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立陶宛媒体炒作:立陶宛疑被中国海关“删除”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立陶宛被中国海关系统删除了”?

12月2日,立陶宛“15分钟”新闻网的一篇报道引发外界关注。报道援引一家立陶宛木材出口商的话称,中国海关似乎已经把立陶宛从系统中移除,这导致他们的货品无法在华清关。这一消息还得到了立陶宛外交部的证实,立方扬言要寻求欧盟层面协调应对。

这家立陶宛木材出口商透露,他们的货品近日被困在了上海港口,清关遇阻,因为自12月1日起,“立陶宛已经不在中方的计算机系统中”。“当集装箱运抵港口时,客户需要向中国海关申请,支付关税并要求清关。。。。。。但我们的客户昨天携带文件到海关(办理手续)时,被告知立陶宛已被从进口国中删除。”

该出口商还称,这批遇阻的货物从立陶宛出发航行了两个月才抵达中国,他不知道还有多少货品或遭受类似的待遇。另外几名中国的代理商告诉他,除上海外,其他港口也存在货物无法清关的问题。根据该出口商的说法,当被问及“问题出在哪里”时,中国海关给出的解释是,只要有任何证据显示货物与立陶宛有关联,就无法进入中国港口。

“立陶宛被删掉了。。。。。。中国海关系统中似乎没有这样的国家。”立陶宛企业家联合会(LPK)主席杨努列维丘斯(Vidmantas Janulevičius)说,“这给出口商制造了难题,他们无法装运剩余的货物。”

在官方层面,《波罗的海时报》报道称,立陶宛外交部证实了该国出口商面临的问题。“外交部已经了解到立陶宛对华出口可能中断,我们正在同立陶宛公司联系,也正从中方收集有关限制的消息。我们还联系了欧盟委员会,寻求在欧盟层面协调反应。”

立陶宛中国贸易协会主席罗卡斯·拉德维拉维丘斯(Rokas Radvilavičius)臆测称,考虑到中国官方并未宣布对来自立陶宛的货品施加限制,这种情况不排除是“内部指示”。“中国海关限制立陶宛货物的做法合乎逻辑,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有很多,无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的,我们很容易猜到其中的原因。”

11月18日,立陶宛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仅仅一天后,立陶宛经济部长奥林·阿莫奈特(Ausrine Armonaite)对外透露称,立陶宛将与美国进出口银行签署一项6亿美元的出口信贷协议。外媒称,立陶宛是在“惹怒中方”的情况下,有望获得美国的贸易支持。除了美国,立陶宛很快又找上欧盟,索要“更多的实在支持”。

一边向欧美邀功壮胆的立陶宛,一边仍继续着对华挑衅之举。今年9月,立陶宛议会外事委员会主席吉曼塔斯·帕维利奥尼斯(Žygimantas Pavilionis)依然妄称,由于美国等国正向立陶宛提供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因此“立陶宛甚至可能会从中国的制裁中受益”,“中国认为可以迫使立陶宛改变立场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

不过这位立陶宛官员也坦承,“一些立陶宛企业在向中国出口(商品)时遇到了困难”。立陶宛国家广播电台(LRT)在报道中提到了该国乳制品加工商“vilkyškių pieninė”,报道称尽管该公司为了中国市场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已无法继续将其产品出口到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立陶宛的国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整个国家正深陷通货膨胀的泥潭。

据英国《卫报》1日报道,欧洲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欧元区上个月通胀率冲至4.9%,这是自1997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高企的能源价格和进口商品的成本被认为是通货膨胀激增的主要原因。其中,立陶宛为了应对能源成本急剧上升的危机,在9月中旬宣布供暖价格上涨30%。今年11月,立陶宛通胀率飙升至9.3%,为整个欧元区19个成员国的最高值。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