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京劇音樂家、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作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高一鳴先生因病於11月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2歲。

(圖片來源於央視新聞客戶端)

北京文藝廣播《戲迷樂》特別製作紀念專輯節目。節目選取高一鳴先生從青年時代到近些年來代表作品《智取威虎山》《曹操與楊修》《瘦馬御史》《貞觀盛事》等選段,既有現代戲也有新編歷史劇目,還有他在京胡伴奏和演唱方面的珍貴資料《捉放曹》《烏盆記》片段等。

在王瑞芝先生家中研討京胡演奏技法

左起:何順信、王瑞芝、高一鳴、尤繼舜

(王瑞芝先生公子王世成先生提供珍貴照片)

高一鳴,自幼酷愛京劇,七歲隨陳秀華學老生戲,後改學胡琴,17歲起登臺操琴,曾隨趙繼羹學藝,拜黎秋覺爲師,曾先後爲黃桂秋、遲世恭、紀玉良等京劇大家伴奏。其間又得徐蘭沅、楊寶忠、王瑞芝、李慕良、賈賢英、汪本貞等京胡前輩親炙。他博採衆長,尤其多年隨王瑞芝先生(京胡前輩大家,曾爲言菊朋、餘叔巖、孟小冬、譚富英操琴)系統學習餘派頗有成就,師生情誼尤深。

高一鳴先生和老師王瑞芝先生

(王瑞芝先生公子王世成先生提供珍貴照片)

上世紀五十年代,高一鳴先生隨上海市新民京劇團併入上海京劇院。二十多歲時即步入作曲領域,是現代京劇名作《智取威虎山》《龍江頌》《磐石灣》等劇的主要作曲者。又到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深造,進行唱腔創作、音樂設計和器樂編配的系統學習。

他早年作品尤其以《智取威虎山》最爲知名。他在談“深山問苦”一場戲小常寶和楊子榮的唱段時說:“我們考慮到小常寶作爲一個被迫藏匿深山老林掙扎於生死線上的少女,長達八年久憋在心底的苦水,此刻似瀑飛瀉,這不是一般旦行的常規板式所能勝任的。我們將內在諸因素都綜合起來,創造這段【反二黃娃娃調】,它既有反二黃的蒼涼、悲壯,又有【娃娃調】的剛毅、挺拔。在楊子榮接唱【西皮原板】唱腔中,我們揉進反西皮的元素,以表現楊子榮與人民羣衆血肉相連、心心相印的感情。”

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劇照

新時期以後,高一鳴先生逐漸成爲享譽全國、著作頗豐的京劇作曲大家,同時在京胡演奏伴奏、聲腔教學和樂隊訓練等諸多方面成就顯著。他創作和參加創作的代表作品有《刑場上的婚禮》《王熙鳳大鬧寧國府》《曹操與揚修》《曹雪芹》(電視劇)《癡夢》《紫釵記》《乾隆下江南》《胡笳》《貞觀盛事》《鄭板橋》《桃花扇》《瘦馬御史》《廉吏于成龍》等。他設計的唱腔,既不失傳統韻味,又富有時代審美,特別是能和不同演員的表現特點高度貼合。他能不斷地爲不同行當、流派、劇團演員創作,是因爲他既有深厚精湛的傳統演唱伴奏功底,又有貫通中西的音樂修養。

高一鳴先生說:“京劇音樂之傳統,可謂海納百川、博大精深。西皮、二黃自不必說,其它如崑曲的、梆子的、徽調的、漢調的、民間小調的,都廣泛吸收。在生、旦、淨、醜各類行當之中,經過許多前輩藝術家的千錘百煉,又創出了各種流派,如不認真努力學習,又怎麼寫出觀衆喜聞樂見、優美動聽的唱段來呢?除了繼承、努力學習傳統之外,我們還要與時俱進地發展他,激活他,賦予傳統新的生命力和時代感,要突破一些舊的程式,勇於創新。”

比如在他的代表作《曹操與楊修》中“加入古琴、古箏元素,讓觀衆聽得舒服而不違和”。尚長榮先生扮演的曹操第一段,唱詞用的是曹操“慨當以慷”原詩,只有十六個字,高先生借用歌曲復調的手法,將唱詞進行重複,對人物情緒進行着力渲染,配合主題音樂運用彈唱形式,取得了好的效果。

在米糧馬商的一個小唱段中,高先生結合三個商人的地域特點,匠心獨運地借鑑了川調、評彈及蒙古民歌中的有機成分,舞臺氣氛驟然活躍、亦莊亦諧,爲較嚴肅的整齣戲起了音樂上的調色功效,有極強的劇場效果。對於劇中有別於傳統形象的曹操,高先生在創作上突破了花臉固有板式;而在楊修的方面,重點爲言興朋寫了言派味道濃厚的唱腔。“休流淚”一段還借鑑了地方戲的旋律,言興朋唱來揮灑酣暢,傳情極爲動人,可謂新編戲中出衆的佳作。

當年,高一鳴先生曾向京劇音樂界的老夫子徐蘭沅先生請教一個唱腔和伴奏的問題,徐先生向他道出一個觀點:“順就是符合了藝術規律”。“要循法則而不拘泥於法”,“順”就是好的東西,這個想法影響了高先生幾十年的藝術生涯。

在新編戲數量繁多而質量參差不齊的今天,我們研究、總結高一鳴先生的藝術經驗顯得尤爲重要、越來越重要。爲什麼高先生作曲的作品往往能朗朗上口、取得好評?爲什麼高先生爲不同藝術家設計的唱腔,往往都能起到“量身定做”的效果?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和他深厚的傳統功底、踏實勤奮的藝術作風分不開,尤其和他對京劇傳統演唱伴奏有深入的研究從而取得深刻的認知有着緊密的關係。

掃碼收聽本期節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