脫口而出的“有事”一詞,有着軍事、經濟等方面的準備,分裂中國的用意十分突出。

很多時候在日本國內選舉的演講會上,日本政客在回答本國媒體的外交提問時會信口開河,對自己的言論不負任何責任;但在和日本之外的地方舉辦的討論會上,日本政客在發言時還是比較謹慎的。儘管安倍這次沒有直接談對華發動戰爭,但通過“有事”一詞,有意要實現威懾一些國家、從而振奮某些團體的目的。

在軍事上,日本也確實做了相當多的準備。

在中國門口,日本霍霍磨刀

日本政治、外交、軍事等領域不是筆者的專攻,僅僅看過一些報道,對其中部分內容留下了一點印象;經常參加各種學術討論會,耳聞一些中日學者、官員的言論。在筆者看來,真的打一場戰爭,尤其是主動攻擊某個在人口要素、經濟實力、軍事準備等方面大大超過自己的鄰國時,更不是不負責任的政治家、道德低下的媒體人簡單說說的事。

發動戰爭需要戰前對國家周邊形勢做出判斷。日本如何判斷今天其周邊的國際形勢、將要採取哪些應對方式,有幾篇文章給筆者留下了較爲深刻的記憶。

2021年6月11日,《朝日新聞》發表了一篇專訪原陸上幕僚副長、負責九州沖繩防衛的西部方面總監番匠幸一郎的文章。番匠認爲,今天的日本正處於“日清戰爭的前夜”。日本人說的“日清戰爭”就是指1894年的甲午戰爭。他說,“強大的清帝國、圖謀進入東方的帝政俄國及不穩定的朝鮮半島,現在幾乎重現了當時的狀況,我們不能對現狀樂觀。”

番匠幸一郎(資料圖)

日本給人的感覺是,正在進入戰爭的前夜。今天的日本,政治沉鬱、經濟失落三十餘年,想在國內尋找一種改革的力量已經很難。1894年,日本通過準備甲午戰爭,挑戰清王朝在東亞的地位,不僅獲得了臺灣的殖民權利,還基本將朝鮮半島收入囊中,爲下一步在東方打敗沙俄做了鋪墊。認爲今天的日本處於甲午戰爭前夜的話,不僅需要朝鮮半島局勢更加動亂,還要挑戰今天的中國,那麼不在臺灣問題上有所動作,就不足以動員日本國內的重要力量。

當記者問到,今天的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國,把中國設定爲假想敵國,會不會讓日本損失巨大時,番匠回答說:

“現代國家的標準在於以安全保障爲存在的基本。不能因爲有經濟就妥協,主權、領土及保衛國民生命是國之大事。法律的支配、民主主義等等是無可置疑的普遍價值,這些不能與經濟利益進行交換。”

其實並非軍人將經濟視如糞土,是戰爭能給日本社會帶來巨大變化,帶來超乎尋常的利益。甲午戰爭的成功體驗,讓今天的日本軍人依然熱血沸騰。

美國有“臺灣關係法”,通過國內法的形式處理臺灣問題;從日本媒體的報道來看,日本也在準備相關法律,以便能更加遊刃有餘。

“臺灣有事是我們不得不考慮的內容,保護我們在臺灣的兩萬僑民極爲重要。”番匠舉出了新的理由。

2020年日本防衛白皮書

從2020年日本防衛白皮書來看,在2015年以後的5年時間裏,日本在封鎖中國的第一島鏈上動作相當的多,配備了大量的部隊,做好了“有事”的準備。

12月2日筆者參加的國際亞洲共同體學會年會,一位在日本內閣從事國家安全的前官員非常有信心地談到日本在軍事情報、第一次打擊中的優勢地位。筆者覺得,今天的日本,依然有人沉浸在甲午戰爭的氣氛中,而日美軍事結盟讓日本更加有恃無恐。

日本自1972年和中國建交後,日本軍艦還沒有經過臺灣海峽去印度洋等地,“美國人總在問日本,爲什麼有使用臺灣海峽的權利卻一直不用?我覺得該使用這個權利了。”7月,英國軍艦通過臺灣海峽,前護衛艦隊司令官香田洋二立即在8月1日對日本媒體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香田洋二(資料圖)

用第一島鏈封鎖中國,在臺灣海峽做好展示日本軍事力量的準備後,2021年日本已經反覆在臺灣問題上挑戰中國底線。日本在中國門口磨刀霍霍,安倍12月1日的發言更是調整了日本在臺灣問題上的模糊戰略,讓日本的意圖清晰了起來。

12月2日,在筆者參加的學會上,曾經在日本內閣府負責國家安全的前官員自問:“如果第二波打擊到來,尤其使用導彈等武器對橫須賀、山口、沖繩等地的美軍基地、對日本軍事基地進行飽和性攻擊時,我們到底能否經得住這樣的打擊?”

會場上無人回覆。

安倍可以明確日本在臺灣問題上的態度,可以藉機攪亂岸田內閣外交,但臺灣問題的最終解決,不會因爲這些小的伎倆而受到阻礙。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不論在經濟上還是在外交及軍事層面,日本若介入臺海問題,必定滿盤皆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