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京剧音乐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作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高一鸣先生因病于11月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2岁。

(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客户端)

北京文艺广播《戏迷乐》特别制作纪念专辑节目。节目选取高一鸣先生从青年时代到近些年来代表作品《智取威虎山》《曹操与杨修》《瘦马御史》《贞观盛事》等选段,既有现代戏也有新编历史剧目,还有他在京胡伴奏和演唱方面的珍贵资料《捉放曹》《乌盆记》片段等。

在王瑞芝先生家中研讨京胡演奏技法

左起:何顺信、王瑞芝、高一鸣、尤继舜

(王瑞芝先生公子王世成先生提供珍贵照片)

高一鸣,自幼酷爱京剧,七岁随陈秀华学老生戏,后改学胡琴,17岁起登台操琴,曾随赵继羹学艺,拜黎秋觉为师,曾先后为黄桂秋、迟世恭、纪玉良等京剧大家伴奏。其间又得徐兰沅、杨宝忠、王瑞芝、李慕良、贾贤英、汪本贞等京胡前辈亲炙。他博采众长,尤其多年随王瑞芝先生(京胡前辈大家,曾为言菊朋、余叔岩、孟小冬、谭富英操琴)系统学习余派颇有成就,师生情谊尤深。

高一鸣先生和老师王瑞芝先生

(王瑞芝先生公子王世成先生提供珍贵照片)

上世纪五十年代,高一鸣先生随上海市新民京剧团并入上海京剧院。二十多岁时即步入作曲领域,是现代京剧名作《智取威虎山》《龙江颂》《磐石湾》等剧的主要作曲者。又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进行唱腔创作、音乐设计和器乐编配的系统学习。

他早年作品尤其以《智取威虎山》最为知名。他在谈“深山问苦”一场戏小常宝和杨子荣的唱段时说:“我们考虑到小常宝作为一个被迫藏匿深山老林挣扎于生死线上的少女,长达八年久憋在心底的苦水,此刻似瀑飞泻,这不是一般旦行的常规板式所能胜任的。我们将内在诸因素都综合起来,创造这段【反二黄娃娃调】,它既有反二黄的苍凉、悲壮,又有【娃娃调】的刚毅、挺拔。在杨子荣接唱【西皮原板】唱腔中,我们揉进反西皮的元素,以表现杨子荣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心心相印的感情。”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照

新时期以后,高一鸣先生逐渐成为享誉全国、著作颇丰的京剧作曲大家,同时在京胡演奏伴奏、声腔教学和乐队训练等诸多方面成就显著。他创作和参加创作的代表作品有《刑场上的婚礼》《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曹操与扬修》《曹雪芹》(电视剧)《痴梦》《紫钗记》《乾隆下江南》《胡笳》《贞观盛事》《郑板桥》《桃花扇》《瘦马御史》《廉吏于成龙》等。他设计的唱腔,既不失传统韵味,又富有时代审美,特别是能和不同演员的表现特点高度贴合。他能不断地为不同行当、流派、剧团演员创作,是因为他既有深厚精湛的传统演唱伴奏功底,又有贯通中西的音乐修养。

高一鸣先生说:“京剧音乐之传统,可谓海纳百川、博大精深。西皮、二黄自不必说,其它如昆曲的、梆子的、徽调的、汉调的、民间小调的,都广泛吸收。在生、旦、净、丑各类行当之中,经过许多前辈艺术家的千锤百炼,又创出了各种流派,如不认真努力学习,又怎么写出观众喜闻乐见、优美动听的唱段来呢?除了继承、努力学习传统之外,我们还要与时俱进地发展他,激活他,赋予传统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要突破一些旧的程式,勇于创新。”

比如在他的代表作《曹操与杨修》中“加入古琴、古筝元素,让观众听得舒服而不违和”。尚长荣先生扮演的曹操第一段,唱词用的是曹操“慨当以慷”原诗,只有十六个字,高先生借用歌曲复调的手法,将唱词进行重复,对人物情绪进行着力渲染,配合主题音乐运用弹唱形式,取得了好的效果。

在米粮马商的一个小唱段中,高先生结合三个商人的地域特点,匠心独运地借鉴了川调、评弹及蒙古民歌中的有机成分,舞台气氛骤然活跃、亦庄亦谐,为较严肃的整出戏起了音乐上的调色功效,有极强的剧场效果。对于剧中有别于传统形象的曹操,高先生在创作上突破了花脸固有板式;而在杨修的方面,重点为言兴朋写了言派味道浓厚的唱腔。“休流泪”一段还借鉴了地方戏的旋律,言兴朋唱来挥洒酣畅,传情极为动人,可谓新编戏中出众的佳作。

当年,高一鸣先生曾向京剧音乐界的老夫子徐兰沅先生请教一个唱腔和伴奏的问题,徐先生向他道出一个观点:“顺就是符合了艺术规律”。“要循法则而不拘泥于法”,“顺”就是好的东西,这个想法影响了高先生几十年的艺术生涯。

在新编戏数量繁多而质量参差不齐的今天,我们研究、总结高一鸣先生的艺术经验显得尤为重要、越来越重要。为什么高先生作曲的作品往往能朗朗上口、取得好评?为什么高先生为不同艺术家设计的唱腔,往往都能起到“量身定做”的效果?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和他深厚的传统功底、踏实勤奋的艺术作风分不开,尤其和他对京剧传统演唱伴奏有深入的研究从而取得深刻的认知有着紧密的关系。

扫码收听本期节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