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歷時兩個多月,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首批養老理財產品終於面世,並將於下週一(12月6日)起開賣。由此,銀行、基金、保險或將開啓“三足鼎立”的養老理財產品格局。

根據銀行理財登記中心發佈的信息,目前,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和光大理財四家試點機構首批養老理財產品已成功於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中完成產品申報。

據悉,首批共4只養老理財產品均爲5年封閉期的淨值型產品,其中3只爲固收類產品,1只爲混合類產品,風險等級相對較低。投資門檻僅爲1元,單一投資者購買所有養老理財產品的上限爲300萬元。且首批4只產品僅在各家機構相應的試點城市發行。

儘管銀行發行養老理財產品仍處於初步試點階段,但這對構建我國養老保障體系意義深遠,亦爲投資者在規劃養老資產時提供了更多的可選產品。業內人士預計,試點成熟之後,有望全面推廣。

銀行的養老理財產品與普通理財有哪些不同?它又與養老基金、養老保險有何差異?

養老理財VS其他理財:期限更長、收益將更平滑

養老理財產品與其他銀行理財產品不同,不僅在產品名稱中可使用“養老”二字,在產品設計上亦需符合“養老”的特徵。

據悉,目前首批4只養老理財均爲5年封閉期的淨值型產品。儘管當前銀行理財期限越來越長,但5年期的銀行理財產品並不多。根據中國理財網發佈數據顯示,當前銀行理財新發封閉式產品加權平均期限僅爲357天。

“養老需求是中長期的需求,因此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養老理財產品也應設有較長的封閉期,這意味着機構可投資一些長期資產以提高產品總體收益率。”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在資管新規之下,銀行理財產品已無法通過此前“期限錯配”的方式來提高產品的收益率,但短久期的資產往往收益率較低,短期理財通常只能靠投資風險較大的權益類資產保持較高收益。如果封閉期較長,銀行理財則可投資一些風險較低且收益較好的長期資產,理財子公司對產品的運作空間亦將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4只養老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普遍偏低。其中,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推出的養老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均爲R2級,適合於中低風險的投資者投資;工銀理財略高爲R3級,適用於適合於平衡型、成長型、進取型有經驗的投資者投資。但從收益率上看,首批養老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普遍高於當前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其中,工銀理財養老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爲5%到7%,建信理財和招銀理財爲5.8%到8%,光大理財爲5.8%。

不僅業績比較基準普遍較高,相較於其他銀行理財產品而言,養老理財還更加穩健。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養老產品都設置了風險準備金、平滑基金、減值準備“三合一”的保障機制。

建信理財表示,養老理財按照產品管理費收入的20%比例計提風險準備金並進行單獨管理,將超額收益部分按照一定比例納入平滑基金,專項用於合理平滑養老理財產品收益,充分計提減值準備和風險資本,多重風控保障,力求更穩健的投資收益。

工銀理財亦表示,該公司推出的養老理財產品的風險準備金將按照產品固定管理費的20%計提,這比一般理財產品計提10%的比例要高,並按照產品投資資產的0.5%附加風險資本。同時設置了平滑基金,“削峯填谷”降低淨值波動。

北京財富管理協會副主任李偉慶認爲,這些措施可以在市場波動較大時平滑養老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避免投資者因波動而產生恐慌情緒。不過,從試點產品來看,養老理財投資的標的普遍風險不高,預計短期內該機制啓動的可能性不大,但隨着養老理財日漸成熟,底層資產日益多元化,該機制或將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相較於其他銀行理財產品,養老理財還設置了提前贖回機制和分紅機制。招銀理財表示,該公司推出的養老理財產品,一方面增設分紅安排,產品成立滿半年後可按季度分紅;另一方面,針對投資者罹患重疾等特殊情形,設置了提前贖回安排。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由於投資期限較長,銀行理財子如此安排,可以彌補期限較長所帶來的流動性較差等問題。同時,他預計購買相關理財產品的人羣或以中老年人爲主,他們急需用錢的可能性相對較大,這也體現了“養老”特色。

養老理財VS其他養老產品:各有優勢

在養老理財產品出現之前,養老保險與養老基金已率先進入了養老理財市場,並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和穩定的客戶羣。那麼養老理財產品與之相比,會更有優勢嗎?

有業內人士表示,三類產品各有優勢,但養老理財產品相較於養老保險產品,期限較短且收益率較高;而相對於養老基金則更加穩健,投資標的更豐富。

首批4只養老理財產品中,工銀理財、建信理財和招銀理財發行的均爲固收類產品,採取了固定比例投資組合保險策略(CPPI)。僅光大理財的首隻養老理財產品爲混合類產品,擬投資於債券、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股票多頭、量化中性策略類資產、資管產品等。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CPPI策略中,保本是目標。以工銀理財爲例,其投資策略是以產品投資的固定收益類資產未來的票息收益作爲權益資產的投資上限。在戰術上,固定收益類資產作爲打底資產投資比例不低於80%,將更加註重把控信用風險,提升安全邊際;權益資產方面,比例上限不超過20%,注重精選符合國家重大戰略,受益於長期增長邏輯的行業,分享優質企業長期成長紅利。

“從總體上看,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推出的養老理財產品比養老基金相對較低。”李偉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多數養老基金產品在權益類方面的佔比略高於以固收類爲主的養老理財產品。與此同時,養老基金產品普遍未設有平滑基金等機制。不過,養老基金在收益方面則相對較高,一些運作較好的養老基金年化收益率可達10%以上。

另有保險人士介紹,當前針對養老,保險產品主要以保障爲主。近年來,商業保險機構青睞向市場供給“年金+萬能險”產品組合,年金主要通過長期持有的方式幫助客戶穿越經濟週期波動,“萬能險”則可實現財富的持續增值。從總體上看,險資對外投資的風險偏好較低,但各家保險公司投資策略不同,因此養老保險產品組合的年化收益亦有不同,平均收益在4%—5%之間,收益競爭力有限。

而在投資期限上,養老基金的靈活度最高,養老理財次之,保險的投資期限最長。其中,年金甚至會鎖定幾十年,但會約定在一定年齡後按年得到穩定、持續的特定金額資金作爲現金流補充。此外,保險機構還會提供一些增值服務,如健康管理、醫療綠色通道服務等。

而養老基金產品可分爲“目標時間策略”和“目標風險策略”兩類,目標時間策略即基金公司會設定投資時間,通常爲2年、3年及5年;而“目標風險策略”通常不設有投資時間限制,但會設定年化的投資收益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表示,未來養老理財產品也將採用“目標時間策略”和“目標風險策略”。有業內人士認爲,這意味着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投資標的和投資期限上將有更多的變化。

作爲“後來者”,銀行要如何在養老理財市場搶佔一席之地?曾剛認爲,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需要藉助各方力量,建立起養老的生態體系,並用多元化、綜合化的服務來發展養老市場。

對於投資者如何選擇養老產品,曾剛表示,各類機構的養老產品的側重點和特點各不相同,因此投資者需要先確定自己是否有養老需求以及對養老有怎樣的規劃,再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選擇不同機構的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