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房企信用風險上升 銀行信託貸款遇險 來源: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秦玉芳 廣州報道

隨着房地產企業信用風險上升,地產類信託貸款風險也在加劇。由於信託產品認購資金多來源於銀行理財資金,存量資管信託計劃投資風險事件頻發,使得銀行客戶投資地產類信託產品的兌付問題備受關注。

銀行業務人士透露,此前受集中度監管及銀行內部合規操作等影響,不少銀行通過認購信託等資管產品的債權投資,爲合作的房企客戶提供融資支持;隨着近兩年大中型房企風險上升,一些銀行在房地產領域債權投資資產的風險也在上升。

信託放貸10億元逾期

中國裁判文書網近日披露的一份判決書顯示,2017年泰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收購北京科技園建設(集團)23.32%的股權,某銀行因內部合規要求,通過信託計劃的方式向其發放貸款10.4億元。根據借款合同,該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借款期限5年。

爲起到擔保的作用,保障作爲優先級委託人的銀行能夠優先退出、符合銀行的形式合規要求,北京泰禾作爲泰禾股份的孫公司,被要求作爲信託計劃劣後級委託人,認購信託單位7.09億份。

2020年7月,泰禾股份因未支付季度利息被信託公司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其所持北京科技園建設(集團)26.43%的股權被法院凍結,凍結期限爲三年。

某股份制銀行對公業務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這類信託計劃實際上是銀行通過信託渠道向企業發放的貸款,屬於表外業務。有些企業因自身資質不足或融資項目不符合監管要求,很難從銀行申請到貸款,便藉助信託渠道成立信託計劃的結構性融資產品,將其賣給銀行。“銀行一般作爲優先級投資人認購信託份額,融資企業還要出資作爲劣後級投資人認購一定份額以做擔保,否則風險太高銀行是很難通過認購審批的。”

上述對公業務人士指出,這類表外融資的成本較高,一些在銀行較難拿到貸款的企業纔會選擇信託貸款,尤其房地產類企業受政策及市場環境影響通過銀行融資很難,前幾年不少銀行投向房企的信託貸款做的很多。“最近信託融資類貸款受限很嚴重,規模肯定會大幅下降的,現在很多做成的是房地產股權性質。”

問題頻發

上述對公業務人士透露,前幾年銀行在資管信託計劃的債權投資方面做的較多,其中投向地產類企業的信託貸款佔比較大。2019年以來房地產領域企業風險上升,這類信託貸款也頻頻出現問題,尤其去年疫情以來,很多大型房企甚至上市房企都出現債務危機,導致存量的信託貸款風險大幅增加。

中國裁判文書網信息顯示,僅2021年7月以來披露的銀行信託渠道貸款的訴訟判決書就有十餘份,多爲2017年成立的資金信託計劃項目,因融資方違約被債權人訴訟追償,其中地產類信託佔多數。

某城商銀行資管業務人士告訴記者,因爲很多信託計劃理財產品,銀行都是通過其理財資金購買的,多數會被打包成理財產品賣給私行客戶,有些銀行也會自己代銷,通過其私行業務銷售給私行客戶。“打破剛兌後,一些地產信託產品不能兌付,最終是投資人承擔風險。”

某股份制銀行私行業務人士透露:“前兩年推薦了不少信託產品給私行客戶,大部分都是底層資產爲地產類的信託產品。去年開始越來越多大中型房企公司曝出信用風險,今年以來甚至一些上市房企也出現貸款逾期,導致很多存量的地產信託產品逾期風險大幅上升。”

風險上升的同時,銀行信託渠道貸款等表外融資業務壓降壓力也在加劇。

在今年2月召開的信託監管會議上,監管明確要求2021年將繼續開展“兩壓一降”,主要內容包括,融資類信託規模再降1萬億元,違規金融同業通道清零,風險處置3000億元以上。

2021年7月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2021年上半年銀行業保險業運行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上,銀保監會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負責人劉忠瑞表示,重點領域風險有效防控,影子銀行風險持續壓降,委託貸款、信託貸款較年初減少8000多億元。

聯合資信近日發文指出,隨着融資類信託政策收緊,相關非標產品發行規模下降(尤其是房地產信託),多家民營房地產企業陸續發生了信用風險事件。針對上述情況,2021年9月下旬以來,多家信託機構收到監管層通知,要求排查所有存續房地產項目的債務情況;11月中旬,多家信託公司再度收到監管部門的壓降通知,要求信託公司嚴格執行年初制定的融資類信託業務壓降20%的計劃,不得“假投資、實融資”,存續通道業務年底前必須做到“應清盡清、能清盡清”。

一位信託公司業務人士表示,2021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整改期限的最後一年,監管壓降要求越來越嚴,加之近來信託風險事件頻發,信託通道的業務壓降壓力最大,一直在積極與銀行溝通協調,儘量爭取在年底前完成。

上述銀行對公業務人士透露,資管新規實施後,銀行這類信託通道業務基本沒有做了,主要是化解存量,不過由於整體信用風險上升,逾期問題頻發,這類非標不良債權處置壓力仍然較大,今年計提規模增幅較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針對非標不良債權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