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醫保談判4年減負2000億元,新上市創新藥“跑步”進醫保

作者:郭晉暉    

更好與新藥審批工作銜接,實現藥品審批與醫保評審“無縫銜接”。

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已連續4年開展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在前三年減負1700億元的基礎上,今年的醫保談判預計在2022年可再爲患者減負超過300億元,四年累計減負將達到2000億元。

12月3日,國家醫保局對2021年醫保目錄的相關政策解讀中稱,在今年的調整過程中,新增的74種藥品預計2022年增加的基金支出,與目錄內藥品降價等騰出的基金空間基本相當。因此,從總體上看,近期不會明顯增加基金支出。從患者負擔情況看,與原市場價格相比,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本次談判預計2022年可累計爲患者減負超過300億元。

從今年談判結果看,最終94種藥品(目錄外67種,目錄內27種)談判成功,總體成功率80.34%。目錄外67種藥品平均降價61.71%。

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近日發佈的《中國醫保藥品管理改革進展與成效藍皮書》(下稱《藍皮書》)稱,2018年~2020年這三年,談判藥品平均降幅分別爲56.7%、60.7%和53.8%。初步估算,與談判前市場價格相比,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累計爲患者減負近1700億元,受益患者達1億人次。

4年來的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累計將507個藥品新增進入全國醫保支付範圍,同時將一批“神藥”、“殭屍藥”調出目錄,引領藥品使用端發生深刻變化。

醫保目錄調整在減輕患者負擔的同時,也將“鼓勵創新”作爲一個重要原則,可以說,醫保目錄國家談判打開了創新藥跑步進醫保的大門。《藍皮書》稱,創新藥進入醫保速度加快,週期大幅縮短,患者可及性明顯提高。通過集中帶量採購和目錄准入談判的“組合拳”,顯著降低了羣衆用藥負擔。從時間來看,2017年新藥從上市到進入醫保要花4年至9年不等,2019年縮短至1年至8年,2020年進一步壓縮至0.5年至5年。

國家醫保局對2021年醫保目錄的相關政策解讀中也提到,今年設定目錄外藥品申報條件的主要考慮,包括了更好與新藥審批工作銜接、實現藥品審批與醫保評審“無縫銜接”、體現鼓勵創新的導向這些因素。

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教授劉國恩在3日舉行的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16年1月1日到今年6月30日期間上市的藥品有174種,其中,新上市的藥品高達161種,比例高達93%;通過談判新增67個,66個爲過去五年內上市品種(2020年新增96個品種,其中五年內新上市品種68個),其中,27個創新藥物實現當年上市、當年進醫保的進度;23個國家重大新藥創制藥品進入談判環節,其中,22個藥品談判成功。

羅氏製藥中國五款創新藥在醫保目錄之中,其中,剛上市的流感創新藥速福達®(瑪巴洛沙韋)和新一代抗CD20單抗佳羅華®(奧妥珠單抗),是首次通過談判納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這兩款藥均是今年獲批。速福達®(瑪巴洛沙韋)是近20年來獲批治療流感的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單劑量口服藥物,是FDA批准的首個具有創新作用機制的抗流感藥物,於2021年4月在中國獲批。佳羅華®(奧妥珠單抗)是全球首個經基化改造的Ⅱ型人源化抗CD20 單克隆抗體,於2021年6月在中國獲批,佳羅華®在獲批5個月後,就成功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許潔教授表示,高效創新抗流感藥物在國內獲批上市8個月後即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在大大減輕患者經濟負擔的同時,也將發揮出創新藥物在疾病防控方面的作用和價值。

2021年國家醫保談判藥品基金測算專家組組長鄭傑對第一財經表示,重大創新藥品和兒童用藥、罕見病用藥、婦科用藥、新冠肺炎相關治療用藥等符合政策導向的藥品一樣,在基金測算中都是加分項。

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副院長石遠凱表示,國家醫保局在目錄調整過程中,瞄準重大疾病治療用藥需求,及時將一大批新上市的藥品納入醫保。2021年醫保目錄新增的藥品中,腫瘤用藥達18種,覆蓋了肺癌、淋巴瘤、乳腺癌、肝癌、胃癌、骨髓瘤、 前列腺癌和神經內分泌瘤等領域。

以國產新藥伏美替尼爲例,該藥於2021年3月被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屬於三代EGFR TKI(表皮生長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目前,國內上市的三代EGFR TKI包括奧希替尼、阿美替尼、 伏美替尼,其中,奧希替尼和阿美替尼都已進入醫保目錄,伏美替尼此次進入醫保目錄讓肺癌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療選擇,對於降低患者的治療費用負擔有很大幫助。

石遠凱表示,目錄准入談判已經成爲引導藥品降價的重要手段,天價藥降爲平民價纔可以進醫保。從腫瘤藥品看,今年談判新增的腫瘤藥品,平均降幅爲64.88%,超過平均水平。達雷妥尤單抗注射液等年治療費用超過100萬元的“天價藥”,經談判全部降至30萬元以下。這些“天價藥”自身降價,加上醫保報銷,患者家庭的負擔水平顯著下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