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站位

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

北京有一條古老而神祕的城市軸線。它始於元朝,如“書脊”一樣,貫穿南北,形成了北京兩翼對稱,莊嚴肅穆的城市格局。這條世界上現存規模最長的城市中軸線,是歷史之軸、文化之軸、也是時空的軸線,博物的長廊。在這條軸線上,彙集了北京古代建築的精髓,蘊含着華夏文明的精彩印記,也發生了不少鮮爲人知的神祕故事,留下了至今未解的歷史懸疑。

“擇天下之中而立國, 擇國之中而立宮”。中軸線是古都北京的脊樑和靈魂,嚴謹、中庸、秩序,體現了尊卑有序的價值觀以及天人合一的信仰,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在城市建築上的反映。

中軸線申遺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是普通大衆對這條軸線的認知程度,《打開文化之門》欄目以充分挖掘廣播清淺輕鬆陪伴性強的媒體特點,深入淺出、注重趣味、將中軸線歷史文化具象化、細節化、趣味化,在傳輸知識的同時、更灌注情懷,打造輕鬆有趣有溫度的中軸線文化節目。

角度獨特

歷史照片帶聽衆回溯歷史瞬間

《打開文化之門》欄目從2021年3月開始推出“走讀中軸線之中軸線的微時光”系列節目。“中軸線的微時光,有圖有真相”,所謂“中軸線的微時光”是指從1860年開始,影像進入北京之後,留存下來大量的關於中軸線的歷史照片,這些照片上凝固下來的歷史瞬間,紀錄見證了中軸線的歷史,也串聯起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發展變化。

融媒體的意義在於網絡視聽語言的高度融合利用,爲輸出內容打通渠道。“中軸線微時光系列節目”充分利用北京廣播電視臺官方音頻客戶端“聽聽FM”,在直播中通過聽聽FM聊天室隨時在線發佈中軸線的老照片,利用主持人聽聽號展示珍貴的歷史影像,邀請北京古都學會影像專委會主任、原北京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這裏是北京》欄目總策劃、總導演李欣;北京史研究會顧問、北京市地方誌辦公室原副主任譚烈做客節目。節目通過老照片中的影像,串起中軸線上的歷史文化故事。今昔對比,回溯中軸線北的歷史文化,介紹中軸線的變遷和現狀。

呈現輕鬆

文化節目既要有品位,還要很輕鬆

“中軸線微時光”系列節目兩位常駐嘉賓是北京古都學會影像專委會主任李欣和北京史研究會顧問譚烈飛。李欣長年研究北京文化,收集整理了大量關於北京城中軸線的珍貴歷史照片,嘉賓譚烈飛多年研究北京史志。

節目製作人、主持人米夏充分發掘兩位嘉賓的專業特長,李欣從影像切入、譚烈飛以地方史志相佐證,節目維度豐富、呈現方式多樣,一改傳統文化節目高端嚴肅的樣態,以輕鬆有趣、深入淺出的展現方式,獲得了聽衆的喜愛。主持人結合嘉賓自身特點,讓兩位常駐嘉賓以“彈力組合”的人物形象出現在節目中,兩位嘉賓“相愛相殺”,主持人駕馭有度,三人互問互答、夾敘夾議,形成了輕鬆幽默的“談話場域”。節目提供的知識點確鑿可信,在保證節目品位的同時,打造了輕鬆有趣的底色。

節目先後策劃了“南中軸——前門樓子九丈九,量錯了?”、 “打卡永定門,你要看些啥?”、“永定門大脊合攏,寶盒裏放了什麼寶貝”、“中軸線的壯美,你懂嗎?”、“鐘鼓樓的時空”、“鐘鼓樓的冷知識”、“正陽門考古——中軸線鎮水獸一哥來了”、“來自天壇的神奇聲音”、“中軸線上的中軸”等系列節目,以輕鬆的視角,詮釋深遠的中軸線文化。

增強互動

線上線下聯動、增加受衆黏性

北京文藝廣播,

#走讀北京中軸線 北京文藝廣播《打開文化之門》欄目開啓北京中軸線“線下走讀式”體驗,欄目製作人、主持人米夏邀請北京古都學會影像專委會主任李欣、北京史研究會主任譚烈飛,與大學生們走讀南中軸。

視頻號

《打開文化之門》欄目特別策劃“中軸線的微時光”在完成傳統線上節目播出的同時,通過落地活動,帶聽衆實地走讀中軸線,主持人和兩位嘉賓帶領聽衆行走南中軸,打卡永定門、天橋、前門大街;行走北中軸,登景山、訪萬春亭、走前門大街、看萬寧橋和鐘鼓樓等地。

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有效地增加廣播聽衆的黏性,爲打造聽衆社羣創造了良好條件,樹立了積極向上、有情懷、有溫度的欄目品牌形象。

2021年5月,“走讀中軸線——中軸線的微時光”系列節目獲申了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基金。

↑長按二維碼收聽節目↑

中軸線上的博物館,你去過幾個?

內容來源:北京文藝廣播《打開文化之門》,頭圖來源:千圖網

編輯:子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