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本公然粉飾排污入海惡行

1月8日拍攝的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和核污水儲水罐。 新華社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爲消除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放入海可能導致的海邊旅遊項目形象受損,日本政府開始對福島縣海水浴場的設施改造和旅遊宣傳等進行支援,打出“感受大海魅力”“藍色旅遊”等旗號吸引遊客。

日本一面執意推進核污水排海,一面對此粉飾美化,有何目的?危害幾何?

“消除形象受損”

日本國土交通省觀光廳稱,計劃向國內外大力宣傳福島海洋旅遊,還將力爭國際上對海灘優良環境的“藍旗”認證。

共同社稱,日本復興相西銘恆三郎近日參與福島縣海產品宣傳活動時,針對福島核事故表示:“將基於科學數據,盡全力消除形象受損。”

此前,日本政府就曾試圖美化排污行爲。今年4月,日本復興廳發佈了核污水排海的系列宣傳材料,其中,放射性同位素“氚”被畫爲綠色小人的吉祥物形象,引發巨大爭議。當月,日本復興相爲吉祥物事件道歉。

企圖“大事化了”

日本政府今年4月決定,2023年春季前後開始把核污水排放入海。日本《產經新聞》網站報道稱,東京電力公司目前正在爲鋪設污水排放的海底隧道進行海洋調查。

據《衛報》報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0月赴福島視察時稱,儘管遭漁民和鄰國反對,但核污水排海計劃不能拖延。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教授尹曉亮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政府近期的粉飾性宣傳,目的是爲順利實現核污水排海做鋪墊,進而爲岸田內閣參與2022年參議院選舉爭取民意支持。

“日本政府從宣傳入手,有三方面意圖:一是轉移民衆關注力,分散民衆對排污帶來生態環境危害的注意力;二是催生民衆的‘集體認同’,以排放後海水仍然‘可飲用’‘可用於海水浴場’等爲宣傳重點,稀釋本國民衆及國際社會對污水排海問題的敏感程度,爲推進核污水排海培養更有利的輿論環境,同時樹立政府在該問題上是‘有爲政府’‘負責任政府’的形象;三是行塑‘民衆的認知選擇’,通過政府與媒體合謀,將日本民衆認知引導到‘復興福島’‘清潔福島’上來,使核污水排海的負面效應‘大事化了’。”尹曉亮說,“如此粉飾行爲,與1954年由美國氫彈試驗引發的‘比基尼事件’如出一轍。該事件後,日本政府並未對美深入追責,反而在國內大肆宣傳核能的‘貢獻’,意圖左右民衆認識,滿足政府的政治訴求。”

危害不可逆轉

日本筑波大學研究人員日前發佈研究成果稱,北冰洋已檢測到源自福島核事故的放射性物質銫137。該放射性物質約7至8年後將回流至日本東北沿岸。

然而,面對惡果,日本方面仍在百般狡辯。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道,東京電力公司近日堅稱,採用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等組織的方法進行模擬,發現核污水經處理排海後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極小”。

尹曉亮表示,日本“排污入海”,首先將造成不可逆的“公地悲劇”,不僅影響日本國內特別是福島的生存環境,而且將對中、韓、朝、俄等鄰國及太平洋周邊國家的海洋生態造成破壞。其次,此舉還將開惡性先例,引發不良示範效應。現有國際法對於核污水的定義及規範標準等較爲模糊,日本政府雖表示會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監督、在符合國際標準的前提下排放,但該承諾本質上是利用國際法漏洞“鑽空子”。此外,相關國際處理機制及國際判例的缺失也給日本政府在該問題上留下詭辯和迴旋的餘地,可能引發他國效仿。

“日本一向自詡愛護生態環境,如今一面執意推進核污水排海,一面粉飾太平,暴露了其在環保問題上的‘雙標’。”尹曉亮說,“無論日本怎樣‘漂白’和粉飾,都不能改變其以損害全人類利益換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惡行。”(本報記者 林子涵)

相關文章